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0 l0 i- @0 u
9 S* t- m( o( q
! x5 ]# p% m+ B0 |1 _0 q
' {& M0 i$ ^# M! \+ j中心简介
" o, g( k' D/ \6 |滨海与深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广东工业大学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联合建设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2021年5月成立以来,中心发展迅速,已汇聚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国家优青(海外)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中心由张偲院士和杨志峰院士共同担任学术带头人,由国家杰青冯景春教授和国家优青祝振昌教授分别担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 i) L2 ?. w3 a7 F- C3 ^4 G
中心建有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崂山实验室广州基地(筹)、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价值超1亿元。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任务、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十余项,在Nature子刊、PNA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200篇。
7 l4 B9 i3 u* c o0 c中心面向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滨海与深海生态环境研究重大科学前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我国南海,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固碳机制与负碳排放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因中心发展需要,现向全球诚招优秀青年才俊!
% e2 c% `: T. V- c一、需求方向/ }" c" v5 f, L' v2 [$ f
具有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工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材料科学等相关方向专业背景,有交叉学科背景者优先考虑。% Z1 J" ]- S4 w9 m" B% h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H3 R1 ~4 V3 B# @
河口海岸环境变化与生态响应1 |4 _. ?8 d% G$ z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 a' A/ d5 V+ k# T! G- u
海岸生物动力地貌与防灾减灾
# s' D% m: l. s) v, @6 I陆海统筹与湾区绿色低碳发展" X1 v; U7 n+ ~5 d: u) r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及其环境生态效应$ f" K3 t* c/ P" d4 e6 h
海洋甲烷释放及冷泉生态系统发育演化
) Y! `! P6 K' x& q; T. G; p0 D% w8 I海洋原位探测、采样与长周期室内模拟装备技术9 u2 o. s2 s- [5 q$ J9 t
海洋新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F1 {% Q$ Y7 E4 n; {
海洋战略金属资源开发
, `* Y8 n, c. J( X# z3 V3 M海水淡化与废水(物)资源化技术
# d W) x! g9 S0 B0 ~7 w功能纳米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
3 D5 t6 j0 e) k3 N+ F海洋遥感与数值模拟6 l, y/ k& s1 R9 f+ r
二、薪酬待遇" j( ~! _1 {4 x% Z, E. ^
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 N/ q. r0 c8 X" \
依托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可享受如下待遇:
4 Q# x7 ^! p1 ~* w% ~
* V3 D2 k1 p1 U/ P+ v4 l1.薪酬福利:70 – 110万元年薪+ 其它生活补贴,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 |+ @$ Z- e; A# H) _2.科研经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单位提供的优厚科研经费,最高可达1500万元;
6 J$ i- n, j z3.安家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0 N# @8 [1 v9 h& E& c
4. 享受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待遇,优先推荐参加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可入事业编制;根据发展需要,在科研骨干、博士后和研究生招聘/招收计划上予以倾斜。
+ p8 ]( d" f' e& }/ }8 J2 u- p' c5. 协助办理广东省人才绿卡等相关优惠政策,符合条件者可享受落户、安居、社保、医疗、出行、出入境等多项优惠政策。2 N$ X6 a; a: A% W
博士后, }9 t1 C1 ]: ]) s! W( A: p: t
基础年薪(40万元起) + 绩效奖励 + 人才补贴' [* y2 n ]) V* J: n" l
1.基础年薪:中心提供不低于40万元的基础年薪;
1 z, G) z3 Q. r; B5 I% P) a" s I2.绩效奖励:参与咨询和服务型项目,根据研究贡献,按工作量发放绩效奖励;优秀出站者可获得额外奖励;
& C+ R8 I2 u7 `3.人才补贴:毕业于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可申报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获得额外人才补贴;; p" A* h0 ~" r7 Z
4.其他待遇:按规定为在站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他包括科研项目配套经费、在站期间可聘为“特聘副教授/特聘副研究员”、出站特别优秀者可申请特聘教授/研究员等。
* `( g* I" `& V' ^" K: y三、应聘条件7 u0 |8 E) ^9 E$ N( x2 ~
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 o$ T" s9 n; {4 T4 S+ L; h1. 基本条件! N4 y) Y# A. x/ ?6 ^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2 L& k G5 t7 N4 g
(2) 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 U9 \* K& z# J& r(3) 具有博士学位;( a+ _& j- j. I$ E& r
2. 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w* l& w2 E% D" G1 e
(1)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i" l3 o V5 N) i! ^(2)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N( Q* \0 E* _! J7 a; f: w a- O4 b/ \
(3)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 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 B4 \+ v ?2 \- x3 q! R(4) 如有政策变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为准。% U( U: }2 F1 V. t
博士后
5 [2 f3 B) Q- K( ?3 q9 M1. 基本条件
# d$ J0 Y: @) o; t! G7 l: w' l: B(1) 具有博士学位;1 K6 |8 Y6 K2 r3 b
(2) 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 M7 P& {; O% ~+ A(3)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流利地进行国际交流;
; v% O, o* E5 e. c R/ I, _) t(4)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N2 Q4 Y* p6 T7 q7 ^2. 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X, Z6 V: B. D- q( `
(1)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以上;# V2 i: M# {/ ]+ d6 T5 v5 V; C
(2) 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开发表本学科TOP期刊/高被引/热点研究论文1篇以上;
( M- ~* t6 x9 a$ l- W(3)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1项以上;
/ N% F6 s. V( J4 V2 O, b! T8 L. n- i0 Z" b(4) 经国内外知名专家推荐,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认定为学术科研能力突出。# d; G) H* U9 d$ B/ w
四、申请方式 |- i' _1 h" C6 z
请将个人简历(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科研经历及学术成绩简介、学术论文和专利及其它成果清单等)和工作思路发送至邮箱zhuqin@gmlab.ac.cn,并抄送至bilinlin@gdut.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海外优青/博士后申请+姓名”。我们将在收到申请后尽快与您取得联系并安排面试。
- e7 o8 U9 K$ N3 X) W联系人:: F% B6 {/ G9 Q: D6 P5 d
朱老师7 k% @* v% F3 c( b+ E$ y7 a& n8 i* p* \
邮箱:zhuqin@gmlab.ac.cn8 Q/ N0 k8 G1 \, t" I) m) W# m# A
手机:0086-13774465443
) w. q* ^0 z; Z2 b8 e毕老师2 ?9 s0 \& y& [! ?
邮箱:bilinlin@gdut.edu.cn" V) r( ^ ~$ f) Z
手机:0086-18702638937
y9 p. y4 P7 s0 `) x
( o* Y: Q7 ]4 r/ U" T& D" l& F. r7 h- e' v4 C
+ i1 u" ^, m7 i. Y; S+ j! Q; l' _! P. N/ [1 ^
滨海与深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V# H# P8 R: F2 R
Research Centre of Ecology & Environment for Coastal Area and Deep Sea/ I; }4 c) r9 }
6 E4 ~* ] C' u2 A
0 B( q! J0 O. K% q$ @: h
信息来源:滨海与深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