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科技鱼”养出绿色渔业新“丰”景日照新闻网2023-11-13 08:42北京日照新闻网2023-11-13 08:42北京 - 沿海渔业管理

[复制链接]
5 H' b0 @6 ]5 x/ q9 `5 q0 D& ^
k+ B) ], l9 l$ ^# q; T6 V

秋冬交接之际,在东港区涛雒镇的禹海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水产养殖车间,一位身材瘦削高挑的中年人站在池塘边,指挥工作人员捕捞进入了收获期的石斑鱼。

! z7 E/ X9 _' j; [ 7 T) y% e- b" H4 t$ i: T
: `7 B S5 P# Z5 a
* ~" _( f) J1 \* H* L7 |; Q9 v

“管理跟上了,水环境控制好了,鱼就不容易遭病,长得也快。”中年人伸手抱过来一条放到电子秤上,“2斤多,一条就能卖百多块钱!”此时,与养殖车间一墙之隔的中控室内,一面大屏正实时显示着每一个养殖池的水环境状态。

* M; j* C8 w! O0 t& ]' u+ E/ ?
* y6 d; p0 v2 |3 h/ A# C6 q2 E
. H2 n5 F& k. F! v) o3 a

中年人叫赵奎峰,今年47岁,有着丰富的海洋水产养殖经验。四年前产业园建成时,他作为专业人才被东港区引进,担任项目负责人。

2 y4 u8 z) j7 j) B& G
7 J& n: \8 {4 [6 u U/ ^8 U' o( [! s
: e% n$ X" d H% a! h

产业园所在的涛雒镇,是远近闻名的江北“鱼米之乡”,曾经家家有鱼塘,户户养鱼虾。由于管理粗放,一度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养殖尾水排放混乱。被破坏的环境,既影响着鱼虾品质,也易滋生养殖病害,极大地困扰着沿海渔业进一步发展。

0 m3 w! f" I! F3 N# p/ B4 G1 x
. z: n+ |; E E9 J; P, q; x N e
( `: N% u/ J. T" y$ l" t U

为保护沿海生态,从2017年10月开始,曲曲折折数十公里的战线上,一场由海及陆、海陆联动的“绿色战役”——碧海行动在东港区打响。渔民们抄起榔头咬着牙走向养殖大棚,经营了20多年的3000多平方米鱼虾养殖池被夷为平地。在破与立、拆与建、新与旧的转换中,一个个绿色、标准化养殖项目建成。禹海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就坐落在曾经的盐场和养殖场之上。

2 R! w9 ]- q$ y2 M
- j1 Y* [) S# n
7 Y6 J: X6 H, `) h7 e) e

“靠海吃海,再也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生态门槛的抬高,推动了东港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效水产养殖水到渠成。

; ^# Y5 t" {5 u0 @' F
1 w2 V4 A5 i0 M* ~
! M ~( X+ ?# A$ Q4 R" V

与想象中的景象不同,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养殖车间更像一排水族箱,透过玻璃,能看到各色的鱼在逆水而游。产业园引入水源循环利用、水温控制、饵料喂养等智控管理系统,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两大支柱产业。

9 S; |- n. R t+ f' a/ @
8 d" o2 R3 a. d! l5 [
" L7 u) U) i! Y$ }- Q; N

“一个养殖池需要40立方米水,按传统养殖模式,一天更换6遍水,就要用掉240立方米水。采用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每天只需添加5%—10%的新水,比传统养殖模式节水30倍以上。”赵奎峰介绍。而经过过滤、消毒杀菌、生物净化、调温、增氧等环节的智能化精准管控,极大地降低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水质稳定、病害少,养殖风险低,养殖成活率90%以上,单位水体产量是传统养殖模式的3倍以上。

; x7 p, d% J5 H* r8 S `
3 p5 _" J! T f9 C+ x2 \
8 o# x0 \+ n3 Q- i0 j- s

脱离了“靠天养鱼”的不稳定因素,全流程的智控管理系统在节水、祛病的同时,还能够精准控制池水的温度、溶氧等各项水环境指标。这一智控管理系统可以模拟多个海域的水环境,为不同品种鱼类生长提供了个性化的“暖巢”。这为产业园进行珍稀鱼种繁育创造了条件。

& P: h, L2 n# l0 U' A; ^
% x, m0 f8 Q6 p* J* c
6 n9 X' _9 X3 s, d, M, p

此前,产业园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实施攻关,在“南鱼北育、南鱼北养”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如今,他们已经引育了东星斑、珍珠龙胆、云龙石斑等珍贵鱼种十多种,其中石斑鱼、鲈鱼年产量可达400吨,成为江北海鲜市场南方鱼的主要供应者之一。

g- F; s# C, d9 ?! f, o' k% l6 E
" i+ U& w0 K$ x4 S
Y* ^0 F8 A( f( f3 W/ u) q4 O

通过“科研院所+园区”模式,近几年来,东港区持续在海洋渔业上加强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该区培育海辰、盛隆、顺源、鲁鑫科技等一大批科技型渔业龙头企业,全区水产品年产量9万吨以上,水产年育苗量超过4000亿尾,产值约1.4亿元。

& n) n0 p8 Y6 ^! s1 ~+ U: R
8 W( D' c4 a- Q0 E1 o& m5 k4 k# h0 M
, Y: e! s# }- M9 f( I

拆出空间、改出未来,产业持续升级。告别杂乱粗放放养,置入了创新基因的绿色渔业,正与这方蓝天碧海相依相偎,焕发出新的生机。

$ I; z+ U- W v, |6 l( A; g T. {1 R
9 d7 ^1 F" ^1 I& ~; ^. n, y6 a/ k
6 T: B/ g7 v6 w

通讯员 卢立平

: t& w3 p) V- a/ R
" c7 ^" N0 E9 \9 \
/ q5 R; { _, e8 W A2 t1 T4 y5 G, @
举报/反馈
9 E2 h4 g7 `7 G! w
! e1 F: V/ W) f. O5 y( W5 Z+ r: E1 i9 [: C ) O0 J. Q$ F/ @% L! }) y" G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