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9 [) N" e3 g( `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J. ~- k% u2 a3 s' t 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5 q" G* _% M3 q/ h% L9 q3 E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原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2月批准组建,2021年12月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综合型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归口单位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管单位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单位为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3 I% a8 o+ j7 x# s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我国海洋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需求,开展海洋物探、钻探、测录试等勘探关键技术和地质理论攻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勘探成套装备和软件系统,建设海洋油气勘探基础实验平台,培养海洋油气勘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造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油气勘探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基地,支撑我国海洋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 O. o6 q. q" i5 {# R( y, T
为促进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发展、开放共享,推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培养本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特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单位设立开放基金,欢迎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积极申报。
7 r% B* e# E4 z! O/ i 开放基金支持课题 % d2 _2 J: B- S) B# D: }
01 % n( ^+ |& D+ Y L6 g
海上中深层油气储层物性参数直接反演与优质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 g. L9 y* h5 u! M% Q 研究内容:以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区为例,海上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的关键是高精度定量预测储层物性参数。以适用于海上中深层油气勘探的低孔低渗介质地震波控制方程为物理基础,开展速度建模与保幅角道集生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角道集与物性参数的函数关系并开展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高精度直接反演方法研究,实现优质储层预测,在实际工区进行理论方法检验。
- n+ z1 {4 k! i3 J8 E 02
7 S% g& \2 v& k* L( c& \* a7 y 一次波多次波高精度联合成像方法研究 7 {7 @7 Z/ D" ]) {
研究内容:针对海洋地震勘探资料多次波发育,多次波成像具有更广的照明和更高的分辨率等优势,开展一次波多次波高精度联合成像研究。分析一次波多次波联合成像中串扰噪音的形成原因,在准确分离多次波的基础上,研究一次波、多次波相对应的模拟方程及不同的成像算子。研究一次波、多次波反射系数更新梯度对应的不同Hessian矩阵,实现对一次波、多次波梯度的准确修正,开展一次波、多次波高精度联合成像研究。
2 s% k( z( G* h0 Y 03
. \4 Z3 { I2 n9 K( L 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的海洋超低频地震波分布式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研究 ' [ [) m3 Y6 o7 {+ ^
研究内容:以海洋超低频地震波信息分布式传感、增强光谱检测稳定性、抑制海洋低频噪声和温压串扰为出发点,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将光纤法珀微腔与超敏薄膜相结合,设计一种光纤法珀薄膜式微腔传感器,使声敏感膜具备卓越的伸缩性和较大的径/厚比,大幅度提升检测灵敏度与频率下限。结合可调谐激光光源,设计正交工作点自适应解调算法,提高光谱解调稳定性。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光栅,对法珀微腔进行温压补偿,实现超低频地震波信息分布式、宽量程、超高灵敏度检测。 ! e" ^5 o' D/ p& w. z2 D
04 : z; C2 ~* I! v" m4 v6 j
基于三维稀疏约束反演的地震多震源混合数据高精度分离方法研究
/ w4 S8 b/ X, ]3 r: i" W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海上三维地震多震源混合数据分离的实际需求,开展基于三维稀疏约束反演的高精度分离方法研究。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局部相关性和非局部相似性的三维稀疏变换、具有自适应能力的阈值算子的构建、目标函数非线性求解,建立一套混合数据稀疏约束反演分离流程,实现海上三维地震多震源混合数据的高精度高效率分离。
1 }% m0 d% r9 c- V( V. L 05 , ^; `( ^2 _" U1 m; k- q2 H+ }
盆地深层火山岩多成因裂缝量化表征及发育模式研究 , w) s" j+ p, @: }
研究内容:针对渤海油田深层火山岩裂缝类型多样,裂缝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开展火山岩裂缝多尺度量化表征及裂缝分布规律研究。探索综合利用盆缘野外露头、钻井取芯、成像测井、储层测试及地震等资料对火山岩不同成因裂缝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全尺度量化表征方法,建立火山作用-盆地构造-流体改造多重控制下的火山岩裂缝发育模式,形成盆地深层火山岩多成因裂缝分布预测技术,为渤海油田深层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 d$ m( G( P" i$ j
06
0 s6 \- K* {4 s, n! I# R 深层碎屑岩裂缝垂向演化规律及形成机制研究
" r4 v* M: Y6 o9 q# @0 \% I 研究内容:针对渤海油田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有孔无缝的勘探现状,开展碎屑岩裂缝发育特征的压实成岩物理模拟实验。探索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碎屑岩的成缝能力及其垂向演化规律,建立裂缝发育程度的表征方法,明确压实裂缝发育规模的影响因素,形成不同粒级碎屑岩压实裂缝的垂向演化曲线,预测深层/超深层碎屑岩的压实裂缝发育带,为寻找渤海油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新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4 n8 t' B; g a7 u3 r7 ]' B! e1 c
07 ) E# p7 n* p$ {/ N* _
页岩储层地应力场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研究 ) x) a+ b3 ]& h2 _( Z( B
