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F E# c& ^6 T$ r* a- @# O# F
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需要具备对海洋观测、探测及预测的能力。海洋科学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海洋能力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科考船的设计建造已从跟随走到了世界引领的黄金期,新建、在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今年8月,我国正在设计或建造的海洋科考船约10艘。“东方红”“向阳红”“远望”“海洋”“科学”“实验”等系列科考船相继问世,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国际地位。
" @ `: w. _* D+ {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的船,主要用于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等任务。目前,我国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具备海洋、远洋调查能力的船舶已达50艘。
6 @' s1 c& F( e 
7 w4 j# H( W. H, h% e' T+ R x9 H( n “雪龙2号” 破冰船概念设计图 + x* K3 h7 T: y9 z4 S% m( j2 {7 {
2020年,“雪龙2号”有望参与MOSAIC大型项目,作为全球三艘破冰船之一,在北冰洋中心,参与全年度冻在海冰中的连续观测计划,以期有助于解决北极环境气候预报模式问题。尽管如此,与世界其他海洋强国相比,中国破冰船的数量仍显不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满足全球化海洋调查常态化、业务化和广泛开展海洋调查国际合作的需求,这些船舶数量和功能还远远不够。预计海洋调查船的需求量将呈现序列化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点状发展。未来,我国要构建全海域、全水深、全天候的专业、高效、智能、绿色的海洋科考装备体系。下面就来具体梳理一下世界各国的破冰船。
; B: k2 r6 ?1 d% @ 据美国海岸警卫队2013年统计,目前全球破冰船队中,功率超过1万马力的破冰船有78艘,在建4艘,计划建造13艘,总计95艘。其中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7艘,常规动力科考破冰船有24艘。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也拥有一支强大的破冰船队。
; u* b- z( X1 O4 ]' b  ( L1 }* g1 M$ u6 C9 W% {
路易斯.圣.劳伦特(Louis S.St Laurent)号破冰船剖视图 ; Q8 Y2 O0 s6 B
加拿大海岸警卫队1300型路易斯.圣.劳伦特(Louis S.St Laurent)号破冰船,共建造1艘,1969年服役,全长119.6米,宽24.4米,吃水9.8米,满载排水量 14500吨,编制47人,柴电动力功率66000马力,航速18节,续航力23000海里/17节。装备2架BO105直升机,能运载4800立方米燃油、200立方米淡水、2艘登陆艇。加拿大海岸警卫队还拥有1100型破冰船、1200型破冰船和Terry Fox级远洋破冰船。 * R' K% P) h+ d0 Q& W( R g3 Q0 t
加拿大海岸警卫队还计划耗资13亿加元建造John G. Diefenbaker号破冰船,该船排水量约23500吨,船长150.1米,型宽28米,吃水10.5米,型深13.5米,主机功率39600KW,破冰能力2.5米,最大航速20节。 ! E J" j7 r0 g- e
 ( j R8 K% O8 M/ Z2 j5 }
John G. Diefenbaker号破冰船效果图 ; \6 n2 {; n6 ~% [0 e$ I
