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G1 `. D5 ?! q, p2 g7 @) `, O 受长江流域多轮强降雨的累积,湖南的江河湖泊水位猛涨,截至7月27日,洞庭湖区19个水文站超警戒水位,城陵矶站水位高达34.7米,超过保证水位0.15米。 1 U3 l; Y. J1 n3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有成千上万的防汛人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抗洪一线,他们中有的多年在抗洪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绝活本领;有的利用科技感十足的抗洪利器在和洪水斗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从抗洪一线带回了报道。 2 T) `( w6 @$ R5 @5 a
“神兵”频现抗洪一线 ; I2 X _$ P# V# {; V, A: d3 o V
洪水面前,高科技应对!
8 `$ I* d) M; Z2 y$ Q* Y) [1 c; K  7 m& b( s4 m" f9 t/ a3 l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4 S; r6 Q) O3 g
 7 n+ y) e! u6 X( |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因为上游持续来水,五门闸外湖站水位已经上涨到了34.72米,超出警戒水位1.52米,湖中绿油油的防洪林被淹没,只露出顶端的树冠,就像一片片长在水中的灌木。这里的堤坝已经被洪水浸泡了二十多天,为了防范管涌和其他危险,200多名抗洪队员正在进行拉网式排查。
% A" |5 i6 c& J5 f7 n. N 
9 \- H0 n0 w* i 洞庭湖区五门闸外湖站水位 4 e2 N- E; O) ]6 [5 {2 k! r

/ Z+ Q `9 i& v* Z; K 拉网式排查 ; |; n; @* @$ b' R
大通湖区河坝镇外湖防汛抗旱一大队技术员宋寿喜和张云每天都要多次把闸门口划定区域的漂浮物清理出去,确保大堤朝向内侧的一面不发生管涌。
. ~+ y& v G' N; b+ v7 r0 T c( x  2 X) C _1 L" `# T. O5 d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外湖防汛抗旱一大队技术员 宋寿喜 2017年6月,因为大堤长期被洪水浸泡,堤内发现了一个60厘米口径的管涌,为了及时堵住管涌,出动了抗洪队员上千名,人拉肩扛,整整连续在大堤上奋战了12个小时。张云回忆说,当时队员们身上全部是湿的,肩也肿了,腰也很痛。
2 c8 ^5 E" {) P* ^% O. f% Z 
" Y1 e* }; ]$ H: B* v& k 2017年上千名抗洪队员人拉肩扛的抢险画面 大通湖区青壮年劳动力都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抗洪队伍都是由年纪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构成,劳动力不足,如果水位过高,一旦发生溃堤或者管涌,再像2017年一样人拉肩扛运输砂石的话,就会延误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2 X P5 H: D) x f6 P, Q 
, D Q6 \) ~: E& `/ _4 v4 m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 卜清华 今年,巨型排砂船的加入,让卜清华在面对险情时有了底气。这6条排砂船总装载量达到了26000吨,砂子在船中堆成了一个个五米高的小山,这个被称为“以船代仓”的新模式,就是利用排沙船的巨大装载能力将抢险所用的沙子、碎石、石砾装载在排沙船上,在高洪水位出现大险的情况下,在10.35公里之内,保证抢险船只10分钟可以到达。. @, ] [! `+ h9 A' r1 b) t

L& L3 G8 {7 O& m! Z 
3 Z0 O7 h4 G7 J3 ^. m! g: x( \ 排砂船 卜清华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抢险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而以船代仓除了在运输过程中方便快捷,在抢险战斗中更是效率极高。当天,内堤有一段出现了险情,一条装满石砾的排沙船几分钟就开到了运输点,不到 20分钟,就将400吨的砂石投放到了岸边。卜清华说,如果靠人力的话,大概要400个人一天才能运输完。- `5 m R5 q6 b

3 U2 h5 I$ j/ C( \" ~! d 在洞庭湖的另一侧,益阳市南县茅草街道防汛大堤前,水文局应急监测队副队长李华和同事们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监测整个河道断面的形状,包括水下的地形、水深、水流的速度和整个断面的流量。 . _ [! F6 ?+ k+ b* [5 N9 c: p

. u: ^# g9 Z4 v& C0 K' S+ F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短短二十分钟,流速仪在河水中穿行了一个来回,李华的电脑上就出现了一张实时的河道水流分析图表。0 N7 M8 L4 ?' C7 a- U3 z( Y: C# ]

% a; v* Y/ F4 b 河道水流分析图表
7 b$ E2 S6 Y% `& v; b! F j2 P( [6 L 李华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河流,湖体的水流变化瞬息万变,很多时候,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水的流速就会发生多次改变,准确快速地掌握水体变化,就能给防汛指挥部门提供有力的依据。 而在江西九江彭泽县芙蓉墩镇的芙蓉河边,来自湖南省的应急救援力量紧急驰援过来,协助加固堤坝。
: w1 R, s% I( H 
$ G6 @0 r9 o9 M# P x( m! i 他们使用的的砂石自动装机模块车,可以自动完成砂石装填、入袋、打包、封口的全过程作业。相比传统的人力装袋,沙石自动装机模块车,还能在装载完成后,用线将袋口密封,减少沙石在洪水冲击下造成的流失,提高堤坝的稳固性。 : g4 Y4 _4 _4 ~$ q3 g: Z/ n
 & f8 a( s a- V5 F; _, x$ t$ e: l4 K
砂石自动装机模块车 在江西的抗洪一线,这个可以快速拼装分解、在水面航行的“大家伙”叫动力舟桥,因为不少通往灾区的道路被淹,它能够将推土机等重型作业车辆及时运达抗洪抢险一线,提升作业效率。- K& `1 r) `, E0 }+ k9 ~

