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u+ C% v& D' F
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的形势
6 }( s( X& Z8 E' ]2 `' v S
- u* Y4 P- l. ~7 ?7 }* c; \ 1、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 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效果显著河湖、湿地保护恢复初见成效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2、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水资源保障面临挑战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总体要求 " _! ~* J" G& e# D5 V
1、指导思想 - k" a# k: s& p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 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 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 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 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科学布局和组织实 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 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9 R2 b3 L" S4 Q6 [" g" t, j, t, o 2、基本原则
7 n; V- y4 }0 s4 f- x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8 ~/ b9 s# T* ]% }+ T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 . ^, A) O4 p. j
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 & o' f" r/ m* z. p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建管机制
5 a/ t: d1 x: n* b; O/ p. Y
" t! N+ W5 X9 P/ V) ^ 3、规划目标
4 X7 p4 k5 B) f0 b% r 到 2035 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 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 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 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 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 " s B# X5 Z0 `" W! Y+ e( `0 G
森林覆盖率达到 26%, 森林蓄积量达到 210 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 2 亿 公顷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 60%;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640 万公 顷,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海洋生态恶化的状 况得到全面扭转,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 35%;以国家公园 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 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 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0 L- a* a) u# d% N& k0 Z3 A: c 2020 年底前,由相关部门依据本 《规划》编制各项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详见附件,重要政 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按规定程序报批),与本规划形成全 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1+N”规划体系;
. k( D+ Q- I* h 2021 —2025 年,着重抓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 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一批重点 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
5 S: l6 w% F' c2 a7 l" c4 Q 2026—2035 年,各项重大工程全面实施, 为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0 H1 m& n3 u, G4 t 总体布局
0 U( k, o6 Z3 a7 S0 I1 D
: R, }& U/ x) b6 ~+ x 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 _6 J2 \0 j) `# h7 e* [( Q- m
主攻方向
6 C |5 _- d0 ^6 M% C" U 以推动高寒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为导向, 立足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等 7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草原、河湖、湿地、冰川、荒漠等生态系统,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z0 @' B8 {: X8 N y. @ 进一步突出 对原生地带性植被、特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大沙 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科学开展天然林草恢复、退化土地治理、 矿山生态修复和人工草场建设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区域野生 动植物种群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完 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0 `( k: E" p5 Z
本区域位于我国西南部,涉及西藏、青海、四川、云南、 甘肃、新疆等 6 个省(区)
3 n- b e x0 B$ Y' @! @ 2、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 & ~* r2 a: m$ r2 G9 p K9 ?
主攻方向 遵循“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重点,上游提升水源 涵养能力、中游抓好水土保持、下游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立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小流 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展多沙粗沙区为重点的水土保 持和土地整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灌则 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开展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提 高植被覆盖度,加快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治理,保护和修 复黄河三角洲等湿地,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矿区综 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使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完 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并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本区域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 南、山东等 8 个省(区) 1 _, y0 v3 F* z$ U2 t% x4 z) n
3、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 8 ^. v& E: Q; c
主攻方向
: [: S9 B' l) Z9 @ 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理念,以推动亚热带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 和自然恢复为导向,立足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 6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退牧还林还草、退田(圩)还湖还湿、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 升、河湖和湿地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切实加强大熊猫、 江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恢复,进一步增强 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逐步提升河湖、湿地生 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快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 ~6 H# [. f0 `# F) P 本区域涉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 11 个省(市)
% t2 z4 h m/ s& H$ C5 i8 N 4、东北森林带
! a1 c2 n+ M: f" K' S; u 主攻方向 坚持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 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根本遵循,以推动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为导向,立足大小兴安 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 3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加强森林、 草原、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 修复,连通重要生态廊道切实强化重点区域沼泽湿地和珍稀 候鸟迁徙地、繁殖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稳步推进退耕还林 还草还湿、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治 理任务,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保障国家东北森林带 生态安全。本区域位于我国东北部,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 古等 4 个省(区) f. ]5 k& X& ~( t
5、北方防沙带
8 G' q- v) k1 ^7 `- C# ~ 主攻方向 以推动森林、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和自然恢复为导向,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和塔里木 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 6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 护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持续推进防护 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 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深入开展河湖修复、湿地恢复、矿山生 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进一步增加 林草植被盖度,增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提高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本区域跨越我国北方地区,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北 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含新疆兵团)等 9 个 省(区、市)
; ?0 O% H9 D( o8 K: V 6、南方丘陵地带 * U, R" v3 i6 E& }, S
主攻方向 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导 向,立足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全面 保护常绿阔叶林等原生地带性植被的基础上,科学实施森林质 量精准提升、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大力推进水土流失和 石漠化综合治理,逐步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进 一步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连通 生态廊道,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筑 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本区域主要涉及福建、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 5 省(区)
& K' h T8 P0 @8 o7 V7 ]* _ 7、海岸带 " M4 R" p8 E* L- U* ~& \
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 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 12 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 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 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 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 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 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 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 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 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 稳定性,提高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本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 11 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 * p+ p1 c$ p. t4 c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 ^% P; R6 C; |9 K9 m9 ^+ v 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4 T% G# j8 Z. k3 _
2、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 修复重大工程 8 a+ W9 E$ }: |; a8 i
3、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 重大工程 : L! d; N/ A" I; m+ H( a
4、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2 T& g" R# [' d1 N' J X" ?
5、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 F3 ]+ z# t5 k1 w% `0 S
6、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2 b/ o0 H$ P9 d+ s$ k8 I2 M) Z$ { 7、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 ]3 H. Q8 Z w. A/ z$ A4 _
8、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
4 }! ?! B3 D9 b* v9 R! l 9、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
1 F! P$ P/ K* h) o: h 保护措施
7 y7 c7 w$ R. u 1、加强党的领导 * b' g3 F+ [: Y u/ U: J, H
2、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制度
1 l3 G( s. j( \) S, e * q6 i) o* P7 b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s( E- h0 R) Q. L, `; z4 c9 a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Z7 i7 T0 J# U* X: @
来源:自然资源部 7 a4 i* R! E$ B5 ?" d& G* q' K
3 p3 q- ]' d! z% ]/ t) y4 Z https://shop409975646.taobao.com/
6 g$ U7 z- E6 n3 p
: V, v2 M/ D7 g* G7 N- r
1 D0 ^6 v) A+ R0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