【海洋观点】“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复制链接]
深化布点和指标 监测体系要系统完备
$ {6 A) Z0 v! S7 N6 ^
“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将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目前市场已显现,人员和投入不断增加,行业产值提高

5 g2 d; q& [, F  f% u3 z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公开表示,将深入做好生态环境监测顶层设计,加快监测网络整合,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监测体系,全面支撑新划转职能的管理需求。

; \9 v& m3 F" I- `* ]5 {; B- D8 v
据介绍,从政府层面来看,至本世纪中叶全面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前,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仍将很重,但是环境监测的重点会随着环境管理的变化而变动,将通过环境要素监测系统整合;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有机结合,补足生态状况监测短板;环境质量、污染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深度融合;最终建成世界一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 i; z3 I* |9 b4 z( N
“在‘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工作将坚持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在大气、水质和土壤方面将深化布点和监测指标,如全国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将有一定数量增加;同时逐步拓展自动监测指标和项目,在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率先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试点等。此外,我国还将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温室气体监测以及生态状况监测。”有关业内人士透露。

* L& t* A8 n9 N' l
国家重视下,在监测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中央投入能力建设资金28.2亿元(能力建设10.3亿元,运行费用17.9亿元),支持国家生态环境网络建设和运维。环境监测网已建设成为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络,全国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与会嘉宾在演讲中说。

, A9 p8 J0 ?; A: q  d
同时,全国的监测、检验人员也不断增加,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主要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以及社会检测。环境监测包括国家、省、市、县(区)4级共2700多个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6万多人。部门监测包括部、委、办、局等不同层级的监测队伍,行业部门与资源环境监测发展迅速,从业人员已达4万多人。此外,监测市场蓬勃发展,社会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
, G. C6 K5 a# A9 @+ t
此外,监测市场的产值也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分为环境监测仪器制造业、环境监测仪器运维行业、环境检测行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2018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制造业实现产值98.2亿元,实现51%的增长率;环境监测仪器运维行业实现收入30亿元,增长率为43%。

/ b  P6 r7 K9 G& G7 i9 I
本次论坛发布的《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环保类监测仪器企业已从2005年的21家增加到现在的430家。全国已经联网的固定污染源监测装置将近两万套,废水监测点13886个,废水在线监测仪器75590台。
$ d2 y7 G* w5 h/ @+ M! i- h- J4 ]
列入监管重点 紧盯数据质量

% r% l9 ^9 {+ i
通过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机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开展大比武提升业务能力
0 ~7 U3 u% T# N4 a) W9 h
水、气、土、生态状况、噪声、污染源等监测进行深入全面推动的同时,如何让数据真准全成为政府和监测行业关注的重点。
# P: G  ]; l) ~
“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通过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机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保障数据真实可靠。”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
5 B/ L8 s9 ]- @/ y* x% a
一方面是大量的监测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不断涌入的企业和机构。不公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监测市场仍然存在。
" Q* u' O( f' B* m3 k  g
“报价太低了,低得难以想像。”一位监测企业代表在论坛期间告诉记者,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非常小,以前在当地不会超过10家,近1年来,社会资本大量涌入,企业冒出来上百家,有些项目的价格连成本都不能覆盖。
- ^0 I; n! V: S+ r
在今年5月底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生态环境部去年分别对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总体而言,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水平、条件、监测的结果是基本可信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去年国家共对12个省、109家机构进行了检查,发现有10个机构涉嫌数据弄虚作假或数据失实,分别受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合惩处。

0 [6 M  }3 o3 h" v) Y  c: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有各类环保类检验检测机构6740家,营业收入269.6亿元,从业人员22.86万人,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31.16万台套,全部仪器设备资产原值750.24亿元。在机构性质方面,企业单位占比为52.9%,事业单位占比为46.6%,其他单位占比0.5%。
, ~+ s. V9 z; u+ J8 I* Y9 H) F5 A. C' p/ Y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长谢澄表示,2019年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将是我国检验检测监管的重点。“今年整体检验检测行业监管的重点内容包括:不检测出报告,篡改、编造数据出报告,超范围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不一致且无法溯源,漏检、改动关键过程、改变检测方法等导致结果错误,替换、调换检验检测对象等。”
; M8 {! ]8 J9 j1 }
此前,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也公开表示,今年6个部委将联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通过监测技术大比武提高各级各类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外部检查主要起警示、威慑作用。

( W3 h/ l  l& g% t
在行业层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罗毅在对协会社会化环境监测与运营服务专委会高度认可的同时,也提出更高要求,希望专委会继续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主动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存在的问题,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做出更大贡献,在规范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9 d- n3 P9 V/ x7 N/ u! t; F
热点多需求高 技术能力要提升

9 L; O. b/ r- j& D& J) p. g8 G1 H  i
监测向天地一体化全面拓展,现代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成重点,设备向小型化、便捷式发展,企业要提升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
* q) h6 P1 m- v0 a
未来的监测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是什么?论坛上,业内人士认为,环境监测将向天地一体化全面拓展;国家和行业对环境监测要求更加严格,环境监测将逐渐发展为提供数据服务价值的行业,现代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重点。

, i2 L8 m3 w9 ~" u" t* g
罗毅对行业发展热点进行了预测。他认为,水环境监测方面,黑臭水体监测、小型化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水中VOCs监测,长江干流生态环境无人机遥感调查等将成为热点。大气环境监测方面,重点是VOCs监测、恶臭气体、激光雷达、PM2.5成分监测——重金属元素成分监测、溶性阴阳离子监测,EC/OC(有机碳、元素碳)监测,大气传输通道城市监测等。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十三五”期间,土壤检测、修复行业的投资将超过6万亿元。此外,固体污染源重金属监测的短期市场空间将达36亿元,未来随着监测市场不断释放,需求增加,也很可能达到万亿元级规模。

, U# M1 j2 |/ |% O" p$ @7 C- Z
罗毅代表环保产业协会监测专委会给政府部门提出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制定,尽早制定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政策制定要更加科学和合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避免“一刀切”,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超低排放企业可以给予政策优惠。
" G% \8 R4 \0 K5 m3 }
第二,网格化监测趋势化明显,应将热点网格监测范围扩大。加快建设完善污染源实时自动监控体系,打造监管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执法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
3 c% Y7 p( {0 x' v; T9 p; ?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高端仪器发展,加大政府采购国产仪器比例,促进国产仪器发展等。

" C! W, ?/ w( T+ n. A: W/ t
他还对监测企业提出建议,包括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企业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控技术研究,加快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监测仪器国产化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以诚信为本,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等。

7 J# y+ e( W1 Q/ B2 u
一些企业代表也表示,目前的产品趋势是在向小型化、便捷性发展,公司也做了不少研究。针对市场需求,企业对监测设备——不管是污染源监测、大气环境监测还是水环境监测,都进行了信息化升级,让监测设备具备物联网的功能。

9 B$ W8 F- |& X# E8 v: a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