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2月7日是秦岭站开站一周年的日子。这座最新的考察站目前的建设进展怎么样?一起去看看那里的情况。
# x; Y# }: E5 W' g. d8 x0 q8 T* @( H 目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已经高效完成了全部卸货任务,共卸货368件,总重量约5960吨,为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队员们采用卸货与建设施工穿插进行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期。/ ?- t0 X* o' I
截至2月7日,现场已顺利完成了新能源风机、光伏、氢能系统,通讯平台、卫星天线、海水泵站等关键配套设备的组装工作。
; b9 z/ O& q1 Z4 g/ B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站长王哲超介绍,目前已经完成了10个风机的安装,正在安装的是光伏支架和光伏板。 r" U$ u0 T: u( e/ ^/ O' v1 l9 n
在秦岭站,不少能源设备都进行了特别的设计,来适应这里的极端气候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 ]+ n$ p3 G4 I% x }8 Q 秦岭站在南极首创了风能、太阳能、氢能、柴油发电多能互补体系,实现了节能减排,其中氢能的应用开创了我国南极考察清洁能源使用的先例,进一步用行动践行了“绿色考察”的中国南极理念。目前,氢能源系统已经全部安装完毕。% J \6 }2 ]- s+ y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队员王彬表示,在极夜环境下,可以为站上提供连续至少14天的30千瓦的电力供应。- P# Y+ q) g5 M: q9 @5 o1 z. m$ |
后续,考察队员们还将在秦岭站全面开展室内配套设备及科研设施建设任务,尽快完成相关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5 ]; e& @/ h: l# m 秦岭站生活科研用水将全部实现海水淡化
) P G7 r' l" b* n! ~) @ 秦岭站四面环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所有的人居生活以及科研用水都要经过海水淡化来满足需求。眼下,多套海水淡化设备安装正在由室外转入室内,力争早日实现海水淡化。0 O) G. l( w1 x4 U5 T
目前,秦岭站的取水系统以及配套电力系统已安装完成。海水加热、海水预处理以及产水净化系统、消毒系统等整体工程已完成了80%。
: y( o+ ?1 Y0 t3 \2 w( d 秦岭站海水淡化设备研发项目负责人邵天宝介绍,剩余工作量预计在35天左右完成。
. u J9 r1 t2 p 为了保证秦岭站不间断用水需求,现场一共配备两套淡化水系统,一套作为备用,一套正常运转,10个小时就能产出淡水20吨,再加上储水容器,完全可以为秦岭站提供足够数量的淡水资源。) k- D3 u7 R" X' L$ K& I6 Z" x l, V
经过淡化后的海水质量能否达到饮用水需求,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邵天宝说,饮用水的质量完全不必要担心,水质有保障,可以放心喝。
! Q) w& g6 B" g: o8 f& W 秦岭站总设计师:秦岭站安全性得到验证, I$ ~+ b( a* h2 d. j9 c( C, I
南极秦岭站建在罗斯海区域的恩克斯堡岛,这个区域也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之一。那么这一年间,秦岭站有没有通过极地气候的考验呢?来看记者对秦岭站总设计师的专访。( F. a7 o0 a( {( }- @ X+ h% L* ^. h" U
中国南极秦岭站总设计师段猛表示,秦岭站经历了一整年的低温、强风、极昼极夜这样一个极端气候的考验。现场来看,主体建筑完好无损,整个安全性得到了现实的验证。8 g( y( G( L6 J8 @
恩克斯堡岛上岩石裸露,作为南极洲下降风最强的地区之一,盛行超强、超干、超冷的离岸风,常常会风雪交加,段猛表示,针对这里的特殊气候,秦岭站采用架空式设计、考虑了长轴与主风向的关系,这些对于减缓积雪的作用非常有效。同时,建筑采用的复合金属材料的平整度、密合度等全部达到预期要求。
4 ^) t0 v1 o, I: o# W# o# t- Z 中国南极秦岭站总设计师段猛介绍,接下来的挑战主要还是在越冬期间,因为整个站进入到全面运行状态之后,环境内外的差异性更大,包括内外的温度、密闭性、噪声,这些都是挑战。这次设计师也携带了噪声测试仪器去现场观察、测试它的风噪情况,获得一些建筑性能方面的数据。
$ G4 S) f( ]1 }2 n* i2 i7 s 段猛表示,再经历一个完整的全年工况检验之后,考察站的配套建设工作预计将全部完成。完成之后,秦岭站将成为各国科学家和考察队员在罗斯海地区的关键科学平台,承担起为国际社会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使命。
2 U5 @, f( m9 O+ f$ ]8 f! _- a( F' i6 s. m- f
# x l7 |& \3 s5 M
文章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