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适应必须得到更多的了解和更大的投入 - 沿海气候变化适应

[复制链接]
/ U9 p" o; Y9 [) z4 G+ Y7 {

多日没有写随笔了,因为想写的东西太多却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 t3 O. p+ U1 ?

进入七月下旬以来,受台风影响,京津冀发生洪灾,以河北涿州为最;近日,东北地区也出现洪水灾害。防汛抗洪救灾的官方报道已在媒体发布,许多专家已做了相关讨论。

/ r2 p% b! @3 f

本随笔对媒体现有报道和评论不做分析,只是呼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普罗大众应当有更多的了解,政府应该有更大的投入。

$ j5 D. s6 {5 K B1 W6 {% I0 ^
9 I$ L# h8 Q4 j- Z

一、气候变化适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 ~- e: E0 u) {3 h- P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

V7 B3 w# C* H1 k4 D; G6 {; v6 A

那么,什么样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

7 M& y' G+ U: _$ E9 X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9 T5 C! N' t1 Z* J& z0 H" A" u

这里,顺应自然的含义是: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相关行动。

$ {! V* o4 _, {0 r5 B

在古代,我国用得更多的表述是:顺时而动

, ^$ a! ? A* k# y0 V

如先秦左丘明在《左传 隐公十一年》中指出:“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8 Q9 {- Z3 a7 d, E% G8 W* f( C; W0 \

唐·王勃在《益州夫子庙碑》中有:“顺时而动,用晦而明。”

' L( T. L- J0 L9 p3 m' Y9 }8 @

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中的措施分为两类:减缓和适应。

( v- a( c' H/ a" Q; ?0 m6 `

自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辩论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点话题,核心是碳减排。

. i7 d- T( e, s5 d# ?: I

事实上,气候变化适应也是重要措施,而且是当务之急。

, `# `: g5 i- q

2022年5月,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环气候〔2022〕41号)文件发布,要求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

9 |- t( Z. o) C3 x0 G

是减缓重要还是适应重要,没有可比性。

, H2 _: O- @. d T( R/ f6 f

减缓的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免气候升温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气候变化是不是人为排放引起的,在科学上并没有得到严格证明,尽管政治家已经形成了《巴黎协定》的政治共识。

& d+ K5 W" \7 q$ x4 C, O3 o

适应的目标是采取防备措施,以免人类健康和生存受到气候升温的影响。《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提出,当前至2035年,应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科学适应、顺应自然,系统适应、突出重点,协同适应、联动共治”的基本原则。

- x& h6 _/ O/ c7 A5 w5 e! m8 i

防灾减灾、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沿海地区等,是气候变化适应的主要领域。

" R' Z) ^& @% n4 X6 t

既然我国政府文件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范畴,那么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也无疑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范畴。

+ C9 p+ {( q6 s. _. f

二、对1998年以来的全国性洪灾的简要回顾

* j$ @+ P# ?9 [* d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的洪水:

8 ]9 W8 ?; T9 X% C

那是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4 W4 d( T& N# B3 k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t9 x+ h4 o0 {- s7 L
( C2 K; j; X0 e, n( O+ P& u

以下主要回顾华北地区的洪灾。

/ @2 l8 E) ~1 Q2 e& i

2012年7月21日10时至22日02时,北京经历了自1963年8月8—9日极端降水事件以来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

4 [4 ]9 [! Y0 n( ?0 L! T- s' c- O

此次降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全市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具体受灾情况正在核实过程中。造成79人遇难。

' @' \( P/ B" L- B. g

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路面塌方31处;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千伏站水淹停运,25条10千伏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

% `: M( O; V' l6 f

城市交通,城区95处道路因积水断路,莲花桥下积水齐胸。航班。大面积延误,近八万乘客滞留在首都机场。首都机场国内进出港航班取消229班,延误246班,国际进出港取消14班、延误26班。地铁机场线部分停运,地铁6号线金台路工地发生路面塌陷。

, P& i" W6 N5 p3 C( a0 @' O# A

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期间,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发生2起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平房漏雨1105间次,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积水496处,地下室倒灌70处,共补苫加固房屋649间,疏通排水141处。以及水利、农业、林业等其他灾害。

