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及展望 -无人船舶

[复制链接]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地质调查的开展能够加深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其成果可作为保护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抓手。但海上作业的环境历来艰辛异常,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作业,对地质调查人员和船员的环境适应性、抗疲劳强度、心理自我调节等各方面能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再者,有些海域环境复杂,工况恶劣,作业风险高,往往是大船进不去,小艇风险大,海洋地质调查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此外,在远海大洋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应一个航次尽可能多的完成任务,减少作业航次,提高作业时效,因为在往返、避风、补给等环节消耗的时间非常可观。把无人船艇应用于海洋地质调查中可有效地减少人工作业量和降低作业危险性,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了安全。因此,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需求十分强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人船艇技术的一次次创新与发展,伴随着海洋地质调查新型技术方法和作业手段的创新与发展,是人类向未来海洋调查和海洋探索的致敬。

+ w% j i: R4 H9 N) W3 g# {$ l( H

一、无人船艇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m: P: [) Y$ t) B6 i

无人船艇(USV)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著名的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尼古拉特拉斯(NikolaTes-la,1856~1943)发明了一个名为“无线机器人”的遥控艇无人船艇最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

% R. o) X& e, M

最初的用途是扫除海岸带附近的水雷和障碍物船艇的外形像鱼雷在诺曼底登陆战役期间为减少人员伤亡达到战略欺骗和作战掩护的目的曾设计出一种可按预定航向自动驶往目的海域的无人艇这些早期的无人船艇自主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受控于电缆长度或母船发送无线电导航信号的有效范围

# c: E0 T; M E4 y2 n% G# |

进入21世纪后无人船艇技术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制约无人船艇发展的诸多技术瓶颈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破除无人船艇变得更智能、动力更稳定、远程操控更可靠现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等各种各样的需求下不同功能的无人船艇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些产品还在不断的迭代更新较好的满足了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需要

5 f- `; ]9 x% k3 G; X6 z3 F

目前多个国家都开展了无人船艇技术的相关研究其中美国和以色列在无人船艇研究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然而对中国国外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中国的无人船艇行业只能走完全自主研发之路依靠自身积累一点点摸索和尝试砥砺前行

; W: V' T) D) A: p1 {' e9 N1 O7 V

⒈国外无人船艇发展现状

- M" i7 N; S* G& v0 c& A

纵观国际上关于无人船艇方面的研究军用无人船艇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着无人船艇发展在军用无人船艇研究方面美国、以色列、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走在前列开发出多种军用无人船艇包括反潜无人艇、反雷无人艇、侦察无人艇、攻击无人艇、以及特种作战无人艇例如美国在美伊战争中开发出用于海上巡逻的SPARTAN”无人船艇2008年以色列海军将艾尔比特公司研发的“银枪鱼”无人水面艇引入其水面作战系统2009年法国为提升反水雷作战能力开展“旗鱼”无人艇研制项目日本雅马哈公司开发了UMV-H”军用高速无人船艇这些无人船艇具有高速机动性好隐蔽性强的特点可以用于侦查、水下通讯中继的辅助工具也可以搭载武器使用

( ]# S$ R" ?# y$ B) p6 [" y

与无人船艇在军事领域的蓬勃发展趋势一样在民用领域无人船艇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应用特别是在海洋调查领域不同之处在于军事领域往往研究的是高速无人船艇而在民用领域为了降低高速带来的噪音干扰为搭载设备提供足够反应时间低速无人船艇更常见和实用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开发出用于海洋调查的无人船艇例如SPRINGER”无人船艇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开发用于海洋环境监测ROAZ”无人船艇由法国波尔多工程研究所自主系统实验室开发用于海岸带调查SCOUT”无人船艇由麻省理工开发用于水声通讯中继任务SESAMO”无人船艇由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智能系统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用于海表面水样采集BATHYBOAT”无人船艇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用于水深测量DELFIM”无人船艇由葡萄牙动力系统和海洋机器人实验室开发用于水下调查

9 ]* T# `- O6 q( I" j6 f* X) Y

⒉国内无人船艇发展现状

" n: {- G8 V8 n4 z" g% `0 ]

2018年在珠海航展上由云洲联合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瞭望者Ⅱ”首次公开亮相成为本届航展的亮点(1)。该无人艇最大航速45节22节标准续航310海里可发射4枚精确导弹最大射程5km,该艇在珠海航展前刚成功进行首发导弹试射并命中靶心“瞭望者Ⅱ”无人艇不仅可以用于警戒巡逻还可用于目标精确打击是我国第一艘察打一体导弹无人艇为我国军用无人船艇增加了一大攻防利器

4 F, T4 Z- M. N/ i5 n

 1  云洲“瞭望者Ⅱ”

