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硕士专业 N9 G: w. \" N9 S7 f6 V
; o& E V5 J0 h( ^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c' Q! a2 d* R) G7 {
* i- E( K0 i+ o* N: Z3 H" L& t5 R( q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生物的影响作用机理,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致力于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和谐,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涉及到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工程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我校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化学、环境水力学、环境评价与规划、水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水域环境修复等。
0 f2 r* L" B6 V. Q U4 i
, H3 d9 U3 D1 S% L D* { 070700海洋科学(一级学科):
, D: ^6 M4 \7 X; k9 t M5 {9 K. j' K) c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因此,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大气科学、水文科学等密切相关。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结合我校特色和基础,设立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三个二级学科。
6 U5 V. r" ^9 D% o. M g3 H. T8 V2 r- A- K* R
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信息探测技术与应用、环境海洋学和水下信息工程;海洋化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环境地球化学、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污染控制化学、海洋环境生态修复等;海洋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繁殖和发育生物学及增养殖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种群动力学。
! r# b1 `% T$ Z3 C I' a1 k7 f- h0 ^' f/ l" ]( c" m( W B( ]
090800水产(一级学科):研究方向:捕捞学、渔业资源、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5 b X1 s3 m" C' P5 l9 X
$ r6 Q: K* v8 {2 e7 R1 e* V, [" s6 ?
(1)捕捞学:捕捞学是一门以收获经济水生生物资源为目的的应用性学科,现代捕捞学则注重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捕捞学主要研究方向有鱼类行为学、渔具渔法学、渔场学和远洋渔业系统集成。鱼类行为学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鱼类对渔具产生的行为反应,为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生态型选择性渔具渔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渔具渔法学主要研究渔具及其构件的水动力学特性、渔具设计及数字化计算、渔具选择性、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渔具准入标准等;渔场学主要研究渔场形成机理、渔场预报模型、鱼类栖息地和海洋渔业遥感技术应用等;远洋渔业系统集成是集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捕捞技术、国际渔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应用性学科,着重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化,是捕捞学科水平的综合体现。& U8 \0 ~# b- I1 q# z
3 S% V+ y( O* F2 y$ @$ }! g (2)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学是水产学科的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渔业资源的生物学、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渔业资源管理的一门学科,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方向有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渔业政策与管理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培训班,推动了我国渔业资源学科的发展,并在近海渔业资源评估和大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做出重大贡献。多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 M( ?4 f9 Z& o9 B6 v6 o+ T& d
3 V8 B9 d' C# E% P3 |( I6 o9 S: d (3)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交叉性、复合型学科。本学科以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渔业水域环境的特点,以渔业生物资源与渔业水域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用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等方法,进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法律、制度和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主要的专业研究方向有: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律制度;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体制;渔业环境资源政策。9 J$ V1 @9 x* n, e$ Z! z* }6 i) O# o
* ^ E$ S; M% u0 s4 ^/ |& h- e( n1 S8 Z
095108渔业:
# l% L/ _$ N* ]/ `) q7 v0 s( c0 \% Z0 k& w. O) p2 s+ _
本领域是以开发和利用远洋渔业资源为目的,解决制约我国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技术问题的应用性学科。重点研究和解决我国远洋渔业高效渔具渔法、生态友好和节能型捕捞技术、3S渔情预报技术、生产经营与管理等,为提升我国远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国际竞争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6 Y6 \$ U: T# j* B4 l j8 g- s9 {4 Y. ? A: S
(二)博士专业
! Z) T; C/ D+ [3 d! f4 d' Y* A: C
( f! k1 `" Y) B+ _7 i 090800水产:研究方向:捕捞学、渔业资源、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 y& b5 ~# A. n9 ]
0 f) O2 M( p+ j5 p (1)捕捞学:捕捞学是一门以收获经济水生生物资源为目的的应用性学科,现代捕捞学则注重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捕捞学主要研究方向有鱼类行为学、渔具渔法学、渔场学和远洋渔业系统集成。鱼类行为学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鱼类对渔具产生的行为反应,为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生态型选择性渔具渔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渔具渔法学主要研究渔具及其构件的水动力学特性、渔具设计及数字化计算、渔具选择性、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渔具准入标准等;渔场学主要研究渔场形成机理、渔场预报模型、鱼类栖息地和海洋渔业遥感技术应用等;远洋渔业系统集成是集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捕捞技术、国际渔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应用性学科,着重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化,是捕捞学科水平的综合体现。
: H% ^# t% v/ O* M5 V8 n
+ h- M: R3 _0 l (2)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学是水产学科的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渔业资源管理的一门学科,主要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方向有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渔业政策与管理等。
9 G6 _- g+ _4 `. y- {
4 o* V, i8 ^1 `) y: }0 z- c 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学科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全国最早开展渔业资源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培训班,推动了我国渔业资源学科的发展,并在近海渔业资源评估和大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做出重大贡献。多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中国金枪鱼、鱿鱼和中上层鱼类的科学技术小组单位。在国内有关渔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具有一定地位。! e9 o* c1 U' h; E% o; K2 X% _
$ f' U6 F) j' X \0 Y- O/ a7 X (3)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交叉性、复合型学科。本学科以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渔业水域环境的特点,以渔业生物资源与渔业水域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用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等方法,进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法律、制度和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主要的专业研究方向有: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律制度;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体制;渔业环境资源政策。1 M, z5 m, g0 L" r
0 j* M9 S; u+ G3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