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E' o0 O0 v6 Y, w, J9 j 11月23日上午,“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与应用技术”“海洋生物灾害与防控”课程走进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阳光课堂。此次阳光课程由海洋学部周进老师带队。
" [: O; N3 V: s/ } 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1984年正式创建,毗邻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为367.64公顷,有70公顷天然红树林、22种红树植物和189种鸟类,其中有23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保护区已有观鸟亭(约2公顷)和小沙河口生态公园(约19顷)可供生态环保教育使用。本次阳光课堂目的包括考察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病虫害现状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现状等。
! o! |* M7 s0 B! c 现场参观时,红树林保护区自愿者“翠鸟老师”介绍了红树林保护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用望远镜近距离观测到了黑嘴皮鹭。在观察木榄、秋茄等多种红树林植物病虫害情况时,“翠鸟”老师讲解了福田红树林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起源——不当的引种导致了外来物种生长为先锋生物,其异常茁壮的生命力严重阻碍了本地红树植物的生长发育。同学们还与“翠鸟”老师积极互动,提出了很多关于湿地沉积物、微生物与红树植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与想法,加深了对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 r, k; d% Q9 x! C ~
同时,此次阳光课堂还系统学习了沉积物样本的采集、样地环境微型生物的分选与识别、微生物的逐级稀释与培养方法,以及外来物种对海洋生物的灾害及其防控手段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与课堂内容形成互补。阳光课堂结束后,同学们表示 “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专业课程的认知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 J2 U% }5 c* G7 @( H+ a/ P
( w T% J4 }8 ?6 D4 ~* c+ }8 i, W
图为“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与应用技术”“海洋生物灾害与防控”课程师生分别合影
: S0 u- y+ F# n- G 图为湿地环境微生物样品采集图为老师讲解红树植物耐盐、泌盐特点和常见叶片病虫害特性" l8 K3 [0 z8 H$ N
文|李清钞、王昭艺
: V$ E+ X' e2 \' [ 摄影|李鹤宁 & B' N! [/ g8 o3 Q9 [0 @! V" f5 t% B5 C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4 w' p8 q; }. J0 V* q& `) o WeChat ID:SHENZHEN-TSINGHUA
* f& l4 c9 b: d- V$ B 长按二维码关注
: O( o7 D5 `" ]7 C! }4 Q" d7 ^: `1 O3 a3 @/ R1 a+ e; @
0 y ^! A! G g, }7 t: I
7 C( ]4 t8 S8 r- ?5 u/ N1 W- E9 K) S"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