, G+ `/ r3 t! f$ K8 V9 Y- Z5 P9 C

2016年的洪灾。时隔四年,暴雨再次洗刷北京。2016年7月19日1时至21日6时,北京市出现强降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总量大、范围广,降雨总量超过了7·21特大暴雨。

' h, I$ N8 p) e4 s

受暴雨影响,北京市有164条公交线路采取措施,其中甩站措施119条,区间措施23条,绕行措施8条,等停、停驶措施14条。受机场及外站天气等综合原因影响已取消航班212架次。

1 T% \# Z' v2 \, G p

2016年7月19日,邯郸市遭遇特大洪灾,全市196个乡镇200余万人受灾,其中涉县、武安市、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区、鸡泽县等6个县(市、区)灾情严重。

( J7 I$ _8 Z# [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

2 t& b" N1 v' x

据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资料:洪涝灾害共造成近129万人受灾,房屋倒塌5.9万间,严重损坏的房屋达到了14.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截至8月8日24时,全市因灾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冲淹、冲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还有18人失踪,其中包括1名抢险救灾人员。

6 U( c. d% }3 T+ B3 t! Z

这次受灾最重的是河北涿州。截至8月1日10时,涿州受灾人数133913人,受灾村居146个,面积225.38平方公里。

+ ^% P4 k" H# j' _- [

以上,我们只依据网络上官方公布的信息,对2012年、2016年和2023年的三次洪灾进行了简要回顾。

( Y" T9 m# q6 N- S

三、加大对气候变化适应的宣传和投入势在必行

% B$ ?1 F2 T% C6 f

每次洪灾后,媒体也会及时发表抗洪救灾的报道,专家会发表专门的研究文章,甚至也有专家对洪灾进行反思。

# J5 S1 v2 X8 A5 n4 ?: F3 u

应当说,今年的洪灾发生前,气象预报、预警、地方相关部门动员迁移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对这方面的工作任何怀疑都是不应该的。

0 w5 u% p- }/ c, g

即使是水力投入,据说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就增加了投入。据2022年底央视新闻联播的信息,2022年的水利投资在1万亿人民币以上。

) c7 i/ U- c8 i+ b% ^' t A

当然,人们仍然要问:

4 B: I7 N4 }3 i( R

我国的水利投资就没有防洪灾投入吗?

+ ~9 a( M, x3 F+ o# e4 I

为什么一些城市不重视城市的排水系统规划和建设?

" W1 X" l; K$ ]' s* }) a

为什么政府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还有这么大的损失?

! A5 f, J9 i( l6 z. g" J

用一句古语来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是,有些问题不是一句“智者千虑”所能回答的。即使我们的气象预报已经十分准确了,但还不能准确到暴雨集中的某个地点;也不能准确到几时几分。

* r' I" ]" y* B

总之,依靠“临时抱佛脚”,依靠“临时应对”,总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9 f: R( X8 c7 r" Q/ T

相对而言,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热度相比,国内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无论是宣传还是具体工作任务安排,都略显不足。

! Q3 V% ]$ _* J& u" _6 ]- ^- }7 ~
) u* t) y9 ~% A* m+ B3 ~, P

而发达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气候变化的适应被放在重要位置,从建筑物选址、建筑物加固,到气象预报、灾害预防等,

& w3 D4 A2 \4 _& I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气候变化的适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E. o/ J- d/ S" E5 Q" R7 i; K

为此,本随笔作者建议

! m8 ?. l5 K) ?6 b

一是增加对气候变化适应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公众了解并具备面对灾害突发时的应急和防备能力;

0 {( q& R5 f R# f6 G

二是开展城市灾害应急(从预报、预警、救灾、灾后重建)体系检查,为相应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4 J! }) e7 |+ f- d' L& Y$ L2 L7 H

三是各个城市应当加大对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建设,这是极大的投资需求,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方面;

2 ]1 x1 s- i. H: R7 I# b

四是当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做好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证受灾地区的群众有地方住、避免次生灾害、温暖过冬。

2 \3 Y( R+ B5 \. S) j/ y, V, A" X# P M- ?- \ . n1 P' S: C* E6 N( V9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半座山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