作为北极圈重要国家的芬兰破冰船设计和建造能力十分出色,目前全球运营中破冰船中60%由芬兰设计和建造,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也是由芬兰阿克公司完成的初步设计。
/ J q$ b, P) @4 @3 @3 U( r 
% A8 `8 r+ g- w, y! ?; R 芬兰诺迪卡号(MSV Nordica)破冰船 & k X7 t) B0 Q
芬兰诺迪卡号(MSV Nordica)破冰船,1994年完工,目前属于Arctia Offshore公司,该船船长116米,型宽26米,吃水8.4米,型深12.5米,最大航速16.9节,主机为2 台瓦锡兰16V32D柴油机 (2×6000kW)和2 台瓦锡兰12V32D柴油机 (2×4500kW),破冰能力1.8米。
$ a. z6 ^8 B. D* A1 A 
$ f7 F+ M8 p: ]: p) |. d 芬兰北极星号(Polaris)破冰船
: J% H; i* k3 ?( l8 e- n$ p 该船由芬兰阿克北极技术公司设计、赫尔辛基造船厂建造,船东公司是芬兰阿克蒂亚公司。2016年9月完工,该船排水量10961吨,船长110米、宽24米,总动力22兆瓦,航速为3.5节时的破冰厚度为1.8米。与传统柴油动力破冰船相比,“北极星号”配备的是LNG双燃料发动机,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环保的破冰船。该船还配备了救援和溢油回收装置,可以执行紧急搜救、清除海面油污等任务。芬兰气象研究所将为“北极星号”提供卫星观测的即时海冰数据,有助于其选择最佳行进和破冰路线。
; l( L# a! y8 u+ [6 F  0 G6 p! Z2 v1 W( x; u9 S
斯瓦尔巴德号(Svalbard)破冰船 1 A, \1 `( M( e
挪威海岸警卫队目前拥有斯瓦尔巴德号(Svalbard)破冰船,该船舷号W303,2002年完工交付,排水量6375吨,船长103.7米,型宽19.1米,型深8.3米,吃水6.5米,主机为四台罗罗柴油机,单机功率3390KW,推进器为2台ABB全回转推进器,最大航速17.5节,定员50人,主要负责挪威北部的北极水域,巴伦支海和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水域的巡逻任务。 5 r9 e, v# V9 p8 ~; ^

* ~/ R4 D' L1 _# I( b+ K; w 哈康王子号效果图 9 _0 [3 a2 c0 O% _* U
挪威还在意大利Fincantieri(芬坎蒂尼)造船集团订购了极地科考破冰船哈康王子(Kronprins Haakon)号,该船2017年3月下水,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前交付,总吨位大约为9000吨,长100米,型宽21米,巡航航速15节,可以5节航速在厚达1米的冰区独立航行,设有38间房间,可住宿55人,包括研究人员、学生和船员,采用最高标准的客船舒适度配置,由挪威极地研究所运营。船首的机库配有2架直升机,船上搭载了各种海洋科考设备。 + P4 y9 W. U0 q* D9 W

; E- B1 L9 X4 T$ O8 _ 瑞典海事局奥登号(Oden)破冰船 & `3 B# b. I. O' d. x7 B# U
瑞典海事局奥登号(Oden)破冰船,1988年完工,该船排水量约13000吨,船长107.8米,型宽31米,最大吃水8.5米,型深12米,主机功率4×4500KW,连续破冰能力1.9米,续航力3万海里,最大航速16节,外板最大厚度达60mm。 ( Q, V( }6 h! R7 c

3 x ^- J& o5 i/ w5 x* j “Loke Viking”号破冰型三用工作船
5 X: p0 E5 g, h6 } 丹麦海工承包商Viking Supply Ships公司旗下破冰型三用工作船(AHTS)“Loke Viking”号,该船破冰能力0.8米,对于高纬度地区的海洋石油工程来说,配备破冰型辅助船舶是很有必要的。
: ~+ x4 K( t; c1 ? e ~. Z  4 j2 w0 ]: L H3 k: e' J' }9 n8 |# ~
MSV Botnica号破冰船 ; r& ]9 C' {' e
爱沙尼亚的破冰船MSV Botnica号是2012年由塔林港以5千万欧元从芬兰购买,该船1998年完工,船长96.7米,型宽24米,型深11.7米,吃水8.5米,能够以8节航速连续破80cm的层冰,主要负责波罗的海冬季护航任务。 " E! U2 l# s& u: W( g m
