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d9 |& J( Q4 l3 y- b; \. A
转自:中国科技网 1 q, ]# k) v W! T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王敏 9 b2 H q/ `" u2 L
7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首届“海洋潜标观测国际培训会”在青岛开幕。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名学员及国内外知名学者、青年科学家等出席开幕式。 ! p- u: f, _7 q
“潜标观测是定点和长期连续获取全深度海洋数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力推动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潜标结构复杂、海底地形和海况多变,潜标的安全布放与回收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会议主席、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NPOCE)计划主席王凡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时十余年在热带西太平洋建成了由20余套潜标组成的科学观测网,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大水深、长时序深海数据的实时传输,并在这一过程中创建了一整套技术规范。 ! K4 z) F# S8 e) s6 s2 a4 b5 I+ O
本次培训会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文字和视频教材、海上现场操作等方式向学员传授潜标设计作业和数据处理技术,共同推进全球海洋观测研究的发展。 ! h" F+ _3 a1 V2 z8 s" y
培训学员们对本次培训课程非常期待。来自印尼国家创新研究署海洋研究中心的学员塔古表示,期待通过此次培训掌握更多先进的潜标观测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 ) g( V6 c2 H9 j' a. T
最近刚被任命为南非极地研究海洋综合设施的研究协调员普雷舍丝是一位来自南非的女科学家,她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能获取包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业知识,还能与业内人士建立有效联系和合作,这是她作为海洋观测研究协调员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步。 6 p m1 @) ]+ Z [7 E9 ?& N: W4 E& l
6 v& I6 N. O! r% p- W+ V& W. z
3 }/ s3 s! d9 \1 A' Q' T: Y7 u; b$ ^. P1 O- d# r
$ ^( g6 h7 J2 Z' l$ e# ]$ M& n, {; m( |. b
* P' D( P" ?" Q- j$ l; ?+ `) B0 {1 t2 R, @
2 J, a R9 f. K2 Y7 ]% k
/ E0 K% \) z3 X8 o; K6 [, S
" y! x [0 `& E3 |
2 i( s! @! V# e9 W/ \0 [! \/ R, ^
7 A+ `9 C' p% _6 A& }# k
0 o; v4 o4 s" O# ?) C1 g( N$ L
) n" @9 f: y/ v7 ^ L% E' _7 M9 o \! {* u
7 t; n3 Y: p C+ G) o, w" O% U# T O0 ?# d, V/ _+ _4 C
; E y, V% J& o5 ]0 Q# Z8 }+ F5 W( N" R
) E. @- v3 E* i" W @
- F9 g) V' T! f
! T' b' y1 g+ u" y
`7 x0 N8 z4 Q, _% b
, ?& _7 y0 Q3 K; x: Q; Z0 b, l/ e
+ I$ R C; I2 [ q1 W+ d7 x6 g9 `3 m$ X# \ K
9 I0 @4 g% k3 j( U! [
) I, P: i9 M: ?9 M' A' L" A, c
% q" d3 }. J. d0 J6 z: ^# f
% b. M9 G% |1 j/ O2 x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1 \4 r( b/ L) W; s
6 I8 S) A5 z! m& D8 b% U( w. W. a; C! a' `) H
4 E8 q- t9 m; N6 }# Q9 ~9 c
: U! U( e. `' e9 T" F8 @+ t5 p- s4 o, T v9 b( o+ p1 E. o
! m' r3 p1 F; N' p) C" G5 ^/ {
+ j9 G) ^7 r, P: E) N* C4 B+ [/ _2 \2 Y/ S
* z# e- @4 i- {/ r, \1 H7 N" _1 t
. [/ X F7 e1 k
: ~( h) `+ N( C) B1 _6 M7 c8 O0 u u! B& n( p, A
* u; q9 C1 \, x
* v- r, J0 z1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