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5 b- M. `3 _( `$ l
央广网舟山5月17日消息(记者 尚天宇)“到2032年底,基本建成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海洋智能感知技术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5月16日,东海实验室在舟山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东海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郭力泉介绍实验室2周年建设成果及未来发展思路时说。
7 g# M. A7 W" f8 o) d/ x1 D) o) _7 A; R
$ L" N& k4 x- ~" Y; Q" z% \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 T; s" M! r4 H |# Z# } 据了解,2022年5月17日,实验室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登记设立为省级事业单位,获批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是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家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举办,联合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设。
9 J- s1 Z1 w$ `8 y 两年来,实验室边建设、边探索,找准方向定位、凸显特色优势,在人才引育、科研攻关、条件建设等方面快速推进。两年来,总体发展呈现“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 \6 W; n& |6 F. k( a# R- `7 s 在方向定位方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切口、大突破”等要求,实验室以海洋环境感知为主攻方向,重点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及新质装备攻关、工程应用和产业转化,力争通过5-10年努力,在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及新质装备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成为海洋智能感知技术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g4 H. a* j9 p
, D. r) R& u& P/ M 实验室海洋动力系统研究团队正在做实验(央广网发 东海实验室供图) c/ v: I4 f7 J$ ?! z7 x
在打造核心主体科研力量方面,按照“提高人才引培与科创平台主攻方向契合度”要求,实验室围绕海洋环境感知主攻方向,布局组建了海洋机器人、光学感知装备、海空电磁感通装备、水下声感知装备等11个研究团队。截至目前,实验室科研人员规模超百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10%以上。
2 j! v2 U; G2 H# P' r: F1 D8 I 在有组织科研攻关方面,按照“探索更加高效协同的科研模式和科研范式”要求,实验室创新构建了以重大专项为牵引的“三区两制”科研攻关机制,实现了“有边界的科学探索、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有场景的应用转化”有机统一,组建创新区,实行总师负责制。
2 c9 t7 r, T& C! L/ u 目前,实验室正组织上下游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全力突破海洋智能感知关键技术。设立探索区,实行PI负责制,鼓励科研团队围绕主攻方向开展有边界的前沿原创性探索,目前已实施5个千万级团队项目。
8 p4 \9 w8 ]7 {2 a; M* k- r& W" M# C7 J; W- M) m* j+ ~' L0 r% l u
东海实验室建设一流涉海科研设施群(央广网发 东海实验室供图)
0 [" W& {4 G( X' }6 L& P5 p 在科研设施建设方面。按照“支持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要求,实验室通过共享、整合、改造、建设等方式建设一流涉海科研设施群。与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共建单位共享共用“三池六槽、一筒一台”、舟山基地、科考船等科研设施。 ( E/ x# R# ^ O
在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方面,按照“以高能级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海洋科创实力”要求,实验室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及新质装备攻关、工程应用和产业转化,以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强化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运用的全链条攻关,有效解决“项目从企业和市场中来、成果到市场和场景中去”问题。 . f: C j6 C7 e
东海实验室毗邻东海,聚焦打造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8 j( R; ~) f6 Q- Y0 F# b0 e- U 站在2周年的新起点,东海实验室坚持围绕“打造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目标,将继续在攻关重大专项、招引顶尖人才、提升科研条件等方面提升,争取实现“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为十年大发展奠定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6 B$ w& d7 m* P# h( e6 n, r. ]
$ j* t& P: T" p( g) |/ K
责任编辑:
- P4 d) U5 q: i- w4 Z/ R" S$ x& e9 }' @/ r" O9 }- n' X
& k; h0 p* @0 B- G+ q! E* s
4 N# c/ u, {# P* q
7 a5 C7 Z! q4 D$ e t*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