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扑朔迷离:值得关注的南极五大实验

[复制链接]
    南极这个极冷之地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知识,但是由于气候严寒,科研队伍无法进行研究,导致对南极的认识进展缓慢。但是依然有一些实验在南极进行着,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这些实验有何神秘之处。
- `* u: L6 u! t7 t8 ]% P! r) ]

- V/ _1 t5 b- B" k: g*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H) w# ?4 d, u( \- S9 C   1959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世界上最偏远的大陆——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地。今年,29个国家在南极洲开展科学研究,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将有大约800名科学家和支持人员前往南极洲开展夏季考察,其中,仅仅美国就有100多个研究项目,这些研究项目将对很多关键的问题进行调查,包括气候如何变化;宇宙最初始的面貌等。美国《大众科学》网站近日为我们列出了需要关注的七大实验。0 `- k4 Y9 g3 m: G
  海洋中的食物链
+ d; q$ u* g/ Y- |纳撒尼尔·B·帕尔默科考船是一艘281英尺(约86米)的破冰船,其主要负责运送参与AML实验的研究人员在海上搜寻两英寸长的甲壳纲动物——野生磷虾。
/ @5 ~( e0 ^; f3 r5 O在南极生活的企鹅、鲸鱼以及人都以野生磷虾作为食物来源。尽管对野生磷虾的研究已经进行了30年,但生态学家们对其过冬模式仍然知之甚少。AML团队正在进行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希望最终绘制出隐藏于海冰之下的野生磷虾的分布图,目前研究已经进入第三年。这项研究将有助于美国政府对南极洲的磷虾捕捞业进行管理。' a! i1 B2 G$ U' c" f9 U
  全球海冰融化: Q0 S6 W# i, }2 Q# |
嵌入南极洲冰块内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震传感器与位于格陵兰岛上的传感器一起,编织了一张密实的极地冰观测网(POLENET)。: q6 a6 b6 B- O

! c0 k2 |3 A/ s  i4 |5 e" j, |$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i3 v7 z( d' Y$ e    今年,研究团队将在另外三个地点铺设传感器,计划每处铺设重达3000磅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将帮助地理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南极洲西部的冰面不断融化,地球的地壳会如何回升。这一项目或许可以让科学家们确定,海冰的不断融化是否正如其他科学家们年初时发现的那样,是一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法控制的过程,以及这种回升是否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0 P; E, _. k2 P- a  捕捉飘忽的中微子粒子
( w1 X$ ^+ X. {) ^$ k7 y5 k+ M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希望能够探寻到中微子粒子,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粒子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厘清自然界中的一些神秘现象,比如超新星的工作原理以及暗物质的实质。传统的中微子探测器,比如位于日本的“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探测器是水罐,建立在废弃的矿井之下。而“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e)”的大小为超级神冈的2万倍,但成本仅为其2倍。
+ V: L6 j# L4 s    “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是科学家们迄今设计的最疯狂的观测台之一,其位于南极洲约2.4公里深的冰层下1立方公里的冰块内,由86根装备了传感器的电缆所组成,每根电缆包含有60个光学传感器,这5160个传感器的使命就是搜寻太阳系和我们所在的星系外的中微子。
) P9 T. |  z1 o1 X5 L* Q    2010年,“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竣工,2012年,其发布了首个观测结论。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捕获到了30多个中微子。今年,该研究团队将对去年安装的计算机进行测试,他们希望这台计算机能使探测器更加自动化,而且能发现宇宙中的中微子源于何处的线索。5 P% `$ e  R+ d; ?$ B. m! q
% v, l. O8 z7 j* P(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h7 ~& Z% |% G$ `1 }* Z
“襁褓”宇宙

5 \. Q$ q* X. `( k
. n. m/ ?7 S3 V1 @4 \2 q6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今年3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研究人员利用位于南极的BICEP2(宇宙泛星系偏震背景成像)望远镜,观测到了宇宙诞生初期急剧膨胀(暴胀)的首个直接证据。4 F- a% w9 S  @3 T0 z; |% T% u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1秒的时间里膨胀了1078倍,这一过程被称为“暴胀期”。大爆炸形成的“最古老的光”穿越漫长时空,成为均匀散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微弱电磁波,仿佛是宇宙的背景,因而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ICEP2望远镜的观测对象,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大爆炸的遗迹”。) z1 d' o% x8 A0 R2 a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的物理学家首次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磁性偏振信号,并经过3年多的分析认为,这种偏振正是大爆炸瞬间产生的“原初引力波”造成的,从而获得了支持宇宙“暴胀期”理论的最有力证据。美国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阿维勒布表示,这个发现“揭示了宇宙如何开始等最根本问题”。1 r' ~# F" d, g+ I' Z5 R, Q; Y5 i
  黑暗中的微生物
/ s1 X# i) \6 b$ ?+ E0 `生物学家们对于那些靠太阳生活但在南极洲暗无天日的冬季也能存活的微生物知之甚少。因此,ALPS研究团队在两个冰雪覆盖的湖泊内铺设了传感器。这些海藻探测器、浮游植物采样器以及水化学分析设备可用于全年的数据收集。该研究团队将于这个冬天首次获得第一手的冬季数据。研究结论将帮助天体生物学家们预测,在冰雪覆盖的天体,比如木星的卫星“欧罗巴(Europa)”上,是否也有同样的微生物生存。
4 D6 C. g4 W" m% _& e南极的科学季又要来了,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也抓紧时间向南进发。开展一个又一个高大上的实验,希望解开一些迄今还困扰我们的未解之谜。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5yrov48733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