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J2 O q+ L2 @* V7 b
Oil spills in aquatic systems
. K. w4 W) F O, V/ g$ D 水生系统中的漏油事件 0 Q4 [+ X$ j+ ]. Y% h6 p- m7 o- Q
在全球能源需求中,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84%,其中石油贡献了总能源需求的三分之一。尽管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鉴于全球能源需求的庞大规模,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海上石油的勘探、生产和运输活动将持续进行。同时,尽管在技术革新与操作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石油泄漏事故仍在发生。在2010年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有关石油泄漏的研究资金从几百万美元增加到数亿美元。由于该事件是在位于1500米的水下发生,还引发了对现行政策的深刻反思。例如,根据美国国会1990年《石油污染法》(OPA90),分散剂只能在离岸三英里以上且水深超过30英尺(约10米)的区域使用,以保护底栖生物。但发生于1500米水下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法律的适用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 b. }$ x0 @* A/ Y% S' k- B6 U
当前,学界对于新型化石燃料(如低硫燃料)及其他非传统能源产品(如稀释沥青)在海上出现泄露的行为和影响,以及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仍存在很大不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现有和新兴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已成为多国跨学科研究的重点。为了填补知识空白,科学界正致力于识别与漏油相关的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Elsevier计划通过集结国际专家团队,出版涵盖石油泄漏的归宿与影响、应对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的废水减排技术,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策略等主题的专题,以提升公众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4 ` E6 {- M, y7 l 关键词:漏油响应、石油化学、流体力学、流体动力学、海洋工程 $ ?8 o% D6 D' A' q A) y+ ~
专题截稿日期:2025年12月31日 1 b4 K, s/ t# @, n; B& \4 z( k% C
客座编辑 6 R. m; h- ]; G7 ?
Michel Boufadel 特聘教授 $ H; \) h+ H" x) v# A1 l; G; h8 `; h; z6 B
新泽西理工学院
( V: x5 a- |0 Q 水技术与资源专家,曾为美国重大石油泄露事件(“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与英国石油漏油事故)提供解决方案。目前专注于水与能源相关的工作。 9 g9 {0 J& |% L0 G, k% `
Chunjiang An 教授
' I$ M9 m; ^: L; z* ~ Q3 E* d 康考迪亚大学
. Z4 q' b; y/ H' ]9 ^# G' z Chunjiang An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与污染控制、风险评估和系统分析相关的广泛主题。 2 @ t$ f$ G4 c5 r% c
Charles Greer 教授 & t( r9 q. }( f- F r4 A) \
麦吉尔大学 . L, y; ~( m! Q% |
Charles W. Greer 目前就职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能源、采矿与环境研究中心(Energy, Mining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re)。同时,他也是麦吉尔大学自然资源科学系(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s)的兼职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生物技术、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基因组学。 9 T. [& [* u% r! \
Kenneth Lee 研究主任 , ^: x% o+ _' O
Kenneth Lee 研究公司
: n& ?$ p+ K7 B" t" z# m Kenneth Lee博士是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DFO)的国家高级科学顾问。在就职DFO之前,Kenneth Lee博士曾担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海洋与大气部主任。该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科学研究,以支持澳大利亚海洋和大气资源的管理和持续发展。 / x& n. J( B' g! M# B. P& b
Baiyu Zhang 教授 3 x0 D% U& e3 J3 m! z" K
纽芬兰纪念大学
& g; _6 Y1 g3 | Zhang博士的研究专长与感兴趣领域包括:海洋漏油应对、沿海/内陆场所修复、沿海废水处理、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海上油气储层酸化控制以及渔业/城市固体废物管理。通过前沿研究,Zhang博士致力于解决沿海油污和新兴污染问题,以促进海洋经济在气候变化下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与生产力。 # n* P6 E. q" u, `7 I0 J! g
