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盘点 | 文化遗产保护彰显传承发展新貌 - 沿海文化遗产保护

[复制链接]
+ g `! c$ T$ h. b: u" a
; R- F" ~9 v5 C
9 |9 c* L/ U) O; o. }

% k3 r# m m+ T% R$ `# s' O" M

威海市大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积极开展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组织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强化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发扬,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 j+ [& W% K8 Y

威海市博物馆“劳工神圣—一战华工纪念馆基本陈列”展览荣获第六届山东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乳山市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经验获省文旅厅肯定并全省推广。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屯煤所等3项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名单。在全省率先启动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建工作,“编制海洋特色鲜明的非遗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等2项工作获2021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威海民俗文化邨等4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3 I' P- R# I* ~, R& e2 P1 u3 R6 _

; p/ X& L& q! M% ~: E

01

& ~$ Q! S: Y: f2 V8 H2 ~1 c e2 g

着力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工作

秉持“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方针,积极探索“先考古、后出让”工作落实举措。推动市级层面出台《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22〕14号)、《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实施细则》(威文保办〔2022〕8号),把考古纳入国有土地出让的先行条件,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创造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协调共赢新局面。 6 q2 p) w2 g& O2 v

# W) A% X/ k6 \, E! S% e6 N' Y! g$ ^

7 r& |; n) F. L- ]

02

5 s [7 d% M; N" x# U: ^: e8 y$ O

树立特色文物保护利用示范标杆

持续加强我市特色文物保护,留村石墓群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立项名单。荣成海草房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着力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擦亮“红色文化”名片。梳理并公布第一批市级革命文物名录,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113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第二批省级革命文物名录,5个村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2 \* L' z' J/ B5 A, f2 `

留村石墓群全景图

7 i0 W5 z; X/ h' o% h/ g# Z0 d I; x

: t9 _: G$ w- J( n+ l5 {

荣成海草房

+ G* L% x8 o( l N% {( T* ^! C2 q+ N

# ?4 e6 B: J; |& g* s6 Y

$ V/ C' C1 b% _7 h1 C/ w A: V

8 U; X, w$ t& u0 D5 V! K

( {) y, Q% o5 l

03

) V) X( d0 p/ J9 D4 }

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再创佳绩

为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会同国家、省水下考古部门开展威海湾“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基本摸清靖远舰遗址的埋深与海底保存现状,出水各类文物200余件,为研究甲午海战历史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会同省水下考古部门开展了环翠区、荣成市沿海近现代沉船陆地调查,通过收集各类沉船文献资料、走访沿海老渔民等,进一步摸清了威海水下文化遗产家底,为下一步的水下探摸工作打下基础。, y0 e4 Q9 u4 u! q6 {) v t

威海湾“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启动

! q9 Z& M1 H2 d" W, O% o; B

/ _8 B+ y9 @: |. R

威海湾“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打捞工作照

4 f' V. M( d. D9 t& p @. X) Q

04

[7 T) E. L' I q" I* c, p$ y+ _

博物馆事业迈上新台阶

积极争取省文旅厅将800件珍贵文物划拨威海市博物馆,充实了我市文物馆藏。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入选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威海百年锡镶工艺展》等系列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专题展览,承办《天涯遇海角:威海—基里巴斯文化联展》和第九届中法环境月山东巡展威海站《海洋,万物生长!》《畅游珊瑚礁的世界》等国际化专题展览。, m! [- @; L7 _: c" _; B5 d3 R

" I9 N, f: d+ p( v* K# C1 \4 `

威海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I+ f5 [& h! P$ ?( r0 z, T

& Z* a o9 B$ u+ c# S/ t b

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威海百年锡镶工艺展

8 e( V, R8 N2 ]- B

: K1 A$ D* E+ y9 `

第九届中法环境月山东巡展威海站《海洋,万物生长!》展览

I- F1 s0 \7 @

05

, `3 C M. v) T# l" H

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培育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威海民俗邨、赤山非遗创客中心等3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威海喜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威海市尹派宫式八卦拳研究会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荣成市文化馆获2021年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文登花饽饽、威海锡镶工艺品、鲁绣抽纱刺绣高档工艺品成功入选“山东手造 优选100”。3 {9 G" J7 h5 O* E, p0 G P4 T

6 i' M$ _5 r6 G0 q5 s

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

' y0 U: J( M2 i* g0 E

( ^" c. f3 o# e% l0 p: k' ~1 E

非遗进校园

/ H( Y1 @% b5 z2 d; w

06

" V- h' s; }8 V3 J( g3 G2 K9 @8 ]

创新开展“非遗工坊”建设

联合宣传、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强“非遗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荐省级“非遗工坊”4家,公布市级“非遗工坊”18家、县级26家。市级“非遗工坊”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解决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四类人群就业68人,非遗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9 \0 e$ B5 s: Q# S* a2 M2 n5 y

' P, B6 D2 m# E" Y0 R A

07

! M3 z" h% J1 P z( d0 q ~

非遗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开展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示活动、“我的威海”大型融媒直播——民俗里的文化等18场活动,相关报道浏览量100余万。320余个店铺180余类产品参与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销售,累计销售金额68万余元。我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乳山钩织技艺”以高级服装的形式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受到全国时尚买手、设计师、媒体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加拿大驻华大使馆领事等的广泛关注。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亚太非洲记者团在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体验着威海花饽饽、锡镶、剪纸等非遗及民俗项目,我市非遗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

4 Y" u) c0 E! R. f: Z

U' U# `7 s( x

9 ]; e" q6 s! I9 f/ e1 d9 \) |0 P2 e

来源:相卫刚、于佳鑫 # [$ P3 D+ @# @$ r k/ S6 N) R

审核:王寅猛

9 E. U! e: |) P
- G2 }; E4 y, v- C* C
, |7 y7 V: |9 h9 G+ z. D; ^ 2 M" k; O0 @6 o5 L+ c6 ?. b3 X# E4 b( m8 y ; ~/ }- w( P) a3 A*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这天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