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浪研究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逝世,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 海洋地质学家研究

[复制链接]
4 F7 @/ A# h; Y
0 {$ G, M, G8 E

文先生千古

8 M" J) B) Z& y) _" {7 V- G% d. @

今晚,海大学子们自发组织了悼念活动,

8 J0 M% ^' f9 w8 m. t+ l/ ^

大家集体熄灯一分钟,默哀,致敬。

7 Z& L$ h' J1 e; o

以此缅怀我国海浪研究的“点灯人”——文圣常先生。

$ b2 ]* ~4 _+ K" S' ^' ~

我非海洋科学专业,对文先生了解有限,抛砖引玉。

# R5 t) x2 {7 T `

学术事业上,文圣常先生是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

文圣常同志1946年赴美国进修,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长期致力于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业,为开拓和奠定我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他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的著名论断,被誉为“文氏风浪谱”;其后,在涌浪研究中又提出了“涌浪谱”的理论。他撰写的《海浪原理》和《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成为指导国内外海浪理论研究的重要专著,赢得了“世界五大海浪专著有其二”的美誉。

教育事业上,文先生是位教育家。

文圣常同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海洋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海洋学博士孙孚,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的著名气象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王斌等皆是他的学生,他诲人不倦,桃李遍天下。文圣常同志是一位情系教育、爱心助学的慈善家。他用获得的“何梁何利奖”奖励金和自己平生积蓄捐资设立的“文苑奖学金”是中国海洋大学学子梦寐以求的奖学金,目前已颁发22届,累计66人获奖。他情系桑梓,捐资在河南光山县建设的“海洋希望教学楼”,至今依然是砖桥镇初级中学的标志性建筑,激励着代代学子从这里扬帆远航。——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
& F9 J+ z2 o# x s/ \ S g

日常生活中,文先生艰苦朴素

在海大人的视线里,文先生朴素的衣着,用了多年的黑色手提袋,已经成为鱼山校园一道永恒的美丽风景。以先生的“海浪谱”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所起到的理论支撑作用,得到再高的荣誉和奖项也不为过。——来自 王淑芳 蒋秋彪 《文先生:知识分子的标尺》

他把钱捐作奖学金,激励海大学子

“我决定将奖金全部捐献给学校。奖金归个人使用的20万元,拟捐给文苑奖学金;用于科研工作的30万元,拟捐供本科生研究训练使用……” —— 来自文先生信稿

他淡泊名利,面对赞扬,却如履薄冰

先生却对很多人所孜孜以求的荣誉感到不安;在逐利之风大行的如今,先生却将他理当受之无愧的“利”拱手相奉给勤奋求学的孩子。这样的举动,仅仅用“高尚”来形容已远远不够,更不能用知识分子重义轻利一语轻浮地判断。 ——来自 王淑芳 蒋秋彪 《文先生:知识分子的标尺》

他心怀家国,海外求学后,毅然归国建设祖国

7 O/ e' D7 b* f- r

……

8 p& p u0 V4 C4 Z3 f, H
; M% ^! {% |) W: u: m) o1 `: o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很多学府都有。

) @ D, g& i5 t( G# ]

是,我们以此缅怀的是那个时代的一批人。

4 k u* ^) K) {& N; e1 |

他们有着相似的特点:不懈求索,家国情怀,理想主义,信念坚定,淡泊宁静……

$ j4 L. X0 @/ i/ o# P

就像原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在回忆录中写到:

中国有些伟大事,即使是在那个贫穷、落伍、分裂的年代也是伟大的。在贫穷残酷斗争的中国社会中,中国人还很讲面子,对正仁君子大公无私的人还很尊重,对于慈善事业愿意伸出援手。这是中国历来的遗风,它使中国能在所有灾难中屹立不摇。

时过境迁,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大众的价值评判标准一直在变化。

' d- m! e! y8 A( O5 M

记住他们的人太少,

' g5 e2 Q* o- P Q

如今资讯发达,

, k a1 _2 y- H+ R( }

像这样一生默默献身科学与教育的学者们,

7 a* a6 u. f4 ]: _

却鲜有曝光度。

% e& T, T- ~3 T0 j

他们的死讯,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圈的热度,微弱的热度。

% j7 f" N) n H+ e

这是件悲哀的事。

3 Y% A% a) }- K" E- M( T

对于海大,对于海洋领域,文先生是独特的。

8 u) j6 s% \1 g2 K3 W

他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院士,第一位博导,

" w7 v2 F: s- G: C7 e( C4 {

他是海大的精神符号之一,是海大学子身边的榜样。

2 K6 n# W) j1 X: g

每个时代都有困境。

- I: e& p4 G% r4 J3 v; @

记得网上有句话:

! g5 P+ h* h/ M0 B }! [$ Y

我们对祖国的未来满怀信心,但对自己的未来却感觉不到希望。

( N+ @/ i& ]; `( c$ @/ N: [

文先生也曾和我们一样年轻过,迷茫过,这些是必经之路。

1950年底我带着介绍信搭船东下。在船上我一直陷入沉思,我感到自己的前途似乎系在一张申请调动工作的介绍信上,它是那样单薄;前途又似乎堕入上船时碰到的浓雾,一切是那样的不明朗。走回头路吧,也许像逆三峡激流一样的艰险,更不必说无颜愧对码头上师生们的热情相送。因此只能义无返顾了。我的精神支柱是唐·吉诃德的心态,还是青年人可贵的勇气?——文先生90年代的自述

“我的精神支柱是唐·吉诃德的心态,还是青年人可贵的勇气?”

/ Q/ ]& q( a, ~5 k& `( h2 l" i

很多老一辈知识分子,除了家国情怀,还有一种蓬勃的朝气。

$ e' e5 Q6 F0 m. L$ _

一种“唐·吉诃德式”的精神,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

. o0 n% O- p* n, ~' X4 ]

面对现实,我们越来越理性了,也很难有这份勇气。

. c4 M( l2 D' F/ X5 l+ \# [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绝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 l8 s. `7 Z4 c8 z( L

我们越能够理解“躺平”,

$ u3 O2 J1 ]: l4 y

也就越发对那些尚怀理想的人充满敬意。

1 P- H) m" N- g: M, t; \1 a8 p9 T

像文先生这样的老一辈知识分子,是文化记忆,是精神财富,是永不熄灭的灯塔。

4 ?' \$ M8 ?- l2 n% o" f

斯人逝矣,薪火相传。

) \, M% i+ O! V& t7 j7 \# E: i3 C0 J
- L+ x0 m1 F$ I: v

一时感概,写的有点乱,

+ ]; p2 _* v& u7 y/ r& l

借横渠四句结尾,谨以此缅怀文圣常先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参考:

4 W% _, l( E6 C% w7 S& ]5 Q - m l+ j* M% p3 g4 V * ?& g5 F$ ?- Z 3 B& O( F. @3 L3 B
6 O0 c$ ?% F5 l5 W! E 7 e* J. Q2 X _6 n g7 k- e/ X 6 J T j3 i: ~) F3 m: V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