" t ~" A' ^- M8 |" \: g3 C

2018年的央视春晚由无人船艇、无人车、无人机组成的“海陆空”展演中珠江口海面上80艘小型无人艇如离弦之箭般穿越港珠澳大桥这是全球首次无人艇协同编队我国首艘500t无人船研制启动计划在2018年底下水2019年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商业运营为国内企业开启全球无人航运之门与国外相比国内无人船艇行业在民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y, L! x0 T2 J! U9 l

我国对无人船艇领域研发的重视使得无人船艇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目前有多家企业、高校、研究所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企业有珠海云洲、北京海兰信、安徽科威智能、中海达、上海华测、南方测绘、广船国际、北京四方、武汉楚航等高校有上海大学、华南理工、海南大学、哈工程、武汉理工等研究所有中船重工701、中船重工707、中电科、海洋一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

; e7 p4 _% R5 }: m) u q" d( {

无人船艇凭借自主导航定位精度高跑线精确可抵达危险区域人员无需涉险吃水浅潮位窗口宽等技术优势可有效满足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迫切需求并可解决传统调查所难以克服的多方面困难已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崭露头角在国内最先将无人船艇应用于海洋调查的是2008年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一艘高速无人艇“天象一号”旨在为奥帆赛提供气象保障(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水温测量),在青岛海域开展了相关海试

" R% Y) f7 U3 m* t/ A: i

近年来与需求相呼应的是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发也取得重大突破不少产品被开发出来并日趋完善珠海云洲通过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实现了从行业追随到行业引领的跨越用于海洋地质调查的船艇能够做到远程控制和实时远程通信拥有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自主航行控制及智能避障技术采用独特的船体设计打造极高稳性和耐波性为声学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模块化设计的声学设备湿端升降机构和全水密设备舱使得设备维护及更换便捷无人船艇发展正呈现出万箭齐发、百花争春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推进相信未来浩瀚无垠的海面上无人船艇将可成为常态它们将在岸上指挥者的操纵下驶向彼岸

6 a4 X8 ~ @/ `

二、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N6 l0 P3 Q7 v* o, a' z+ Z! Q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调查的作业手段更丰富仪器设备更精确智能但是在海岸带、岛礁以及一些特殊的危险的海域常规的调查船因吃水较深机动性较差以及要保障船员和调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区域的海洋调查工作一般难以开展或者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较差无人船艇由于吃水浅机动性好智能化作为一种新型调查平台已经成功应用于海岸带调查、岛礁调查以及一些特殊海域小范围测绘和海洋应急测绘等方面

3 V5 \' S# }7 K1 F0 j4 t$ Z4 X' l

⒈海岸带调查

8 v- b- P8 z1 R; Q8 Y6 }. u# R

上海华测公司生产的华徽系列无人船艇最大的优点是船体小重量轻小巧灵活可以搭载多种设备(2),非常适合养殖区密集、地形复杂的海岸带调查(3)

- A0 {0 W/ N; H

2  华徽系列船体及设备

) n* f. ]2 M( O% M5 ^

3  海岸带地形数据测量成果

$ h y4 g1 Y5 V0 V+ `' V

⒉岛礁调查

( t2 G! V' B/ {3 C

上海大学研发的精海系列有自主、遥控2种操作模式船体吃水浅抗浪能力强可以自主避碰水面障碍物主要用于岛礁和近海浅水域等测量母船不能到达的海域水下地形、地貌探测“精海3号”智能无人艇携带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单波束测深仪、ADCPCTD、水下摄像机等调查设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上海大学合作首次利用无人艇在三亚湾东瑁洲岛的东部和北部复杂浅水区共进行了60多条测线调查获得大量地质调查数据和影像资料调查效率显著提升

/ K0 m' R: U" L2 b0 E( o

⒊特殊海域测绘

/ G2 ?* u. j9 O5 E8 G* z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联合研制的海洋智能无人艇M80B,跟随雪龙号参与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技术团队使用无人艇贴近南极冰缘作业这次无人艇主要搭载多波束设备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完成了南极罗斯海西岸5km2海域全覆盖式的海底地形测量获取了该区域近岸海底水深地形数据为船舶航行和海洋站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9 m6 j& A$ m1 E6 ?2 D: h! A

⒋海洋应急测绘

$ D) f5 T. S0 r/ h6 A9 @" {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SS30”搭载水体取样器实现多点、定点、定量全自动采样在天津港周边海域24小时不间断采集水样为环境应急处置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 ?) E9 r6 U3 z$ m! h9 A. h

2018年1月14日装载着11.13万t凝析油的巴拿马籍油轮“桑吉轮”因撞船事故在东海沉没“精海3号”搭载定位设备和多波束等仪器准确获取了沉船位置信息、水深信息、以及沉船坐底姿态等信息为后续救援打捞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 `- {, ^& \! ]( r4 e$ ~3 F

