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气公报 来源:中央
决策就是对社会中各种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南极环境决策也不例外。探究非政府组织对南极环境决策的影响路径首先需要厘清南极环境决策机制。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ATCM-CEP)是南极环境决策机制的主导。CEP是依据《马德里议定书》第11条设...
领土主权问题是南极的核心议题,也是南极的独特之处。历史上,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智利、阿根廷、挪威在内的七个国家曾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声索要求,但国际社会对此并不承认;美国和苏联则声称保留对南极领土主权的声索权。1961年生效的《南极...
海上维权执法绝非单纯地在海上实施,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由海洋向陆地延伸,由陆地给海洋支撑。《海警法》也明确规定了“国家建立陆海统筹、分工合作、科学高效的海上维权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岸”是水边的陆地,“海”即是海洋。在中国海警的组织目标中,岸是...
对传统海洋综合执法路径的依赖 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均有创新。但是,面对数字赋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中国海洋综合执法机制仍表现为对传统执法路径的过度依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海警与其他海洋执法机构之间的综合执法合作依...
2024年5月29日至5月30日,山东省威海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谭远国率团来校开展考察交流活动,了解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发展情况,并就双方合作有关事项进行交流座谈。北大科技开发部副部长李晓强,北大科技开发部部长助理、异地科研机构管理办公室主任...
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2019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和呵护美丽繁荣的海洋家园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秉持共商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
“蓝色”是中、美、太平洋岛国三方在伙伴关系建构中一致强调的共同色,也是三者互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中美两大国均表示支持落实《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对接岛国优先发展事项,为推动蓝色伙伴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蓝色伙伴关系框架下,中美均关注诸如...
地球表层国际公地是指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涉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地球表层公共空间资源,包括南极、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占地球表面积近52%。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以贺信,充分肯定我国极地考察4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海洋经济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从科技创新到高效利用,从产业发展到生态保护,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 海洋经济驶入快车道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滕佳材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发展海洋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发展海洋经济最关键、最紧迫的在于科技创新。为此建议: ——健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围绕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科学制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