“ 5 M6 a: Y$ [- L% r5 C$ w
尽管当前有众多科研工作者投身于漏油研究领域,但由于缺少大型会议,该领域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研究社群。目前举办的会议参与人数也十分有限,通常仅有数百人。鉴于此,本期专题旨在集结漏油研究领域的学术“社群”,并已向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多个国家的不同机构发出邀请。论文一经接受,将即刻在线上发布,这将允许研究者在论文最终发表前进行引用。
; J) W$ ^1 }% l- Z: `: Y- A 本专题将同时在合作期刊的投稿平台Editorial Manager里开通投稿渠道,投稿时请在“Article Type Name”下拉菜单中选择“VSI: Oil Spills”。 # ?0 o2 @, p, M6 y# J+ `
扫码进入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期刊专题页面
- a8 [9 ], a) l) |6 z! I 扫码进入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期刊专题页面 4 z+ N2 B- q" |9 J
扫码进入 Ocean Modelling 期刊专题页面 - Y- a7 i4 G% Q* k, b) W7 d9 }
扫码进入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期刊专题页面 9 R3 @; ^2 `( `3 }$ H
关于期刊 % a& S( `( X) Z5 k+ ~
本专题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Ocean Modelling 和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四本知名海洋期刊联合举办。这些参与期刊的范围广泛,将为读者带来引人入胜的论文集,为作者提供高知名度。该专题将从多方面探索这一重要主题和其并跨学科性质。
( e9 K) D; R* L. r+ c/ X 每本期刊收到的所有投稿,都将经过快速且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文章一旦接收将迅速收录,并在上述所有4种期刊上公开发表,供公众查阅。我们还将把发表在不同期刊的所有本主题文章,放入同一个虚拟专题中,并由客座编辑撰写介绍性内容。我们将对入选的高质量综述和研究论文在多个平台进行全球推广。
6 `% d# `8 N( b. U# j- p: P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P, u: y9 _# q; E% ~+ Y# D JCR环境科学、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期刊均1区  + Z5 }6 W* ^9 k& p3 u
ISSN: 0025-326X
) U7 j( \9 q! X6 l9 `( e% S. S CiteScore: 10.2 : Z' C6 ^/ h4 n6 R7 P% n9 `
影响因子:5.3
6 ?$ j, q* P6 y! n9 c 扫码了解期刊
& {! B4 }1 m- g* o" T, A, o9 ?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o* [4 F# k1 d/ m1 s' T JCR环境科学期刊2区、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期刊1区  $ E% Z- A# [- }1 \
ISSN: 0141-1136
( {% L) ~, i! S1 m CiteScore: 5.9
* m ~! s9 A3 f; x) b$ w o/ } 影响因子:3.0
# \7 f) R- s- |" F1 x0 I9 ` 扫码了解期刊 6 Z+ m1 ?2 }, E. Y. b
Ocean Modelling ' n( z! ~" F: B7 r4 u
JCRh海洋学期刊2区  6 s; J' k, l* c, g3 n- p, W9 U+ \% h* T
ISSN: 1463-5003 * d$ z* ^: ^$ w+ n: m9 M% k
CiteScore: 5.5
; n. t( o* {8 K$ y5 F 影响因子:3.1
% Z0 S6 b* I. k7 G5 D( [8 ^# v" v, z% ] 扫码了解期刊 + J: t- I; z0 _( r. {. U* o0 d
特别推荐期刊
2 D5 C" x6 G0 c5 e JCR化学跨学科期刊2区、海洋学期刊3区 : U$ R8 ^" O9 Q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是一本涵盖海洋科学所有学科的金色开放获取期刊,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均将即时永久且免费地开放阅读权限。本刊邀请资深语言编辑,为具有潜力的投稿免费提供免费润色和修改意见,本专题投稿享受30%折扣优惠。Journal of Sea Research 致力为全球海洋学家,提供一个能够自由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促进海洋科技合作的高质量平台。 
& ?6 `+ f: V- U" i ISSN: 1385-1101 9 L: ^; g; j* K7 S8 V
CiteScore: 3.2
& }! t1 C T; P1 l8 L, D, N 影响因子:2.1
# H1 B; O3 m2 k( Q8 L$ d F1 o* w 扫码了解期刊 , ` p* e9 g3 \* V: c4 K3 G
: r5 c5 ~" b$ X
) V9 v3 k/ }! V" U9 h& S5 J+ a
5 [; k Z: e. t) \3 P
7 \ `% u2 F& E2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