 2 r& V6 L8 g2 J1 v
北极光号(Aurora Slim)破冰船
$ J7 Y0 U/ |7 T8 y 欧洲科考破冰船联盟计划建造的北极光号(Aurora Slim)破冰船,不过目前项目已经基本宣告流产。该项目造价6.5亿欧元,属于欧盟的合作研究项目,由欧洲研究破冰船联盟负责,该机构由全球10个国家的15家机构组成。该船的设计由瓦锡兰船舶设计公司带头进行,另有阿克北极技术公司参与设计研究。 y. O2 j5 B" S: u/ B) i" \
“北极光”号全长199.8米,宽49米,最大吃水13米,排水量65000t,原计划2012年完成研发,2014年建成。该船采用柴电联合推进系统,8台柴油发电机组驱动3个定距螺旋桨和6个可伸缩侧推器,最大输出功率94000kW,常规航速12节,最高航速15.5节,并可以2~3节航速航行于2.5米厚的冰区海域。全船拥有80个单人舱,20个双人舱,可提供120名研究人员和船员膳宿,在-30℃~45℃的环境下最高自持力为90天。
% j' J( T, ]$ O$ P8 \ 2013年英国皇家海军以5100万英镑购买了挪威破冰船Polarbjørn号(2011年开始已经租借),并更名为保护者号(HMS Protector),舷号A173,该船2001年完工,排水量5000吨,船长89米,垂线间长80.4米,型宽18米,吃水7.3米,航速15节,主机功率2×3535 kW,连续破冰能力为0.5米,目前承担了英国的极地科考运输任务。
# W% f; ~ p8 q) j1 P5 ]4 a e 
0 G, n, `7 C- o$ p. x( Q 保护者号破冰船
D5 s' V; W& o- q0 @% ] 英国新型极地科考船于2016年10月在利物浦Cammell Laird造船厂开工,该船以英国知名自然科学纪录片主持人戴维·阿滕伯勒(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的名字命名,总耗资2亿英镑,由罗罗负责设计,将在2019年开始服役,服役后将由英国南极考察处具体管理和运作。该船15000总吨,船长128.9米,型宽24米,吃水7米,型深11米,航速13节,破冰等级PC5,能以3节航速连续在厚度1米的冰层中航行,船上能运载30名船员及60名科学家和其他工作人员。船上还配备有先进的海洋调查设备,未来借助这艘科考船,英国研究人员将能够更深入南极和北极两地进行科考,考察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出现的变化。 1 A3 B4 L1 _* d; r

2 \6 _, J+ X$ B+ `8 u7 o% _ 戴维·阿滕伯勒号破冰船效果图
' L8 o, |/ z9 J4 q4 ^9 }! p) t  " j. J2 ~8 v" X Z! R4 b# Q
极星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 N, B% ^3 \( k$ c 德国的极地科考破冰船极星号(FS Polarstern),该船1982年完工,排水量17300吨,船长118米,型宽25米,吃水11.21米,总装机功率14000KW,航速15.5节,定员124人,能以5节航速连续破1.5米层冰。德国目前已经计划建造极星2号(Polarstern II)破冰船来替代极星号,新船计划2020年左右完工。
, X2 D) U4 u* i 法国目前在建一艘名为星盘号(LAstrolabe)的破冰船,该船耗资5000万欧元,计划2017年9月完工,用于替换现役的同名船。该船由法国南部和南极土地(TAAF)行政当局,法国极地研究所(IPEV)和法国海军所拥有和经营。该船由芬兰阿克公司完成初步设计,2028总吨,船长72米,型宽16米,主机为4台瓦锡兰8L20柴油机,单机功率1600KW,可装载1200吨干货,能在1米层冰中连续航行。 . g3 J9 W* D) M* P" T) m
 - {+ m9 S. r) d1 k
星盘号破冰船
0 {1 `3 d F A& L- p% U' y 南半球部分国家为了进行南极科考,也拥有自己的大型破冰船,澳大利亚现有一艘名为南极光号(Aurora Australis)的极地破冰船,该船1990年完工,排水量8158吨,船长94.91米,型宽20.米,型深10.4米,吃水7.9米,最大航速16.8节,能以2.5节速度在1.23米厚冰层中航行。 : G" {' M! k8 q, c