三、无人船艇在未来海洋地质调查中的

9 h+ Z* |0 q o! P* z1 S' j

应用展望

' B. @# T& q7 `4 \, \

无人船艇现阶段可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单波束测深仪、ADCPCTD、水下摄像机等调查设备已满足海洋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场景需求但无人船艇在实际的海洋调查作业中目前还仅是配角未来无人船艇要在海洋地质调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需要攻克关键的技术堡垒

6 w6 A! ~0 L* _ x2 H

⒈未来需要动力更持久续航能力更强的无人船艇

4 J3 c# z S. T( E% @4 } g

目前用于海洋地质调查中的无人船艇其续航力一般在几十海里至几百海里其动力一般是电池提供基本上能够满足海岸带调查的需要但是在远海和大洋由于调查区域远离大陆缺少支持仅靠电池提供动力其续航能力不可能满足实际海洋地质调查的需要如果是在远洋进行走行式调查大吨位、油电混合动力的船可能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如果是在远洋进行定点观测可利用太阳能风能或者波浪能等再生能源为无人船艇提供自动归位的动力和并持续为观测设备提供电力

. h# s- q5 r" s: h

⒉未来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拓展

, f6 f8 |4 K5 p! W! j

目前无人船艇在海洋调查中主要应用于海岸带调查特别是近岸经济活动密集海域多用于开发的前期调查和后期监测在远海礁盘浅水区偶尔也会替代工作艇进行扫海作业此外在危险海域无需人员涉险无人船艇也承担了一部分工作未来无人船艇要想在海洋地质调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应用场景需进一步拓展不能只停留在进行地形测量重力、磁力、海流测量等常规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方法都应该在无人船艇上得已实现并且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不同的搭载目前无人船艇大多是单船进行作业未来也可以向集群化发展组成无人船艇海洋地质调查船队和母船或者无人机进行协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 K: \/ I5 F a3 C

⒊未来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推广力度需要强化人才队伍需要培养

+ ^! U) E) [8 u. b4 @( _: j

目前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是因为无人船艇技术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的试错和迭代产品另一方面也与无人船艇作为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有关很多潜在用户对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没有直观的感受相比于技术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培养同样重要在发展无人船艇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外业作业队伍的培养让作业人员摸清无人船艇用在哪怎么用风险是什么应注意什么等问题逐步在应用过程中推进技术难点的攻克和实际应用的拓展

. _5 H% a1 j3 u4 J8 A. ~2 y

四、结论

6 B; y; K' u3 z3 R

无人船艇以可控、可扩展、自动、无人工作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经在海洋地质调查生产作业中得到部分应用但是作为新事物面临的挑战也足够多如载体设计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船体动力系统方面的技术需要在与现实的磨合过程中“小步快走”不断迭代出一个可行的路径来同时更多的水上作业场景亟待开发虽然面临的挑战足够多但是前景是光明的国家高度重视无人船艇的研发工作科研院所和企业以需求为牵引正积极开展无人船艇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断推进无人船艇的实用化进程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大有作为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 @" p) J2 e& O: D! D7 A, X3 m W

1

: p5 S' @4 S; n9 A, m. p" j8 c

END

1 X2 |( p% M! L9 Y" ~# Q

1

3 Y* P5 ]% Z7 V' f0 @" U6 i; R

【作者简介】/方中华 褚宏宪 冯京 杨源,分别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第一作者方中华,1982年出生,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工作;通讯作者褚宏宪,1973年出生,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方面的工作。本文为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1003、DD20191032)文章来自《海洋地质前沿》(2020年第3期),参考文献略,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作者及出版社共同拥有,转载也请备注由“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号编辑与整理。

* G' I: o, p, C# \* b; S: P

相关阅读推荐

海洋技术▏蒲进菁等:无人船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海洋论坛▏测量无人艇研究进展综述海洋技术▏无人船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应用分析海洋科技▏无人船声学探测设备集成设计优化方法研究海洋技术▏无人艇在海洋救助领域中的开发研制海测讲坛▏董超:海洋智能无人艇关键技术及应用进展 & |# \9 i6 ^' k) }' s8 y/ n

公众号

2 I; F/ i$ [% \; s3 U& z

溪流之海洋人生

$ i; v5 w1 e3 E: ?# j- Y" `* y1 ]! e

微信号▏xiliu92899

+ o8 V. s& r8 g( g9 S

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6 n' Q1 \7 H6 f$ M& R3 ~2 |1 L H+ ^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1 Q7 A3 p: z% x0 G+ }

投稿邮箱▏12163440@qq.com

U8 j+ Y" B; g: P5 p' l7 g 3 X* F: i9 J' B( O. N+ | 5 w. ^/ T% {% L+ I; H; e % S# x! [/ s7 y1 l - X W F+ r/ j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茶江鱼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