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D7 S4 \3 j. G7 w2 D 2021年1月28日,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获悉,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亮”拖缆采集装备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打破作业深度、道间距等技术限制,零故障完成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灵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优于国外主流设备,地震资料品质符合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装备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e8 K7 _* s' z 地震勘探寻找海底“宝藏”
+ d% K3 I' @ {6 {+ q: X; l6 h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在广袤的大海深处寻找油气资源,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地震勘探,即让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海水进入地层,从各岩石层反射回不同特性的反射波,被物探船采集装备记录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分析判断地下地质情况,进而寻找可能含有油气构造的过程。 % r" s ~4 u% @
“如果把地震勘探比作CT检查,采集装备就好比一部对海底地层进行扫描的巨型CT机,封装在电缆内部用于检测地震波的检波器就像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地震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就像物探船的‘大脑中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项目负责人黄龙君说。 : x" t* N6 P0 ?* l7 o3 o# f7 j6 J

8 K, |% r3 H) X0 T 据介绍,海洋地震采集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电子、机械、声学等多个领域,只有极少数国家拥有此项技术,开发难度极大。过去,我国应用海洋地震采集装备技术不仅需支付巨额购买费用,还被施加各种技术限制,阻碍了我国海洋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为扭转这一局面,历经10余年的技术攻关,中海油服逐步攻克固体电缆、采传系统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以“海亮”“海途”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2 l/ v0 ?) V, ^, j
产业化应用跻身国际先进 5 R' E* i r1 R1 o9 o$ w
据了解,目前,“海亮”已突破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可不限水深实施深拖,有效降低干扰波的影响。“海亮”还形成了3.125米、6.25米、12.5米等多种道间距系列产品,大幅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精细刻画海底复杂地质构造。 : s( _) z/ W1 z, I* g U* c+ B; _
黄龙君表示,作为“海亮”的“眼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检波器一致性指标高于进口设备15%,让这双“火眼金睛”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地层“秘密”。“海途”的研发成功,宣告中国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为地震采集装备装上了“最强大脑”。在茫茫大海上,地震采集作业炮点预测和检波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预测精度小于0.3米,实时坐标解算精度小于3米,与进口同类技术水平相当。
' z5 ]# \3 j8 S- O% _( Q* | 
0 c: w, W5 Q4 t- T3 x( _6 H 据统计,该自主研发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技术已累计完成超过4000公里二维、500公里三维地震采集商业作业,并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其中,“海亮”水下固体电缆年制造能力达100公里,检波器年制造能力达10万支。 2 r7 L v, O& w) d( P3 J. k
中海油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齐美胜表示,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是我国石油企业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尝试。展望未来,中海油服将以争做国家关键技术攻关先锋队为己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E9 e! n3 k# g- v' U+ H 
$ Y" E1 Q0 H* J8 D5 t —END—
( i: T. y. R* _8 S$ |# R 信息来源:滨海发布 6 A/ C- H: ^. z7 P0 A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7 X8 I$ _* B5 P8 x 大家都在看 & ]9 e) k0 I, e p+ i$ u3 \0 i
►
6 n- A) J# Y; H$ \* b8 b ►
, }6 n' C* E3 k( ? Y# C ►
8 g$ ` J0 H5 q- d" ]; e# V ►
1 Y) H0 a7 Q: |6 d ► 3 V" }2 g. ]) M4 f% ?# r5 p/ m
►
, v3 u! z9 g! \- W" Y$ S& e4 q/ z 海
2 ~8 g* Y1 b" N4 a6 u 洋 2 s1 x4 H2 T1 c# l4 j' Q, z4 j7 ^
书 5 ^/ T+ `. _; x q
屋 & y& A L s; d# v0 G
►
+ L' h _1 i( p ►
' p- z2 [/ I; K B ► 9 j- a7 A! t- o I; l( k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 P; I& Q9 k& F2 F
► ' y$ \7 F( k& o( }1 G+ y
► ( i( k( ?6 N4 z8 e
►
) {1 I% I2 k( Z* ~4 G" v 推
5 x( a; ^5 e2 [* A& n% e 荐
0 ^' \2 h7 ]( |5 Q ~: T) F& F 热
' @8 s# y& N4 o 点
0 L: P7 p3 ?2 ^* G' { 海洋知圈
) Y0 a, f- z% d' `$ ]7 D1 G5 B3 @) |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5 m/ ]+ E6 v) L T/ o5 A( K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X+ c- q. }" u) q% T2 L

6 ^) Q9 d% {* x% F& C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在看”
6 _1 n' m! p3 Z( }- u$ m
6 ~# z4 U0 I! z0 w" ]& w
/ F2 z+ U K2 P# I, Y
3 n9 _8 ?) m7 L2 ?2 b' d% m1 s9 h" R* C- X3 k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