 1 Z0 l; R1 C9 C7 ?
南极光号破冰船 ) Q' S6 b: v: m4 h! I/ H
2016年澳大利亚政府和达门造船集团签署了1艘破冰船设计和建造合同,合同价值为5.29亿澳元(4.03亿美元)。新船预计在2020年中旬交付。新船长156米、23400GT,能够在1.65米厚的冰层中航行,可容纳34名船员,最多可以为116人提供住宿。该船将主要用于为澳大利亚在南极的3个永久性考察站供应货物、装备及人员。此外,该船本身配备了大量实验设备,因此也可以作为科考船。这艘船还将配备2个直升机起降平台、月池、用于海床测绘的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和灵活的自然实验室。 0 W: G( x2 E6 t" j: Z: O. j
 ! g# d8 C% ~4 u" n
阿古哈斯II号(Agulh II)极地科考破冰船 # S2 {; z! ]4 c$ x
南非阿古哈斯II号(Agulh II)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由芬兰Rauma船厂2012年完工,排水量13687吨,船长134.2米,型宽21.7米,型深10.55米,吃水7.65米,主机功率4×3000KW,最大航速16节,能以5节航速在1米厚冰层中连续航行,破冰能力为PC5,拥有4000立方米的货舱,主要执行南极科考任务。 . w4 h" M: L7 G- R: w' u

7 T. z4 {8 Z. F Y2 b 伊里萨尔号(Almirante Irízar)号破冰船 7 L7 q7 L g. w! o' n0 d
阿根廷海军海军上将伊里萨尔号(Almirante Irízar)号破冰船,舷号Q5,1978年由芬兰赫尔辛基造船厂完工,2007年发生火灾,2017年维修改造完成。该船船长121.3米,型宽25.2米,吃水9.5米,排水量14900吨,主机为4台MAN 9L32/40 柴油机(4×4500 kW),连续破冰能力1米。主要负责南极科考站的物资补给任务。 4 a* t \: C2 k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4 K1 m( O0 n. F- e8 N 奥斯卡维尔托罗海军上将号破冰船 & W2 g; ]7 m4 l2 r4 ~( e
智利海军拥有一艘名为奥斯卡维尔托罗海军上将号(Contraalmirante Oscar Viel Toro)的破冰船,该船是智利1995年从加拿大海岸警卫队购买的,排水量6420吨,船长89.9米,型宽19.1米,吃水6.1米。智利目前有建造一艘新型破冰船的计划。 ' u% l! y9 U* g5 S" X6 o+ e" V. V
日本从1956年开始进行南极考察活动,在 1982年启用第三代南极科考船旧“白濑”号进行南极地区的物资运送和考察活动,经20年以上的使用,旧船已老化无法继续执行任务,于是日本政府于 2007年批准建造新“白濑”号(AGB-5003),该船于2009年5月20日正式服役,并于同年11月执行了第一次任务。 : E3 @* f% V% p( K4 \! Q. K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u: Z0 n% z8 ]1 ~: `6 ` 新“白濑”号破冰船 7 T; U6 [8 n' K+ }, V) X- M
新“白濑”全长138米,宽28米,基准排水量12650吨,比老“白濑”稍大。 船上除了179名海上自卫队船员外,还有80名观测队员(考察队员)。可在厚1.5米的冰中以3节的速度航行,采用柴电联合推进系统,功率22050kW,双轴双舵,可以进行日本-南极无靠港独自往复航行,在无冰海域巡航时运行2台燃料消耗率和性价比较高的中速柴油机,在冰海海域航行时运行4台。另外该船搭载有3架直升机,1架为CH-101,2架为AS355,船体后部设有直升机起降甲板。在新“白濑”号上,除常规海洋观测器材外,还装备有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和多波束声纳测深装置。
! J9 H) Z$ H0 l V3 T! q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o: }, d3 h" b6 \) _9 _. G2 e) O
白濑号船首的除冰装置 . W% K" t. j1 k6 [( z
另外日本文部科学省确定2018年开建首艘用于观测、调查北冰洋的科考船,以扩大日本在该海域的活动与调查范围。拟建造的新船可全年实施对北冰洋的调查,造价约340亿日元,计划2020年上半年建成。该船全长120米,乘组定员约90人,可破厚度1米以上的冰层。新船将搭载先进的气象观测雷达和仪器,装备高性能无人探测器,充实船内实验室及分析装置,通过对海冰、海水和海底堆积物等的取样、分析,弄清海冰因气候变暖而融化的机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 z' }, _8 O0 z1 Z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I" U% {6 ?7 Y1 i- Y; f3 \8 l+ Q “Araon”号科考破冰船 7 }5 }2 R( M8 n7 W2 `
