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K! F8 J, y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 ~ R- Y5 O1 c5 u, \3 o( { “这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一艘三维地震调查船,也是中国第一艘和目前唯一一艘专门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精细勘探的三维地震调查船,主要执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相关科学考察任务。”11月7日,在广州南沙海洋地质码头的“国之重器·走进科考船”活动现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册向前来参观的市民朋友们介绍起了“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的“工作履历”。
5 m# H! e3 i+ P6 l/ b( I “国之重器·走进科考船”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是首届“广州海洋周”举办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邀请一众市民朋友走进难得一见的海洋科考船内部,也同步走近一线科学家的海上工作环境,近距离感受海洋科研、大国重器的独特魅力。本次活动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主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
4 l7 y# u0 }$ Q: m7 l" _ # u. m) z9 y( X1 ~' Q' U
(“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 4 S& |8 D ~ f$ J( O
在船舱内部,和市民们介绍起这艘船长88米、满载60人的“水上实验室”主要负责哪些科研任务时,杨册做了个比喻,“简单来说,‘海洋地质八号’船主要负责给地球做‘CT’。船载的组合空气枪在水下瞬间释放高压气体产生震荡气泡并向海底传播,声波碰到不同地层分界面反射回来被拖在船尾的地震电缆完整记录采集,再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处理和解释,科学家们就能够了解到海底以下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深度的地质情况,从而知道哪些地方可能会有油气,哪些地方可能会有可燃冰。” ; l' F1 ?3 ~1 b$ [+ S/ K) P; ]
广告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m9 G$ p5 v% N* J
× 8 o1 \& ?' F% ~' g
6 j. m. Q! @, N3 o
(“国之重器·走进科考船”活动现场)
/ Z3 P: _( X+ s! Y 据悉,作为全世界第一艘六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物探船,“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高分辨短道距三维地震测量系统,实现了六缆(可拓展为8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四维)地震作业能力,并配置配套国际先进地球物理装备,可满足全海域水合物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海域油气资源调查需要。
6 W# j# E1 ^( C5 K0 C “入列五年多来,‘海洋地质八号’船围绕天然气水合物精细刻画、清晰成像需求,自主研发了‘耙缆’式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小道距三维地震、高精度小三维地震等多种高密度创新地震勘探技术方法,有效提升了地震勘探的数据质量。”杨册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 _! v1 q# W {2 T+ k4 d0 g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的驾驶室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也见到了正在测试运行的北斗系统。据悉,未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接入,“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将逐步替换掉目前使用的GPS系统,搭载上性能更全面、精度更高的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h3 W+ N% d0 q3 a* ^+ d
此外,杨册表示,目前“海洋地质八号”船积极响应海洋强国号召,已依托科技部、广东省多项科研项目成功研发海底地震仪(OBS)、小道距地震电缆(3.125米道间距)、电缆前导段、电缆滑环、空气枪、炮缆、等离子体震源等多个关键设备,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0 S0 B1 H. a9 `( } 科考船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是中国海洋科研技术持续升级的一个信号。“我们平时的工作离海洋比较遥远,这次难得有机会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这些仪器设备,也有机会和船上工作人员互动沟通,看到他们不断推动相关科考设备实现国产化,挺感动的。”与朋友一起报名参加此次科考船参观活动的李川(化名)告诉记者。 & @4 Q% Q5 Q% w5 g+ H
走下“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的张帆(化名)也对辽阔大海产生了新的感受,“海洋很辽阔,相比之下人类其实很渺小,我们其实是从很渺小的起点,一点点出发去探索海洋。今天有机会接近这些‘探索者’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日程,看他们如何利用船只、仪器去探索海洋,还蛮有意思的。” ( m& ?4 l6 Q3 b: c% A
" L' ?4 w. s3 W1 |: u
(“国之重器·走进科考船”活动现场) 8 a8 Y! D! `2 [9 C! V' f
海洋科学考察船一直是人类认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测与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台、基本工具与载体。2010年至2021年,中国新建改建海洋科考船数量达到32艘,涌现出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船。其中就包括2017年入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地质八号”,推动中国站上国际海洋物探领域船型技术的制高点。
" f; A v$ ], Q: E 从“海洋地质八号”科考船的舷窗望出去,中国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正靠岸停泊,而在不远处的黄埔文冲船厂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8条科考船正加快建造,预计年底完工。未来,随着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及相关海洋科研院所在广州加速集聚,从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广州南沙龙穴岛上,还有望驶出更多“大国重器”。 1 L4 C; o( _% [9 H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u `6 ?) t5 P3 l& o7 J3 G% n$ L @/ w" m# F) Z
" {8 i+ c2 j3 O, X9 f8 O
$ F2 b4 u9 v4 M- n* H$ j! \
5 g# p7 D& l) [' \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