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8 J7 A* V7 ^" ]3 o
原标题:讲方言的车、有嗅觉的机械臂 智博会展示了哪些先进技术? 2 |% e9 ?0 y4 J" b, O) _
0 h. V/ L( A5 ^' g! J# z: w$ A7 `- n 9月4日至6日,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下称“智博会”)在重庆举行,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探访展会现场,发现了不少先进的前沿科技:搭载舱驾一体的超脑中央计算平台,能自己学习的汽车;通过中空纤维膜丝将空气“过滤”成防火气体的空气膜分离技术;用光学和红外摄像头检测掌纹取代人脸识别的掌纹识别技术;使用纳秒脉冲电场进行物理消融的nsPFA心脏消融技术;可以识别2cm小鱼的鱼类智能识别监测系统……
; _: k! l; P9 Z2 C V3 m) l g8 d6 f 本届智博会以“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为主题,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数字中国等年度主旨,秉承“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办会方向和办会机制,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4大专业板块,全方位展示动力电池、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27个细分领域的前沿创新产品、顶尖技术系统和最新解决方案。
0 w$ Q- \8 T. X+ g4 a5 G3 I “黑科技”:能自己学习的汽车、能防火的空气、纳秒级脉冲电场 ( W5 ^$ ~$ q! f$ i, |
9月4日晚,在智博会重磅活动之一,长安汽车第三届科技生态大会上,一辆名叫“CD701”汽车自己调整方向盘,转弯、直行,一路缓缓驶来,前往接驾地点。而且它还会讲一口地道流利的重庆话:“今天晚上如果有空的话,大家一起吃个火锅嘛!” ( Q) X, ^% W3 E2 \$ Q/ i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介绍,这款车搭载了国内首个自主设计舱驾一体的“UNIBrain超脑中央计算平台”,最高算力可超过1000Tops。同时,其还拥有自主打造“RateX操作系统”“Quark智算中心”“它将是一款能自己学习的汽车,包括交通环境、通勤路线、驾驶习惯与情绪等,自动帮你调整驾驶模式、行驶路线等。” + x1 B0 s% y0 S$ d# D( B; @% }" h
在“体”“脑”合一的境界下,长安汽车为这款车构建了场景大脑,可实时感知车辆与驾驶员的状态,实现超200个主动交互场景,52个主动服务场景,28个智能推荐场景,并基于场景决策与服务推荐两大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为用户带来场景自定义的用车体验。此外,让硬件升级成为可能,就像PC电脑更换显卡,“换芯不换车”。
& p1 u% c( E5 c/ Z' V) o/ V 在智博会N2专业展区的穗森环控展台,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了一个透明的可以隔绝外部空气的“罩子”,进入其中之后,原本可以正常使用的打火机居然无法点燃。对此,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正常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6.2%(富氮),燃烧过程就将不能持续,而人仍然可以正常呼吸。为了制造出这样的“空气”并进行技术落地,穗森环控依托中国科学院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技术团队,通过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特制膜分离材料的两侧压力差作用下,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这一物理原理,实现了空气膜分离技术科研成果在军工及民用领域的市场转化。 $ S$ I4 |( w# ]6 K2 ~$ }

5 }8 S8 H. A; y8 ^: i 穗森环控的膜分离环控系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亦丹/摄 ; U! x3 d% o! X) v6 B# J k/ d
穗森环控经理张礼学说,“我们将不断完善膜分离环控系统在文博、档案、制药、烟草、储能、数据机房、变配电房等行业的应用升级、创新,同时不断加大海上平台、煤矿开采等大型膜分离环控系统、高原便携式膜分离制氧系统和弥散式膜分离移动生命氧舱的持续研发投入,在生保环控领域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9 ?3 B! V; n2 W; `5 K7 @8 @0 g2 Y+ y 在另一个展位上,深圳迈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总经理助理王伟骏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该公司展示的“纳秒脉冲电场房颤消融(nsPFA)系统”,可以惠及成百上千的病人。
) C& Z% x# F. H5 U! P l “PFA是基于高压脉冲能量和非热不可逆电穿孔(IRE)效应的革命性消融手段,现有的PFA心脏消融技术均采用的是第二代微秒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而此次迈微医疗展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sPFA房颤消融系统为纳秒级属于‘第三代技术’。该产品是全球首台可输出高重复频率纳秒级高压脉冲的PFA心脏消融系统,其通过纳秒脉冲可优化治疗电场分布、减小肌肉收缩,改善手术安全性,解决了当前PFA肌肉收缩严重、麻醉要求高等难题,实现仅镇痛下开展PFA房颤消融手术,为PFA技术的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王伟骏说。 0 d6 H5 _: T( y) H+ D6 y) B