韩国科考破冰船“Araon”号由韩进重工2009年6月完工,耗资108亿韩元,该船总长109.5m,垂线间长95.0m,最大水线宽19.0m,设计吃水6.8m,型深9.9米,总吨7487t,配备有4台3500kW的MAN 7L32/40型柴油发电机,采用2台5000kW的ABB吊舱全回转推进器,航速为16kn(7500kW),船员25人和科学家人数60人,续航力20000nm(70天),冰级符号为KR POLAR 10级。该船每年的运营计划是科研与后勤保障165天,维护28天,航行110天,总计303天,该船能以3kn航速持续航行在1米厚冰层中。此外,该船配备有海洋研究、地球物理、海洋生物等多类科研设备。
* y% m, s$ p% i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0 v/ D/ O7 i# g9 F/ ] F# I' J: O “伊万·帕帕宁”号破冰船
" N% Q# Q0 y) O* _6 u; x. B 印度南极科考站巴拉提站和远处的“伊万·帕帕宁”号破冰船。“伊万·帕帕宁”号破冰船是雪龙号的姊妹船,被印度南极科考队租用。作为南亚大国,印度目前没有自己的大型破冰船。
0 }# w- \/ E- i ^5 i7 Y; B4 v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9 e' B. R i+ R- _4 i& P
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示意图 % p; X$ T8 T5 M2 T. O3 O
“雪龙2”号,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破冰船,于2019年7月11日建成交付,将与“雪龙”号破冰船一道,组队助力极地科考。虽然基本设计由国外完成,但负责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工艺等的国内设计院、船级社、船企对基本设计进行消化、优化、审核,完成了详细设计和审图、建造工艺制定、关键技术攻关、科考设备采购等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项目采用资源管理系统,对项目预算、采购程序、合同管理、经费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管控,特别是采用电脑建模方式,先根据基本设计图纸完成全船建模,然后根据详细设计进行修改,尽量提前解决连续建造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工艺问题,减少浪费和返工,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 c( s* ?& F4 j2 H 船上配置一架莱昂纳多AW169型直升机。AW169船载直升机是全球最先进的4—5吨级中型双发直升机之一,将作为新船的船载专用直升机在南极和北极的严苛环境中运行使用,与新船结合,推动我国极地科考立体保障新发展。新建极地破冰船船首、船尾均可破冰,尾部破冰可突破极区20米冰脊,满足全球无限航区航行需求。 8 F% C3 s; x5 A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8 o5 N5 n9 O+ v* L3 A! ~" y
AW169直升机
0 h# s# P' b. ]- o: |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凤凰号、西安晚报、新民晚报等 . C. _- F% _: e1 n g
文章来源:溪流之海洋人生 6 u. a9 |4 j: k9 w5 D& L
- `% c$ v* }$ |) Z
编辑:张丽瑛
- R+ ^. h3 D2 T8 ^# A4 q/ N$ x5 c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Y$ D, E. Z w! {/ k4 ?9 a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1 X r/ P- E/ X+ S: D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考察船队官网:http://www.coms.ac.cn/casfleet/
5 m2 q/ w! q" u/ D; E0 R7 e( m5 k6 ~; f, {7 |, {6 ?7 g# o
! U1 v2 L. w- Y# e- E
0 ^8 v) J/ E( x; j; D3 v. A& e8 U; C ~8 A8 o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