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 g5 s7 L5 {& ^ ◎冯俊熙 肖曦 陈春亮 梁前勇/文 , O. i/ n2 k2 Z; i$ L Y: `
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深海遥控潜水器(ROV)“海马2”号随母船“海洋地质六号”调查船圆满完成“海马冷泉”科考共享航次任务,返回广州。 " c; m, k, [* ^5 m9 W
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海马”号是“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科研项目的标志性成果。2018年,广州海洋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地勘项目,对原“海马”号进行了性能优化和升级改造,开发了科学型ROV“海马”号(新)和科学工程型“海马2”号,于2019年底正式交付。2020年,该局安排“海马”号(新)、“海马2”号参与南海调查航次54天,共计下潜作业48次。实践表明,新开发的“海马”系列潜水器在动力、搭载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 p: j: Z3 d3 h' ?/ ], `; ~- a$ R% i
. F6 t. c3 {4 ^5 T' v: V- o4 Q 冷泉海底原位生物基因固定和样品采集作业 9 a$ s! ~! z; W, ^9 j) H+ J
# a6 h" X% a q( Q+ R3 h1 E 海底冷泉与天然气水合物、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环境生物资源等存在密切联系。此次科考过程中,“海马2”号共进行7次下潜作业,圆满完成了“‘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科学应用及其性能优化”“中国海域冷泉系统演变过程及其机制”等5个科研项目的样品数据采集和海底实验任务;开展了海底冷泉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详查和海底原位实验,采集了大量贻贝、伴溢蛤、管状蠕虫、硬须虫、铠甲虾、阿尔文虾、海蛇尾、帽贝、海参等典型冷泉生物样品,为后续冷泉系统演变过程及机制、甲烷微渗漏范围等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提供了大量样品和探查数据。航次中,“海马2”号还完成了深海原位金属元素富集装置、深海宏生物原位固定装置、微生物原位富集取样装置等多个海底实验和探测装置布设和回收任务。
1 V A% B8 h% Q+ l “海马”团队自主研制的海底长周期延时相机、重载数控精细云台等设备在试验性应用中取得成功,自行研发的“海马相机”在冷泉海底生物高清图像拍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E0 G, y: B, v( a6 Q7 @ : Y/ e+ @) i+ [- w7 s
据悉,自2014年研制成功并投入调查工作以来,“海马”号先后执行了南海水合物资源调查、大洋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等多项任务,搭载试验和应用了近20项新技术装备,为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提供了关键支撑,打捞回收了近10套重要海底观测设备,成为我国深海地质调查、科学和工程应用的强大作业平台。 % ^2 `' y/ ~% v) c9 O/ E
“海洋地质六号”一直出色地担当了“海马”号作业母船,目前已实现了潜水器定点和移动收放、水面母船与潜水器同步平移,以及昼夜无限时支持等多种协同作业模式。 . N% O$ u" O% ~& u; r
经多年探索,广州海洋局水面调查船“海洋地质六号”与深海潜水器“海马”号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现代化作业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调查手段,成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开展海底精细调查的主要手段,将引领我国深海探查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 O) H! V4 c' M6 J3 i D2 E& z6 Z, g% q1 G% y3 I5 L5 r
/ n/ A7 J% \. B7 A; g
" j, j% y# V/ I8 v: v6 p8 w1 E% |! E; D. v, E)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