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l* R; w; T( v' x; I% o
原标题:科技资源科普化!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23年共惠及公众50余万人次
$ r8 v9 P2 D+ ~, x% }( w/ V) e 科技资源科普化!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23年共惠及公众50余万人次 * V: {) p; w) D9 l, j, z6 k3 {$ p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0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近日自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地所)了解到,该所2023年累计开放海洋地质科技馆、大洋钻探岩心库、成果展厅、自然资源部水合物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九号科考船等科普场所200天,共完成线上和线下各类科普活动108场次,全年线下接待3000人次、线上惠及公众50万余人次。
0 ?- y$ x3 _9 e9 o9 H: \ 
( {, f# i7 d, F2 v( i" l4 p 海地所拥有占地300平米的海洋地质科技馆、占地600平米的地质石林,占地200平米的研学专用教室、占地430平米的成果展厅、占地2000平米的海洋地质岩心库展教区,所内共有十余台套教学实验设备、“海洋地质七号”“海洋地质九号”两艘国际领先的科学考察船及国际一流的海洋地质调查测试设备。为利用好这些资源,推动海洋地质科普工作,海地所成立了2个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组建了中国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山东蓝色海洋教育志愿服务队和8支海洋地质科普团队,目前共有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3人、地调局优秀科普传播青年1人、中国科技馆讲解团成员2人、岛城科普名师多人,组建了“观山问海”科普品牌支撑团队。相关人员共发表科普文章60余篇,出版科普专著11部,制作科普报告60多个、电子科普游戏1个、科普视频和电视科普专题片20余部、科技馆和科考船网上全景影像2部,研发科普虚拟现实VR系统1套、研学实践课程8个。 . q: `7 y4 k6 _* x) V# M

# ~& _% p* C" B* `+ V4 W  : v- N* t7 W ]: f, e4 o5 L6 ]. @3 v. _
依托海洋地质科学知识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成果,海地所密切对接青岛海洋领域科普教育需求,科普工作具有突出的海洋特色。该所倡议并推动成立了青岛海洋科普联盟,与市南区教体局、青岛市二中等学校签订合作育人协议书,率先启动适合中、小学生的海洋实验课程,与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海洋素养“金种子”教师培训活动,“解密可燃冰”“大海中的小巨人-有孔虫”等研学课程入选学校海洋教育教学用书。该所还立足青岛走向全国、面向世界,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在湖北、山西、河北、江西、北京等地举办多场海洋地质专题科普展,在青岛、深圳等地多次举办“海洋地质九号”船科普开放日,每年举办大型科普活动百余场;接待来自韩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师生体验“可燃冰”专题研学,承办香港大学生“海洋矿产资源”主题研习营,接待发展中国家地学团组、东盟国家、CCOP组织等专家和官员参观科普基地。
0 A3 x3 v) u5 m5 r 
2 A' y5 f& e" w- H 海地所已先后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蒲公英”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市南区科普基地等称号,拥有完善的国家-省部-局市-区-校多层次科普平台体系。“十三五”以来,该所获得各类科普奖项80余项,包括中国科协科普人物提名奖、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作品奖、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微视频奖、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地质科普类)二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科普产品奖、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等。
% ? e( C' X, [8 @ 
" W7 d1 [, R( g) M+ b8 Q/ L* V  5 \ a. z. H' s. _* \
下一步,海地所将继续坚持公益性原则,持续开展科技资源科普化,发挥全国家-省部-局市-区校多层次科普平台作用,以开放科普基地为基础,指导学生研学实践为重点,宣传海洋地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文化繁荣作出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 l0 k4 [: P+ V1 k4 R& N" ?
(作者:耿婷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i' y- C* ?( K* m$ n+ k U
! H8 u. U5 w$ r3 y4 T2 h8 d 责任编辑:
, m, w5 Q% ^5 |) ~0 N$ g& A" [: R& v' Y) m, ?" ?
" X8 x8 M9 V" _ a; G.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