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d1 k5 i& ?4 I: r1 o. Y2 l
原标题:2023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附下载) , a7 m) m3 t: u% B5 C' \
6 n. @, P7 v+ h3 }
今天分享的是调研报告:《2023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 . Z5 m6 d4 n' Y# i' l
(内容出品方:千禾社区基金会) 6 c# b% ]# z! Y/ f" z1 i
报告共计:26页
4 y( p- M3 J9 t 海量/报告下载方式:公众号《见鹿报告》
* n0 Z) d P2 o 研究背景 , P* w, l4 U: r: q* v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给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与社会不平等、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等相互作用危及未来发展。在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化引发的台风、暴雨、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严重威胁到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气候变化凸显并加剧了不同区域和人群的不平等状况,特定地区面对气候风险的应对能力取决于受影响人口的比例、经济状况、治理以及是否优先考虑适应战略的政治意愿,而人群脆弱程度通常与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自身属性有关
) | l; d; l, I- D 近几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中国不同行业、城乡发展和区域生态系统的气候风险研究,但始终缺乏对老年人、女性、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低收入群体等潜在气候脆弱人群的实证调查。此外,大量研究显示人们如何感知风险对于风险沟通、社区财能以及有效减少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将居民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感知纳入地方气候风险评估中。
# p2 C" G V! D 本调研通过志愿者进入到社区真实场景里,与居民和相关利益方充分沟通,特别关注居民的风,险感知与社区的气候脆弱人群识别,以期推动自主性、包容性、公正性的社区气候适应进程。 % f. Y* G. y- b' L* e+ q
研究简介 - Y% ]0 i4 L( o% T9 N. b
本调研采用混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向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发放纸质问卷,并询问相关问题由记录员记录。问卷内容包含客观题目和开放性问题,包括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气候变化对社区基础设施、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健康风险和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在气候潜在威胁下的暴露度、敏感生和适应能力。
1 C/ N' G, r4 a* k9 S/ z- H! ? 问卷发放周期为2022年11月-2023年2月,共收集有效样本1160个,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肇庆5个城市的29个社区。其中,来自深圳的样本占比36.9%,其次为广州(24.6%)、惠州(17.2%),佛山(10.7%)和肇庆( 10.6%): 女性受访者占比为67.6%,男性占比为32.4%;青壮年群体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受访对象,受访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30-39岁,占比33.8%,其次是40-49岁的群体,占比18.8%。延续上一期《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认知调研报告》的分类体系,此次我们依然将受访者所居住的社区分为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城中村、机关大院、宿舍、城边村和其他六类。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最多,分别占比42.5%、41.7%,两者总和占比接近85%;其次为城边村( 8.3%)、宿舍(4.3%)和占比最少的机关大院(0.6%。受访者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大学专科程度的人群最多,其次是高中和大学本科,没有受过教育或研究生及以上程度的受访者数量相对较少;从工作类型来看,公司职员是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占受访者的27.1%,其次是自由职业,占19.3%。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或合伙人、离退休人员以及学生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5%、7.6%、11.4%、6.5%。公务员和灵活就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分别占0.3%和6.0%。 ) H& N- n* c; A" S h
          4 r, _) `" j/ Y) Y, O) i
报告共计:26页 0 Z& n* q) c4 |
海量/报告下载方式:公众号《见鹿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d( p: S! r# ?+ z R
' J* L1 m) z! { 责任编辑:
" X R+ O7 l$ N' R" e/ ^4 Y7 l" b& n. {: w
: i# } B2 J8 H T- L* h0 f: t8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