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发现丨这种海洋生物,个头越大越容易灭绝?宁荣荣幼年照曝光,身穿迷你小短裙,样子像个洋娃娃 - 海洋科学期刊发表

[复制链接]
% M" o1 g) |3 z0 `' {; J

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消息,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几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中海洋原生生物有孔虫大小与灭绝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大个体有孔虫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6 s& F+ n1 }* Z+ Z1 h

论文通讯作者宋海军介绍,有孔虫作为一种单细胞海洋原生生物,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中,具有超过5亿年的演化历史。有孔虫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碳循环并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是,有孔虫的地质记录从寒武纪一直延续到现代,为研究其大小演变与灭绝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化石材料。

+ x2 z. Q8 n3 M6 \

研究团队收集了12701个样本数据,涉及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大灭绝事件、中—晚二叠世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三叠纪末大灭绝事件、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结果发现有孔虫表现出明显的体型依赖性,体型较大的有孔虫在过去的灭绝事件中更容易灭绝。

8 A7 [$ v) }5 B
  图为大个体有孔虫在5次大灭绝和现代生态危机中灭绝风险更高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y& h8 d0 p7 q0 Y

研究团队发现,在海水氧含量较低的条件下,氧气难以扩散到大型有孔虫的细胞中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型有孔虫更容易灭绝。大型有孔虫由于其较小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使得氧气无法有效地扩散到细胞内部,导致在低氧或缺氧环境中更易灭绝。

: ]% H% i( T; ]: t
  图为个体越大的有孔虫,氧气越难进入到细胞内部。(研究团队供图) / p) R6 u, R" G3 V& V E5 J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现代海洋生物面对全球变暖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宋海军说,全球变暖正导致海洋脱氧,海水氧含量降低将直接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存。研究结果表明,类似有孔虫这种以扩散方式获取氧气的动物,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记者侯文坤)

* O/ Y) R' X% k. n! G9 r' x ! q+ P% i: S4 {) j9 x8 I$ ^$ {& e% @4 L 5 a6 x5 s2 V' Y: f! @2 O+ `* E ( C$ b4 [* P+ M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尖叫的土豆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