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 c0 _8 i; T1 s 2017年11月22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古生物学者最新通过对海洋底栖生物——有孔虫的研究,揭示出我国海岸线变化情况。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是一片汪洋。
B' H& v8 | q( a9 F* S0 t 南古所研究员李保华介绍,我国现今的海岸线形状,在地质历史上也曾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受最近一次冰河时期的影响,大约2万年前,整个中国东部海平面发生了超过120米的大幅下降。台湾海峡曾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整个东部海岸大陆架大部分露出水面,从中国到今天的日本,完全可以“步行”过去。
, y& S& D0 |9 F& ?. t, ?9 Z3 N 自2万年前起,随着地球气候转暖和冰盖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但这段时期我国东部海平面变化幅度及其对应的具体时间,受此前材料和技术所限,一直存在较大争论。
& l9 T0 ]. {2 K. n) E, Q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上海崇明岛、江苏扬州、南通等不同地区钻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26个底栖有孔虫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于有孔虫的不同类型和丰富程度可以指示不同水深,研究人员一方面利用有孔虫化石还原海洋水深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碳十四测定化石年龄,以此精确测出我国东部海平面高度变化所对应的时间。
. ]! @3 X& H" N$ p 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到最高水位。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至2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米左右。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北至江苏连云港,南至浙江杭州等地,多被海水淹没。到距今约6000年前后,海平面开始回落,形成现在的长江三角洲河口环境。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在7000年前的江苏昆山地区,有种牡蛎体长甚至超过半米。这说明,温暖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对生物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 p- j* B( ^* j7 {! |/ s( F# m# Z “近几十年来,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显著变暖,研究地质史上不同时期的气候对应的环境和生物变化,对现在的环境研究和政策制定也有重要参照意义。”李保华说。
2 n) i+ e% b6 _9 \' \3 c 该研究成果刊载在2017年11月出版的国际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 S) `# {+ Z5 [( B) H8 [8 y% N. Q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 {" K* ]& O8 f; Q7 [9 _,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