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7 z' `$ @# ~* p* U) q$ q
* C' a& E, n. @; ~7 p0 v3 ^* M9 r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薛亮副研究员等与美国特拉华大学Wei-Jun Cai教授等通过合作研究,在南大洋酸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Climatic modulation of surface acidification rates through summertime wind forcing in the Southern Ocean”已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待刊。由于受低温和上升流的影响,南大洋pH和碳酸钙饱和度较低,是最易因大气CO2浓度升高而引起酸化的海域之一,其酸化程度对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南大洋环状模(SAM)是南半球海洋气候变化的主要模态,其增强与西风、艾克曼输运和上升流的增强有关。尽管已有的研究已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不少关于SAM对海洋酸化影响的研究,但研究结果之间差别很大甚至结论相反。薛亮副研究员等通过分析多源历史观测数据,发现在南半球夏季SAM增强时期,极区(Antarctic Zone)海洋酸化速率明显快于单纯由大气CO2浓度增加所致的,而亚南极区(Subantarctic Zone)情况则相反,并且酸化速率与风速变化速率密切相关,表明风速对南大洋夏季海洋酸化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他们的研究以SAM增强期间的极区为例,通过质量平衡模型(mass balance model),定量给出了风生艾克曼输运、垂直混合、海-气CO2交换及生物活动等过程对酸化速率的贡献,进一步证实了风速在调控南大洋海洋酸化方面的主导性作用。该研究大大提高了对南大洋酸化机制的认识,为预测南大洋的碳吸收和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6 W$ n7 m6 E3 N% F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 D3 C: g9 `; O. I7 F) C 4 U. f% ]9 X0 w
1 n* K$ h8 W& z+ Z: d4 D
海洋知圈 . j$ m" T$ L0 p7 w% X" \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9 S6 r B* [% q7 X$ u% `+ n
* a3 B5 U9 G/ H4 {& u h5 ^/ N; V) q: N( o' d( F
. X! d! a6 y; a7 Y+ q. j
1 V! A: N2 Y( w r' U5 D# C1 x; l0 E
" a# g* Q; [- Z; a B$ L' v, S6 ]5 f( Y
' W7 k4 ?( I1 m1 Q5 W* K0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