研究内容:基于岩石物理建模分析,重点开展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研究,建立地应力与弹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基于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的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方法。
2 E9 R. e6 E9 `" u3 I& g 08 ; ~" r& ~. M, I, B! m
基于Marchenko理论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9 h5 t/ [% I- i$ N! j 研究内容:地震数据层间多次波由于难以识别,一直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难点。现有的数据驱动层间多次波压制算法需要人为判断并手动拾取层间多次波产生的界面,难以推广应用。针对该问题,研究一种数据驱动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无需人为识别地下层间多次波反射界面,由地震数据中提取初始聚焦函数,并基于多维互相关、褶积运算准确构建一次波波场。 + _; M/ Y0 W! [" D6 A
09
6 ]5 x5 \: A6 X( h: s- E6 @8 p 井震多源信息融合与储层智能评价
! n8 p# A k" p 研究内容:针对海上复杂油气储层,开展多源井震信息融合方法、数据增强的测井智能解释以及井震融合的三维储层立体评价研究,实现多种信息融合方法开发与优选、井壁电成像测井—井周常规测井—井旁声波远探测成像测井等多源信息融合的测井智能解释以及测井-地震数据融合的储层智能评价与精细刻画。以多源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理论为工具,建立一套联合井壁、井周、井旁不同探测尺度的海上复杂储层智能评价方法,满足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精细化需求。 * k3 r! l! d; _$ G& j
10 # N5 ?" }0 b3 H9 n& J6 U
含油气储层电磁-地震表征参数响应规律与岩石物理模型构建 . w0 z5 _: @* p0 L( @# G
研究内容:通过岩石物理研究,明确电阻率、极化率等电磁表征参数,速度、密度等地震弹性参数与孔隙度、饱和度等油气储层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南海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数据,构建适用于南海深水研究区的岩石物理模型,探讨储层参数的变化对电性参数和弹性参数以及地震和电磁波场的影响,为后续电磁-地震联合油气探测提供理论支撑。 $ S4 D8 A* S) w' _' }: Y1 n4 _3 E9 t
11
k3 X9 T1 {7 r: \! Q7 x2 D 不同超压机制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7 @( x( d# i) N4 b* v, i
研究内容:针对渤海油田中深层/超深层超压成因机制复杂且不同成因响应机理和量化研究手段不足的问题,开展不同成因超压地震响应机理研究。探索非欠压实型超压敏感因子,建立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生烃型超压定量预测技术、基于多因素量化研究的多机制融合传导型超压定量预测技术,形成针对不同超压成因机制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为渤海油田深层/超深层探井的安全高效钻井提供技术支撑。
; J0 E7 a9 _4 Y! J' L# G5 K- f 12 + ]- X+ f: B: O' k- Y$ d @
古潜山油气藏矿物组分反演及测井智能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 E. i" e U2 C4 W7 G3 U
研究内容:针对国内海域古潜山复杂岩性油气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势储层刻画等关键问题,开展古潜山储层测井智能评价方法研究,挖掘古潜山储层形成条件与测井响应特征的相关性,厘清不同岩性矿物组成与测井信息之间的响应机制,揭示岩性对古潜山优势储层的控制机理,开展井下矿物组分反演及智能岩性识别方法攻关,建立基于地质成因的古潜山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模型及智能识别新方法,推进测井技术在古潜山油气藏中的深度应用。
, I+ a: r+ T( s- | 申请注意事项
2 `8 P) Q9 u# S {; x5 o/ ? 1.申请者从工程中心公布的重点支持课题中选题,支持经费为15-25万元/项,研究期限为“2024年-2026年”(以签订合同为准)。 " ?. v. D# T% n) f( W+ f9 x4 O
2.资助项目申请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1 p+ C6 _- S* [) N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6 x7 I( Y0 F7 `2 X5 _/ r (2)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 \0 N3 v5 @) B. @ (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需要2名本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 ]9 U0 d- t* h; d" Z( a1 E
(4)在读研究生、在站博士后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但可以作为成员参与。 8 Y9 R$ V& ]6 J0 Y* Y& C/ H$ ?
3.本次公布的开放基金申请书受理日期截止到2024年4月10日,课题申报书模板请参考文末附件。按要求将填写的课题申请表的电子版邮件发送至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系人,并邮寄纸质版材料三份,纸质版需经申请单位盖章。收到申请书后,将通过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经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审核通过。
K) e1 n% c0 l0 b 4.开放基金课题在执行期间形成的有关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知识产权,第一完成单位须为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U1 o2 u1 B- V i" P; {( M
工程中心联系方式 - z; ]7 Z3 r" b
牛聪|010-84525344|niucong@cnooc.com.cn p9 l4 E. F) {3 i, J
糜芳|010-84526429|mifang@cnooc.com.cn
9 z8 c/ p7 L& l: r) e" }8 ] 邮寄地址 # e3 j1 a" s3 @% d- _' Z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街6号院A座1005室 * n7 c( `6 w2 E
邮编:100028 " s9 S* e9 g! c
扫描下方二维码 , R1 a% a$ Q, V. ~" w
下载申请书
2 b+ p i1 u' x, S0 r- Z ↓ ↓ ↓ 2 S. H/ J( T) h
文字丨糜 芳 ; k( V y. R( N* D, ^
编辑丨郑 颖 李佳斌
" w7 e$ D- M& F1 a7 |- p# | 研究总院
6 K8 ~( H9 e( D) i) W 传播总院文化,了解总院科技前沿
1 M0 W) z: {: M" d 喜欢本篇内容 # i' [: `' j. M
请给我们点个“赞”和“在看”吧 ' F2 q3 O, k2 l, Z7 r3 t* f
9 r6 L% c: b6 L7 g& p
7 g$ p$ f) o5 o( {% |9 `8 I% M; i: ~$ M8 Z8 Y$ q1 i
1 X9 C$ v* O( T+ ^( E3 [$ j. F7 X7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