生物相关应用:刷掌、鼹鼠机械嗅探、鱼眼 , A A6 e* G: Z+ m7 X' B' U
在智博会综合展区的腾讯展台,一款“刷掌”取充电宝的设备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该设备录入掌纹后,将手掌对准识别区,不用手机就能完成租赁充电宝,这可以解决手机断电后的用户需求,也是微信刷掌租借充电宝在高端展会的首次亮相。 : k( v; c1 @+ O- d' N
 5 i h$ D7 L( B8 m- q/ J' ]
工作人员演示“刷掌”设备。 新京报贝壳财记者罗亦丹/摄
/ ^* O1 V) M: K2 _ 微信刷掌产品经理李杰锋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相比于刷脸,刷掌支付避免了当多个人出现在同一个摄像头中时可能带来的误判,此外也更能有效保护隐私安全,“刷掌设备有两个摄像头,一个是光学摄像头识别掌纹,另一个则是红外摄像头识别掌静脉,采用双识别技术可以有效防伪。” # e% z7 }" ^) F7 n
据了解,目前刷掌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北京大兴机场、深圳海岸城,并将逐步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交通、共享充电等领域,重点为具有“无介质”“非接触”“高便捷”等需求的场景提供补充支付方案。
: Q+ C( j' d; G+ z; ?& O 在智博会N1区域合作展区的科学技术部展台,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了应用于生物检测,以及基于仿生学的两个有趣的设备。 $ H6 p6 M. E# D: z& G3 L( w I, v
 : ]6 A& T( \# `. X: C& p" a
鱼类智能识别监测系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亦丹/摄 2 h. Z7 q" |& Y
其中之一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渔业智能技术与装备学科组研制的鱼类智能识别监测系统,展台展出的设备长着巨大的球形“眼睛”,通过它可以识别出水下鱼类个体信息、产量以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鱼类种群信息。
% S9 ]7 a5 `, o; I5 |# P/ S3 V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渔业智能技术与装备学科组博士张东旭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团队通过鱼类的二维图像、鱼鳞等细微特征、鱼类三维结构三个层面建立了数据库,“该系统可由固定式监测平台搭载,也可在集成高算力AI智能盒子后由移动式监测平台搭载,在室外水域场景中识别率可达85%,在室内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5%,最小识别规格为2cm,最小产量估算精度为±5g。” ( m3 p4 Y" C' h& R8 c& Z5 n N
在另一边,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了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底部长着轮子的机械手,但其背景板上“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的介绍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6 F! K7 Y9 `+ E 
7 U* d3 L e+ i% |( u$ `3 l 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亦丹/摄
* M, Z6 O+ T. R0 L: D& [ 负责该项目研发的上海微系统所博士王佳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款仿生机械手模仿了星鼻鼹鼠触嗅一体的工作机制,继承了MEMS压力与气体传感器柔性阵列,搭载了人工智能多模态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人体等11种典型物体识别准确率高达96.9%。 - z* b! ~2 S6 w z. ^" R: r- Z
“我们在机械手的掌心部分加了一个气敏材料,这些材料跟不同的气体分子结合后,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以此产生‘嗅觉’,而机械手的指尖部分则通过压力传感器产生‘触觉’,其将应用在应急救援场景中,目前已联合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所完成了功能验证。”王佳创说。 9 r3 q" {8 {; Q: `+ I x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 # T; N' u, o3 r$ ]! W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X: F4 [& H! o
; b& U, Y' [* w# b6 N9 k 责任编辑:
$ a# b' P7 ~- R2 b6 Y7 E5 q$ |7 |% g" G
7 Y" g, N' O& N* `/ s1 X U+ O
" b- ~ T; ]( ? I
1 N4 I5 t2 Z! b8 {4 m)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