. k7 J7 R4 B b' e0 B0 `( a 动力舟桥 这台叫做“龙吸水”的应急排水抢险车,在发生内涝区域,能以每小时3000立方米的流量向外排水,是传统抽水机的60倍。( a8 I2 p3 G) V" Z0 n& f
 5 t6 k! U: A' C8 a( L# v
“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 在大坝上,东华理工大学的团队正在给堤坝做“CT”。堤坝上的每一个钉子连接着一条橙色的电缆,同时接着一个叫做“探地雷达”的箱子,依托电阻成像,可以形成完整的堤坝结构图,对可能发生的边坡滑塌、管涌等灾害隐患进行实时预警。# Y* x; M6 Q2 [4 F2 t7 n- o

9 i* Y8 D. p% m% X9 V4 M" M “探地雷达”的箱子 % M, }1 D0 {) Z j1 k

' H1 W8 t# }" f: C5 t4 t 堤坝结构图
* L3 K* V0 V5 P9 M; \5 L/ } 科学预警、及时应对 9 F% C; R2 R# }+ O9 F
北斗卫星防灾作用效果显现! ) V% t$ I+ @6 q; _+ D% o

) y& d' u8 z0 z g, V; T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6 Z9 P/ s! Z7 P" `
在防汛抗洪中,科学预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月6日下午,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发生了石门县7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山体滑坡, 所幸无一人伤亡,这得益于当地的及时预警和转移安置。& x7 D/ W, D1 [: a6 F
 $ J$ N2 c" z/ S* F+ c* _/ D5 S* p
湖南省石门县山体滑坡现场 早在6月下旬,北斗卫星监测系统就发出了地质灾害橙色预警,随后,按照上级部门部署,潘坪村立刻对危险区涉及的6户、20名村民进行了提前转移,在滑坡发生后,当地又及时转移走疑似危险区的8户、13位村民。" c) [# `8 q1 g5 ]8 w, g9 v6 b% {

# E" i/ |! E5 t5 h, `! d 危险区的村民及时转移 湖南宁乡市宁峰村2017年遭受山体滑坡,村民姜冬秀家一楼被完全摧毁。现在她家房子周围的北斗卫星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就像姜冬秀家的贴身保镖,只要有异常,立刻就会发出预警。; a) F& w* h8 L: ?9 Z1 e
 - g4 L- K8 G3 D6 W
北斗卫星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不仅是宁峰村,如今宁乡市的90个地质灾害点,都安装上了北斗卫星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和北斗卫星联动,利用各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表位移、深部位移、水位变化、降雨量等情况,可以计算得出一个位移精度。9 U2 C4 k$ H$ m$ n) l1 j

+ A- {7 Q8 Y/ W 宁乡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这套系统不仅活跃在山体的地质灾害监测中,而且在水库的安全监测方面发挥起作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的将坝体的位移变化和水上升速度有效地关联起来,能够提供防水的水位控制、泄洪以及坝体安全的关联信息。
* t6 s+ _: P- C3 P0 u' B/ i1 k9 n  " B3 Q: Z' A, e7 }7 G' f
北斗卫星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在防汛抗洪一线,不仅各种各样的利器大显身手,还有一些身怀绝技的“抗洪侠”。7月27日,大雨中,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永丰闸旁,混沌的洪水里,头戴护目镜,身背氧气瓶的“蛙人”,正准备潜水工作,他们是湖南省华容县防汛潜水抢险队队员。 F8 i/ R- M) q) c8 V( F

* G& ]3 a6 d' J, H9 E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
- F0 C6 @/ L( m6 {- \! N 
1 t8 B f. C+ { 湖南省华容县防汛潜水队队员 防汛潜水抢险队每天都要对重点薄弱的穿堤涵闸开展摸闸排险作业,在华容县沿江沿湖的堤垸上,像永丰闸这样的穿堤建筑物共有260余个,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要跑四个乡镇、摸排二十多个涵闸。2 z1 p; h( E* I7 R& t
 . ?2 N4 [& P6 x* J& C
水下工作画面 尽管在防汛潜水抢险队干了二十多年,已经身经百战,防汛潜水抢险队队长徐庆九他们每次下水还是小心谨慎,因为每个闸门情况不一样,有时候有铁石、钉子在外面,一不留神就会被划伤。) c; V! ^- X4 M9 R

5 Z- y, \6 y. g8 x- y4 e 湖南省华容县防汛潜水抢险队队员 徐庆九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华容县共有一线防洪大堤325公里,占湖南省一线防洪大堤总长度的十分之一,防汛抗洪任务重、压力大,自今年7月以来,他和队友们累计排险六十多处。
" ^+ D$ _, ]1 e# F0 Y) h, N5 l 【半小时观察】
4 d; L( W6 q# ]+ N. ?" x, [ 当前,全国防汛已进入关键阶段,防汛抗洪形势严峻。面对汹涌的洪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装备被运用到了防汛救灾一线,大大提升了灾害预警的精准度和抢险救灾的效率。
+ l0 H T/ \2 L# e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下,也是战胜洪水的有力保障,只要利用好这些法宝,就一定能够筑起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 x% o5 i$ N) I$ T$ \ 让科技成为抗击洪水的“神兵利器”
- ^; Y; _- D8 W) H 责编:张阳 % U$ n L8 h8 L

& ^9 H% D: m2 `7 ?; V' E$ v: m0 v$ J3 ~
# j' r3 _) M$ _6 [8 N* v
+ J3 a! I3 S+ q. [; {( H1 P1 _) ]"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