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r1 l8 o+ z: q9 T2 C
为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前段时间联合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其中,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是四大类指标中最为核心的一项。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方面,有哪些需要地方重点关注的内容?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 + f: N$ u( u% ^! Y
摸清长江流域水生态“家底”
9 |! V; l7 A7 V( m' W. I “围绕水生态保护的科技需求,水生态考核支撑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环科院)副研究员赵艳民告诉记者,各技术支撑单位均成立了水生态考核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前期已开展项目积累的各类数据,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等指标监测评价方法等技术开展归纳总结,支撑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 Q& A; N, M2 f% l9 F2 v9 _/ ] 赵艳民介绍说,针对水生态监测—评价—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关课题开展水生态考核相关研究。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项目,聚焦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科技需求,专门设置课题,开展水生态考核指标内涵与判定标准、遥感监测技术、质量控制、期望值制定等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为长江水生态考核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8 T' J$ m2 Z7 @ 中国环科院研究员高欣负责的就是与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考核密切相关的四川省大型底栖动物监测调查采样工作。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后,所有的监测点位都是高原,要克服长途行车的劳顿、道路塌方和高原反应。
' B8 ?: V- o6 D3 O o$ e “甘孜州太大了,每天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驶10余个小时才能赶到下一个监测点。”2022年9月22日,高欣和他的学生于明乔一大早就从甘孜州德格县出发,赶到当天的监测点位——金沙江岗托桥。在完成对水质常规指标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监测任务后,他们来不及吃午饭,就驱车往下一个驻地——巴塘县。 / y6 p/ {7 ^4 Z9 I$ e: ]! z* x5 W
这样的艰辛只是水生态考核工作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为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评价相关工作,生态环境铁军奋战在一线。 $ X3 L" b3 f& Q9 _
“分管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驻点式’调研,随机走访村民,实地察看典型水体生态环境现状,确保水生态考核评价紧贴实际。”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东海局)监测信息处副处长程媛华说。
3 d! z; k* Q+ ~ 统筹兼顾建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2 x" J' ?& Y0 d& B0 p$ V' |+ g/ V! A 太湖东海局监测信息处处长王华解释说:“《评分细则》聚焦生态优先,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指标中,筛选出有成熟监测方法的14项,聚焦了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兼顾了长江源头及上、中、下游特点,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 & ~9 |' V" l' h% ]5 N
为表征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选取鱼类、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水华、大型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指标,开展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I: I6 s0 J) j: Y3 ` “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食物链营养结构中的关键一环,被广泛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是水生态系统物种失衡的一种典型表现。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类群对水体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水体营养输入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浮游动物小型化指标(或者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指数)能从一定程度上指示水体富营养状态。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多样性高、分布广、对环境因子反应敏感,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物种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的生态状况。”太湖东海局监测科研中心规划评估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李辈辈告诉记者。 ; Q2 [4 s5 n8 r4 Z
真正实现评价指标“一河一策,一湖一策” ; ^, p/ ~& G% |( ?+ C F: n5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科研中心(以下简称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总工程师王英才告诉记者:“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中,我们采用现状值和期望值比较的方式,确定各水体中指标的现状评价结果。所谓的期望值,是指评价考核水体中该指标曾经达到或可能达到的较好状态值。”
( A& T9 Q0 y9 d @ 王英才介绍说,《评分细则》中现状评价结果的本质是水体现状值与水体最好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评价方法真正做到了“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因此,期望值的确定是《评分细则》中的关键环节。“期望值确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长江源头区、上游、中游、下游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差异。”
9 e# M5 Y! ~+ V! O0 L2 @ 由于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体系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华面积比例、底栖动物物种数等指标受气温、光照、水文情势等自然因素影响,年际间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5 w% ?2 C9 j/ @9 Q
“为了较好地消除指标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各指标的生态学特点基础上,我们结合各指标多年监测结果进行试算,确定了现状值的确定方法。”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科研所副所长李瑞雯介绍说,目前,现状值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针对年际波动性较大的指标,采用3年监测结果并集或3年监测结果滑动平均值作为现状值。二是针对年际波动性较小的指标,采用考核年当年的监测结果作为现状值。 , ?0 [% o( ?" M0 h- X7 G
李瑞雯告诉记者,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现状值,可以较好地消除自然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稳定,体现“人”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体现了考核的导向性。引导地方履行水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景象。
5 e. P' C' `6 w! b1 p/ d 往期推荐
# u$ h$ i* n/ K7 i7 o3 M 原标题:《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这一“核心”,哪些要点需关注?》 9 F8 s( k" g9 g/ _' k/ N
7 s- u, y% _8 ^' q. K
1 V9 f! t2 ?. q3 L) F* S2 T
6 Y7 f+ C; L' W7 q3 k( g6 K. `4 R' T- k( I; i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