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j; I& B1 }' k- X* ? (来源:云南水文) . u8 P* s7 H! x) K' d& A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以下简称省水文局)高度重视水文科研工作,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并提出了“构建水文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任务,从健全水文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推进水文规律系统研究、强化水文重点领域攻关、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进水文试点示范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与措施,持续推进水文科研工作,为云南水文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8 v, r5 a& E6 W2 t) |; H. G4 q- ]6 B9 A& F! w% Q& d l
一、规划引领,以“制度”强保障
# U7 c1 Z! {# C8 h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基础研究和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积极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省水文局编制了《云南省水文科研专项规划(2021-2035年)》,强化水文科技创新驱动支撑保障,切实发挥科技对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服务云南水文高质量发展。
" k+ l( M6 |( L ^# P$ u( _
' U$ \5 I8 [; ~: W2 n$ D! c 按照规划要求,着力强化水文基础研究,全面推进水文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云南水文科研的方向、责任分工、组织管理和成果应用等内容,为规范和加强全省水文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 A3 h+ H7 D# _" ~ 二、明确任务,以“行动”抓落实 " q y$ Q- b+ {
坚持科技是全面建设水文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细化《云南省“十四五”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云南省水文科研专项规划(2021-2035年)》科研任务,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水文科研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云南水文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
2 o) n( W, ~8 w( j 以“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强化科研工作计划和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加强监督落实,组织编制《云南水文科研工作简报》,从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科研工作动态(含科技创新团队情况)等4个板块,系统介绍水文科研工作的动态,及时通报2023年度云南水文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同时,采取工作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动落实全省水文科研工作进展。
8 }! ]; X; m# G, F 三、加强合作,以“交流”促提升
1 m* N o7 f. w. P, x N q c0 g/ T, G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模式,积极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水科院水生态环境所、华为公司、云南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加强科研合作。
7 Z5 P5 Z2 y0 @ 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广泛借助外部力量,积极拓宽对外合作的途径和范围。加强与水利系统内部、外部单位团队的合作,借助团队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的优势,加强双方融合,产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培养单位所需人才,促进双方事业共同发展。与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基于雷视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智能融合测流技术,成功入选2023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 k6 o) I) N: t
2 N* C; r6 g) c2 O2 \ 四、目标导向,以“考核”促成果 " R8 y5 C0 h* @0 D1 n5 I
强化科研考核,一方面,将科研工作成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明确对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处室或分局在年度综合考核中给予加分;另一方面,将科研工作成果与个人职称申报、岗位聘用挂钩,明确对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个人在职称申报和岗位聘用时优先考虑。
0 E3 ^. w1 F! [# j: I4 I 省水文局近3年来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积极开展实验站建设、野外观测站研究、暴雨洪水和产汇流研究、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等工作,发表科技论文284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获得专利2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长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 I* h9 h/ K8 {" `0 l8 s R* Y. L% J* w, k' U0 e( a1 _
转自:云南水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w& d7 Z) H4 B& G% Z4 Q# r
: q5 [8 g) w# V# z% x8 } 责任编辑: C; X+ u. m. O. g5 y
- \5 `- K+ |# V3 ?( r! X: c2 G: v4 F2 r( ^) j
% j E& K6 L; S/ t
X! x; n$ m5 _. q#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