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6 C# X) P: ?' }6 ? % h& y' ^) P; s( W5 ~9 e! P$ Q
日本媒体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已经完善能够实时监测西太平洋海洋状况的深海观测网,将在技术上根本解决从电波难以到达的深海传送数据的“世界性难题”,从而改善海洋环境和气象预报准确度。我们在西太平洋布放了400多件观测设备,其中有布放在水下500米附近的潜标十余套,它们被用来收集有关温度、盐度、洋流等数据。 * o$ N0 B% Z0 ~3 N5 L
' _7 N. l! K1 [5 T
潜艇要遂行军事任务必须要与外界有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短波在水中不能使用,因为短波在水中衰减得太快,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浮标天线或浮力天线,即把天线施放到水面,这样潜艇在水下也可发射信号。实际上,这样仍然存在一个潜艇自我暴露的问题,因为潜艇在远距离用短波通信,其信号本身就不保密,可能被敌方截获破译,并测出潜艇的位置,而且露出水面的浮标天线也有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 - A/ L' B1 W. F
8 } J. B ]" m; X
在各波段的无线电波中,只有长波才能穿透海水,被水下的潜艇接收到。但长波电台体积巨大,在潜艇上无法安装,只能安装一个体积较小,结构简单的长波接收机。所以在水下潜航的潜艇只能接受岸上长波电台发出的指令,但无法发报回应。如果必须要发报,潜艇就要浮出海面或在接近海面的深度放出浮标式天线,以中短波信号向岸上发报。这对于现代潜艇来说是很危险的行为,在战时很容易被敌军发现和攻击,所以是很少采用的。
7 O9 D6 u7 i! K: t/ f( ], c
! Q, u* k. Q- |2 h: L) I; U$ L K 然极低频和甚低频无线电通信有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现代网络中心战的要求。首先,发信台站十分庞大,抗毁能力差;其次,潜艇必须通过拖曳天线来收信,在此情况下,为了取得较好的收信效果,潜艇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方位和降低速度。第三,甚低频和极低频通信的最大缺点是带宽窄,影响了通信的速度:甚低频1秒钟能够传递几百比特的信息,而极低频每分钟只能传递几比特的信息,这势必影响了复杂数据的传递,比如视频数据。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对大量情报、侦察和监视数据的需要。
1 Q( i7 G' m8 @$ Q1 P
% o" Y, i$ D3 a3 M) w- l) p3 q$ @ 浮信技术,是指主要通过潜艇所携带的浮标实现对潜艇通信的系统。对潜信息发射平台位于岸上、卫星、飞机等,潜艇只在接受信息时才释放浮标。目前,潜艇通信浮标分为六种,其中综合通信浮标可通过短波发信机和超短波发信机向指挥中心发送信息;高速曳航浮标是一种可减小海水阻力、增强潜艇稳定性和隐蔽性的通信浮标;应急通信浮标是用于潜艇遇险救生、发射报警信号的通信浮标;消耗型无线电浮标是一种消耗型无线电系统,通信结束后会自动引爆并下沉;潜艇卫星终端浮标可以通过天线,向通信卫星定向发射和接收信息,然后由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该方式速度快、容量大、方向性强、保密性能好;此外还有可回收系留光线浮标,可在水面特混编队与深潜潜艇间建立起稳定的双向通信。
, K! v. i& }& I5 p% M( f: X9 O7 i # ^, c& c+ v- S' I9 t+ w
) _' ]0 h% I. T' K7 N4 L1 }6 T' [
9 Z4 B% w: {) l) K3 O
0 S4 e: \# V. S* e" `: i; c/ j. g- O0 L0 L& W( Z#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