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6 F' U: n' z4 Y \, Q: _% m$ B7 l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6日讯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比如,维护国土安全、为防灾减灾服务、掌握海底矿产资源潜力、认识地球发展演化规律等。”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质室主任石学法研究员告诉闪电新闻记者。
7 t, U \/ ?$ a) k# u: j8 ]9 U 长期以来,石学法担任国家海洋专项海洋底质调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资源勘查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深海稀土资源勘查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和深海矿产资源研究。在几十年的专业生涯中,他在亚洲大陆边缘沉积地质学、深海稀土资源和海底硫化物勘查研究中做出了创新性成果。
3 A% }5 F. H& ~4 K; v' j, U
! S" q4 I5 U$ |+ p+ l& I
0 j: {9 C& S8 S5 w: u9 P$ X
?# L1 u# F$ ~: T, C$ I8 F 2016年8月 石学法在中俄北极联合科考途中
6 N K3 ?! h, P8 p 历经20多年,石学法带领团队率先对北起北极陆架,南至东北印度洋包括中国海在内的亚洲大陆边缘沉积地质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首次完成了亚洲大陆边缘1300万平方千米海区底质调查,编制了首幅1:300万亚洲大陆边缘沉积物类型图,出版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1:100万中国海沉积物类型图,使我国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全面拥有该区底质样品资料和认知程度最高的国家。同时,石学法及团队构建了首个亚洲大陆边缘数据库和“山东半岛蓝区”海洋空间布局优化决策服务系统,摸清了山东管辖海域底质资源家底。
# u5 c' d S3 z6 r: ~; q" m 8 L& Q! \& G. Q2 c
8 s' F$ t3 _! L . U' J! w: S' t) r
2017年4月 石学法(右一)2017年4月乘“蛟龙”号深潜器在南海珍贝海山深潜出舱时与深潜员合影 - E3 D- ^% X, d# J$ `) Y0 \. z
同时,石学法及团队还研究阐明了亚洲大陆边缘不同纬度沉积物“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海平面、河流、季风、海冰、洋流对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亚洲大陆边缘沉积模式,推动了沉积地质学理论的发展。经专家鉴定,研究成果“在亚洲大陆边缘底质调查和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中国和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孟加拉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成果在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并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保护开发提供了支撑。
- e% p" _" V1 L 2012年,石学法成功在中国大洋协会申请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深海稀土研究课题,研究提出了全球国际海底区域潜在的成矿区域。领导团队先后在西太平洋、中印度洋海盆和东南太平洋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0 ~/ h" D: \, i' q/ B2 K 5 h2 v" J* _& I0 F, v: S% R2 c& i
1 r% m' L7 C4 K: Y
0 l0 E* {) W5 m7 l3 k9 ]0 a9 S
2015年 石学法(后排左七)担任大洋34航次稀土航段首席科学家首次在印度洋发现深海稀土 7 Y! a4 d9 x7 b$ l0 l+ V, Z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石学法担任中国大洋34航次第5航段首席科学家,第一次在中印度洋海盆开展稀土资源调查。据石学法回忆,这个航段开展得并不顺利,“第一次重力柱取样没有成功,没有取上沉积物样品。”因为5月份的印度洋海况很差,多次避风,航程和作业中常伴随着惊涛骇浪,晕船成为了家常便饭。但基于航次调查区的科学设计,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该航段在印度洋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印度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研究成果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7 b5 M7 y8 `& \3 @6 v( D
+ f. `5 D5 L! O4 k1 P0 ^, W
: U6 x: _' d2 w" c6 F2 l2 w ! C$ X' f6 Y/ w9 `* d
2019年 石学法(左起第6人)担任环球综合环境科考航次暨大洋46航次首席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g4 ?: w1 ^3 k7 O( ~9 d 在开展深海稀土资源勘查的同时,石学法领导团队在全球划分出了4个深海稀土成矿带,初步阐明了深海稀土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成矿过程及物质来源,揭示了深海稀土成矿富集机制,提出了深海稀土成矿的“底流驱动-富集成矿”假说,探讨了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对深海稀土超常富集的影响。这项研究引领了深海稀土资源勘查研究,使我国在该领域居于国际领先行列,为保障我国稀土资源大国地位提供了科技支撑。 : B" a: s- c& G; b: I& p! U& T
2021年,石学法带领深海稀土研发团队研制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地球化学标样,通过了多轮专家评审,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成为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 D1 A' `. M* c+ h9 x" O r
* G0 n7 d9 S' ~. m1 r0 l% q9 J 7 o) o# E! @7 _ m1 z% `
/ U- P C7 I$ w+ t# ?8 ` 2016年8月 石学法(前排右起第5人)担任中俄首次北极联合科考首席科学家在东西伯利亚海科考 , T+ P+ d$ D. Z; G8 `
此外,基于南、北大西洋中地质特征对比研究,石学法成功预测了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成矿区的存在,领导团队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了多个热液成矿区,建立了南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模式,初步阐述了南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分布规律和成矿机理,为我国的海底热液硫化物勘查做出了重要贡献,将我国的深海活动扩展到大西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在南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研究程度最高的国家。 . y. Q0 Q& Q9 ?0 o
多年来,怀抱对海洋地质学的热爱和在科研领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石学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海洋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奖励和荣誉称号。2023年4月,石学法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3 X; L s) N, d & v% q3 Y% h- K0 S }
举报/反馈 + P! C, z7 r7 N$ W; L9 o
9 v- J0 R% i+ I9 V. s! `$ g$ y8 v& ~9 D$ w2 M& N
4 H; d) h v: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