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4 p S+ x Y" G
本文转载自 青报观象山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版权保护,从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开始。
) X# c9 l W+ @, g/ _ 10月9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外公布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此次《规划》把青岛市辖区7区3市全部纳入规划范围,系统建立了青岛名城保护体系,明确了青岛名城保护的基本方向。 0 Z% Z, F* I3 l0 M* @; C! W# A% Y
随着城市进程的演进、城市规划的优化进阶,新版《规划》更加突出青岛历史文化特色,构建青岛市域“一核五线五片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 & C& d* y; b4 e) _+ e
“一核”是指以青岛历史城区为主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五线”是指大沽河、胶莱运河、齐长城、胶济铁路和东南沿海等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相关遗存;“五片”是指崂山、即墨金口港、琅琊台-大珠山、胶州三里河、大泽山等五片历史文化富集片区;此外,还要保护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崂山、大泽山、珠山-铁橛山等山脉,大沽河、北胶莱河、沿海诸条河流等水系,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等湾群构成的自然基底环境。
. J; ^1 t& w" Z+ ?
' K" M2 N( `' r$ J) P; b+ s+ |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保护历史城区山体和绿地。
# E5 l# R. o* c* N ; ^8 W( N" g y/ C" `$ i' m
: @! t: ?* ~1 ^3 I8 `8 b
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需要找到更新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正是新版《规划》中所涉及的重点之一。其中提到,改变“就地平衡”的旧改模式,从城市总体层面统筹,在产业功能、项目开发、土地出让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转移补贴等政策措施,促进老城和新区的联动发展。同时,鼓励利用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优质存量资源为小微企业、文创办公等新兴文化产业提供空间载体。此外,将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融入城市公共活力空间,构建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
5 O9 ^: |( X& t" Q 查看原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 n/ \$ J R6 R! M; { H 保护要素增至6000余处,“精雕细琢”传承城市文脉 : \$ @3 k& h5 G
+ `5 r/ o* P. _) K- _" R1 A
1 |, }2 J5 r: L1 o$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