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蓝谷1号”近海测试科研平台正式对外发布,这是青岛蓝谷以平台化思维推动创新要素间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2 A% b1 n! X4 ]
; K1 S3 P4 G/ M, e
, c( Q% I; i9 @去年,青岛蓝谷牵头成立了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为区域内的院所、企业、服务机构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今年,青岛蓝谷以区域内高度集聚的科研仪器设备为抓手,搭建了“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一方面,通过“共享、共用”,推动区域内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各单位运营成本,实现“共赢”;另一方面,以仪器为媒,铺就院企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在共享仪器的同时,嫁接各“国家队”的专家、成果资源,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研发提供解决方案,盘活蓝谷的科创资源,让科技创新进一步为产业发展赋能。( u" v" V W3 s
# K$ h( |3 v( Z" q9 n& V: t
9 ?6 ^; y4 T, M3 U
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青岛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工作始于2004年,2009年建设了青岛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使用网络平台管理大型科学仪器。截至目前,服务平台入网仪器已达4700余台套,仪器原值超过38亿元,仪器类别覆盖了分析仪器、海洋仪器等15个类别,基本满足各行各业的检验测试需求。2 H! y& |4 @+ u: K9 d2 w" ~
0 `- C9 s. }# ]- H: N
# u4 Y7 w3 x5 F
下一步,青岛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将加强与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市、区两级仪器共享平台,充分挖掘现有仪器的服务潜力,推动资源共享、业务共享,实现服务机构之间的互利共赢,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
5 h7 y$ B2 m% w. _
& d, n$ h# R; e
# Z' j3 Y. T2 W" N+ s/ P400余台(套)设备、价值超过5亿元……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国家深海基地、海检集团等十余家重点院所、高校、企业内的高端仪器“一网打尽”,涵盖了海洋、化学、材料、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智能化共享,用户只需在家轻点鼠标,就可纵览蓝谷仪器信息,并轻松在线预约。
5 I/ u9 v8 C9 c, t5 ?# m6 G+ o; a
4 W9 u1 Y9 T5 [" y( P- X3 V* R1 ^0 O9 N
平台建设得到了区域内众多国字号的鼎力支持,入网资源包括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全国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海检集团建设的目前国内唯一的综合性海洋设备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各单位保证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收取费用,并可组织本领域技术专家、检测专家、设备专家等“行家里手”,共同为客户设计优化解决方案、分析论证实验结论,让企业科技创新少走弯路。
6 R( ]. y$ X, N3 l
) R: O4 D' G6 F7 e {, B& I# D" J7 c
“从公司出发,5分钟车程就可到海检中心做振动试验,10分钟车程就可到国家深海基地做打压测试,这在其他区域是不敢想的。”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敬东表示,公司水下6000米摄像机的耐压性测试,就是在国家深海基地深海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完成的,该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几家可完成该测试的平台之一。“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中仪器设备的多样性,可以让用户需求得到一站式解决,如对于海洋技术装备企业,从项目集成到实验室测试,再到岸基测试,最后到近海海试,甚至小批量、高精度的机械加工都可以在蓝谷就地解决。
4 E+ r+ }! Z8 I* [' [+ x( @& m$ S& B" A4 ~# z$ G- s
* Y0 M# B% y4 n! K8 @& e8 h6 d7 m) W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已完成来自千里之外的第一单,试运营期间,平台收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科研人员的仪器使用需求,工作人员根据其生物分子浓缩过滤的使用要求,指导其进行了山东大学全自动切向流过滤系统的预约对接,并顺利完成了相关实验。 Z- a4 I- d6 y& j& P" T% ~( v: t) |
+ u" A$ ?" y3 f3 `- r
; t5 u8 k! [6 A$ \% \当天同步发布了“蓝谷1号”近海测试科研平台。该平台投资3000万元,完全由社会化力量建设,是青岛市目前唯一市场化运营的海上科研测试平台。平台集产、学、研、用为一体,通过联合山东沿岸测试场,打造全国沿岸测试场网络,从事近海测试与海洋科学实验,为全国的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海洋测试服务和数据产品。0 e2 L0 L$ G) }* a+ p) A
9 e0 ?2 x4 [4 b9 Y' [
. C( W A8 f: L$ m' G! ^$ H2 p“蓝谷1号”近海测试科研平台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满足创新装备成果样机到产品整条研发链试验需求,是对青岛市现有测试平台的有益补充。' O" [, F4 K0 B
$ m0 G" p$ W% W, k. W7 H& Q
: q* B) W7 a# P& Q" q
目前,青岛蓝谷引进落地的“国字号”涉海科研平台、高等院校已达50余家,市场主体突破6000家,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 `3 ]. A( U. ?* x+ x( y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9 C t* q$ g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