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全球海洋生物碳泵分布格局 - 海洋生物生态学研究

[复制链接]
2 i0 M3 M9 {$ J8 A' B5 |4 m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 Z* A: C; L7 Y# s' f' a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 通讯员欧阳桂莲)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为磊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12月7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

$ ~: u# U7 r5 I7 {- K

  该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逆向反演模式,推演出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分布格局,揭示了平流+扩散输出在全球生物碳泵及深层海洋碳收支中的重要作用,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碳汇的估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K! Z4 T8 v; Y+ N, Z

  海洋生物碳泵通过将有机碳从表层输出到中深层海洋,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长时间封存,是海洋碳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海洋生物碳泵涉及多个复杂过程,且难以观测和量化。目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而基于地球系统模式和卫星观测的估算则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对海洋生物碳泵的准确估量是目前气候科学及地球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 o+ k [* W& r' q n" B

  该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逆向反演模式,通过整合海洋碳、磷和氧元素的循环,建立了生物碳泵以及营养盐等参数的反演关系。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由水文参数的分布反推生物碳泵通量,避免了对海洋生物碳泵具体过程的直接模拟。

5 [! e9 @. k1 R4 N; O

  该研究根据有机物的输出形式将生物碳泵分为平流+扩散输出和非平流扩散输出。课题组研究发现,平流+扩散输出在部分区域的贡献率可高于50%。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洋。研究还发现,如果考虑全路径碳输出,大洋中总碳输出可以满足中深层海洋呼吸作用的碳需求。

0 c+ b! g3 S' N0 \

  研究进一步从碳在海洋中的滞留时间角度,提供了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碳和由生物碳泵产生的再生溶解无机碳储量的停留时间(τ)分布函数,首次为生物碳泵提供了时间域视角。

1 _8 [/ l1 J4 J) n* Y

  相关论文信息:

9 C" U9 D5 u) v+ c8 Y) h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772-4

0 U$ z0 Q$ t8 ? ! }3 s' _6 g: C- E# B + P7 ^3 p; {( K5 T W! d 5 ^5 u9 g; r% P& T- ?1 s% a F7 m8 g5 q3 |" @: S e; t' X# O0 Z % T9 t$ Q+ s; Q % d( e! b! @# }6 t: f/ p o; C- M0 _ 4 P! }: z9 ^- E7 v5 z z% F* I9 m6 K# d3 f 6 i, t$ `) |+ [, V * W$ s4 N0 | f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