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沿海城市纷纷入局,志在必得 - 沿海城市可持续规划

[复制链接]
: k/ g* S7 M: ?6 x4 {5 z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 Q: H& c) w$ `2 |: Z) A* K5 R

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

# _ [' Z) r L7 `5 r0 {) Q

坐落在中国版图上的每一座城市,它们的未来发展方向,都是中华民族宏大叙事的生动开场。在已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山东、河北、贵州、广西、黑龙江等省坚持“强省会”战略,四川、安徽、湖南、陕西等地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育“副中心”上。

5 F. x/ f4 i) Q

大湾区

/ H- p7 c' U! M! {! {

但也有一些城市将眼光放得更远,它们的征途是全球。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区域,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天津的规划里,都瞄准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省份山东、浙江、辽宁则各自推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当下海洋经济的竞争,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7 _6 e6 Q1 b; D* y6 ~

从大河走向大海

; Q, U5 d6 [# t! ~# O

尽管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在传统上却是一个陆地国家,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中原王朝从黄河流域向四周扩张,所到之处皆是陆地,历代王朝所注重的亦是陆地地缘政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中国所面临的威胁几乎都来自陆地。故而,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中国的重点自然而然都会落在陆地一侧。

1 [. g+ F) h- W8 ^& m/ g, S

直至明朝,中国才开始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同样也是在这个时代,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一批能够掌握较高航海技术的船员,上有郑和七下西洋,下有民间海商活动,可谓繁极一时。然而,这样的繁荣却没能延续下去,郑和下西洋被中止,航海数据和资料被尽数销毁,闭关守国的“海禁”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向海洋发展的机遇。

: B3 L& I9 k; M& a4 N/ B# L. L

王朝陆地地缘政治的需要,使中国历代王朝对于发展沿海港口城市并不热衷,上海这样具有海洋优势的沿海城市在很长时间里也只是一个小港口。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海洋文明、海洋意识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之后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更是将海洋这一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 b1 f8 R/ Z( f

2012年,挪威海事展和奥斯陆海运联合发布《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国内学者将其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s: P9 b+ n1 _3 q$ f" e$ |; `

该报告迄今为止已发布四期,主要评分指标为:航运、港口与物流、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技术、吸引力与竞争力,以行业专家客观评议和投票的方式,对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城市进行排序。在2019年4月10日公布的最新版本中,新加坡蝉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一名,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中国香港、英国伦敦、中国上海、挪威奥斯陆、日本东京、阿联酋迪拜、韩国釜山分列第二至第十名。

7 j- b6 x! k. I, _9 }$ s$ z

英国伦敦

, W" n0 ~. j- B5 G

德国汉堡

; `2 R; P+ u$ N1 k; [# T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9 L: O6 `6 X- O4 m

作为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因此,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同国际接轨,对我国发展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的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 c1 t# ]& m% \- f7 b( \- J 5 b9 X* s, {( C

竞争打响

* M# V: L( ^2 `7 h4 v

上海

5 J! j- W7 R: Y/ k3 g: }0 h& V; s

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首次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后,上海、深圳两城开始进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相关规划。

) E- d* P# v+ c6 n

2018年1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提出按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年,深圳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重点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

3 E: r( h" k! B1 V

2020年,在全球经济秩序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双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新格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一张含金量极高的世界级名片,逐渐成为各大沿海城市竞逐的目标。截止目前,除深圳、上海外,国内至少还有广州、天津、青岛、大连、宁波、厦门、舟山等城市明确表态有意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m4 N" @; Q! {2 W) O

天津

. Q! O2 R5 o5 y+ C: ^# H

2019年12月,天津《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参与海洋治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6 r0 T+ a# T# r* E0 U

舟山

# s* w; K8 z j s8 f, _

2020年3月,浙江省发布《2020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提出,浙江将朝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发力,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5 C0 Q+ I( }! _* B

大连

$ F8 t" k9 b8 b; o6 H- m

4月,《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核心任务及阶段目标。

7 S9 t( c- ]( p

青岛

+ b8 N9 n8 i: g* A* H5 X9 w

5月,青岛举行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明确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9 i# m# V m, x/ L0 p# c

11月,厦门市在首次召开的海洋发展大会上提出,厦门将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

* k! }0 E5 q L/ t2 X

而在各省结合实际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了一个重要且关键的部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山东将支持青岛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加快将青岛建设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表示:落实国家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大力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 U. w% T C% L

竞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各大城市并非坐而论道,上海、深圳是具有高国际知名度的大都市,经济优势领先;青岛实力超群,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海洋创新两方面处于全国创新领先地位,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天津乃是百年大港,且拥有众多含有涉海专业的高等院校;广州“对外开放”历史悠久,且拥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5个;大连则是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宁波、舟山则依托于其货客吞吐量大的港口优势,客货往来频繁,开放程度较高。

% E1 \9 k! W' ]! X* g0 \( K

总而言之,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便意味着这一城市要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要以海洋发展为核心功能参与到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另一方面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定位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据《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6.2%。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 p. e, a% o* t7 J- k/ u' B0 g

新加坡

9 @2 M. l. J' j

迪拜

! E5 q0 v2 q3 Q% p: }6 k

海洋力量的崛起可以通过控制贸易港口和城市经济,成为影响陆地力量的重要力量。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仅是与国际接轨的外在体现,更是在指引我国海洋城市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海事竞争与合作,如何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词将会持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m# S; Q0 l+ n0 b( {4 s* b

撰文:于婷玮

5 G5 ~ m- U7 J4 ` k& m

美编:石雨晴

7 h3 [' G( g0 i3 R, Y

审核:向思源  金希

+ w3 \, U( {- T0 `

球分享

* [6 C3 m. ~. Q7 @

球点赞

5 Y5 a) A5 q% }1 R6 U4 p& K

球在看

: u6 R, h2 Z! X) `4 x! F* _6 t" `" l% q + y& z2 G/ n: \) p. `" y( E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春风里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