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爱鸟周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教授二十余年的“鱼鸟之恋”向佐怒发长文!连发7问只为郭碧婷,怒怼节目组太大胆 - 海洋鸟类迁徙路线图分析

[复制链接]
: H$ K* a- Z4 v4 i3 y7 o! C

李文璇 实习生 史继超 济南报道

. v3 N8 h* J& F' a7 J2 E0 D' j! R ~

编者按:山东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太平洋西岸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一环,全省共有鸟类471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迁徙鸟类396种,约占全国迁徙鸟类的49%。

$ C% S' C7 K/ }4 z: e+ \5 V0 k

湿地与山林,城市和乡野,无论我们走到何处,都能看见鸟儿的身影。它们既是我们眼中的风景,也是值得尊重的生命。

% f+ O5 v1 A c) Z$ B6 `2 t$ [6 `

4月23日至4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山东爱鸟周。在第43个爱鸟周,记者采访了三位对鸟儿“情有独钟”的人,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爱护身边那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精灵。

2 z2 v8 G& d. @! a1 f3 u

“我是一枚‘鸟人’。”曾晓起的社交平台个人简介这样写道。看着他站在河滩上、手持望远镜的头像,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个热衷“追逐飞鸟”的人,原本注定要向大海“深潜”。

4 F% \- m: C3 Z0 _
" @/ E& E) r& r7 r, k0 G6 E

曾晓起的社交平台头像

) F( s! r* n7 M4 N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曾晓起,1985年便在母校的水产系任教,以渔业资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2001年,系里要求他增设一门名为“渔业保护学”的选修课,曾晓起感到自己保护生物学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便申请去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一个学期。“那年,我来到北师大,跟随开设《保护生物学》的鸟类学专家——张正旺教授学习。”曾晓起说,“不巧这时教师进修宿舍已住满,我只能和张教授的研究生们住在一起。”几位学术旨趣相近的年轻人夜话闲聊,讲的总是些漫步山野、观察鸟类的趣事。耳濡目染之下,曾晓起也拿起瞭望远镜,尝试捕捉那些精灵的身影。

( |' c. h& ]$ I2 i$ U" O4 u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9 P" B; {5 X: o$ S$ i* e
×
* [6 w' F$ E" p2 `
( ?5 r9 a$ X# _0 ]* r" @- t0 c( p" o

曾晓起在观鸟

) }+ K3 `$ ~7 ^8 e% A# w0 ^6 V

随着鸟儿的模样在望远镜里变得明晰,它们也在曾晓起心中成为了有灵性的生命。“那是2002年的春天,玉兰树的花已开始衰落,而绿叶尚未长出,我偶然间看到一只白头鹎正在二楼实验室窗边蹦跳着。”这是一种翅膀暗绿、腹部灰白的鸟儿,眼后侧长有雪白羽毛,“二十多年前,这种鸟在青岛还很罕见。我走进实验室,隔着窗户悄悄看它,感觉它可真美。”曾晓起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打开窗户,拿起小数码相机,拍下了这一幕。镜头里,欢蹦的小鸟一如明媚的春光,似乎触手可及。而今,随着族群“北扩”,白头鹎在青岛已是随处可见,可曾晓起仍对那只鸟儿念念不忘。他给自己起了个“白头鹎”的网名,以纪念那次相遇。

* U4 [) e; y% _& P9 k* m( y6 K4 a5 o
* H& [8 n: |% L; C, W9 C1 f

白头鹎(图片来自网络)

/ s7 W# ?, r, c* m0 o0 l3 O

在曾晓起看来,鸟儿姿态美丽、鸣声婉转,似乎永远葆有生机与活力。“在城市里奔忙的人,视野往往被高楼大厦所局限,可当我细观鸟儿的一举一动,心就像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我从中收获到一种崭新的生命体验。”深感观鸟益处的曾晓起,将这种活动带进了课堂。他将“渔业保护学”课程扩展为“保护生物学”,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观察鸟类。薪火相传,一些学生自此走上了鸟类研究之路。

0 f8 e% E* L2 x- J: H1 s" ]- J
广告
因为得到美女欣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M- }2 H( e! A, \0 t% p, V
×
. j" L+ T2 j2 O! u; D( a
( c7 G4 D: w! |1 R1 U p! Y4 l* D

中国海洋大学观鸟社的同学在虾塘观鸟

& [& j `' U5 }" k6 q

2016年,青岛市观鸟协会成立,曾晓起担任协会理事。对观鸟爱好者来说,“加新”——发现在当地首次出现的鸟类,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幸运的是,协会创立不久,曾晓起等人就收获了惊喜。“当年8月,鸟会秘书长于涛首先在大沽河口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我们前前后后总共观测到7只,既有成鸟,也有幼鸟。”曾晓起说,“中华凤头燕鸥自1937年以来就不曾在青岛出现过,现在全球总数量也不过二百来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为‘极危’。”亲眼见到这种珍稀的水鸟,他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说。

! z& H( O5 L$ A( P5 H* o
$ ~3 n9 ?1 K: i1 r1 C3 u: c% s

“中华凤头燕鸥之所以濒临灭绝,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仅在海岛繁殖,且产卵量低,本身种群基数就小;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渔民捡拾鸟蛋之类陋习的影响。”曾晓起觉得,中华凤头燕鸥的处境是众多鸟类命运的缩影: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征占湿地,掠夺了鸟儿的生存空间;人们引种人工树种,却通常不会考虑它们是否适合鸟类栖息、觅食。

* n0 D4 Z' R; X1 q* w
+ v ?* v; |/ u) G5 _# _- M1 d( q

中华凤头燕鸥(图片来自网络)

" i# h# A9 `. n* ~" ]

“我们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保护摆到重要的位置。”曾晓起说,“建议在进行城区规划时提前做好生态调查,适当建设一些接近自然环境的小型湿地及荒野,为城市里的鸟儿提供更宜居的栖息地。”

% q3 g4 k5 f' t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中华凤头燕鸥种群在专业人士开展人工招引等修复手段的帮助下明显扩大,2023年,胶州湾的中华凤头燕鸥总数量达到了破纪录的128只。与此同时,青岛市观鸟协会也从最初的六十余人,发展到了现如今的三百多人。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反映出人们保护鸟类意识的提升。曾晓起期待,每个爱鸟的人都能从这些自由的生灵身上,找到那个无拘无束的真我,而随着观念的进步,我们终能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5 h8 l9 U, L0 n# P8 J1 t' b7 E$ r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6 H( R' E( V# h* J+ ]. I8 G+ [4 G ( n; L6 m) I& a4 C' o D ! p/ s; x% L" Q f8 N + T, k0 h( w$ w/ V/ p* m ! A- q$ _' w9 q V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遇上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