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因为其神秘和高科技色彩,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无论是抚仙湖考古,还是南海一号的打捞,都会引起公众关注。最近,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目前包括中国内海、内河及内湖的水下文物普查,已经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一个专项在全国启动。在山东半岛的琅琊镇,就发现了一艘400多年前,满载景德镇瓷器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沉船。
/ |& R$ \- q/ C: }8 z6 z: m 从这琅琊镇一带的水文状况和现场遗迹考古队分析,当时船是重重的撞在礁石上翻沉的,从凝结在一起的青花瓷碗和铁锅可以知道,这是一艘运送瓷器和铁器的商船。那么在茫茫大海中中国水下考古队员是如何寻找到这艘沉船的呢?
4 S. ?4 ]: _6 i& J( [2 U 据山东省考古所考古处副处长邱玉胜介绍,这里曾是一个港口,在附近走访渔民听说曾经捞出过碗,用旁测声纳进行大范围探测。最后用GPS定位确定沉船遗址。
7 \" Y. ^/ u9 b6 H 考古队走访得知,1979年渔民在这片海域捞出过瓷碗,2002年考古队在这片海域找到了确有沉船的证据。
S8 U- U6 m! r2 j- r, [ 山东省考古所考古处副处长邱玉胜透露,从(石碇)重量看这条船应该是一条不小的船,根据它的花岗岩质地,我们初步判定这条船是来自福建或浙江某个港口。 2 t# \0 }6 G7 r- w, ~+ [8 Y
从初露端倪到现在正式发掘,这条400年前得沉船于世人前后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虽然船体由于触礁散落不复存在。但难得的是出水的瓷器上有明确地“大明万历年款”,这艘沉船的发现对研究景德镇瓷器的内销史和山东胶南地区的内河航运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 f S' e4 \4 A4 p 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里程,以及两万多个天然湖泊,历史上留存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启动,文物部门将会同海军以及海洋、国土资源、科技、石油勘探等部门开展多学科合作,不仅确定水下遗址的位置,还将根据其价值申报“水下文物保护单位和水下文物保护区”。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国将声纳、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运用于水下文物的调查和考古中,今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预计到2011年底,考虑到水下文物调查的特殊性,水下文物普查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陆地文物普查的时间长一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