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区位优势显著,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是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依托。但其海水交换能力差,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生态保护任务复杂艰巨。
6 [- r4 d" K/ Z9 t0 {. U9 P0 C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主管,依托北海局所属的北海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北海局所属的北海预报中心,山东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共建。近日,记者走进该实验室进行探访。6 _( G, T0 b* a8 W6 |+ [2 H5 q
~0 @3 h1 B ?6 K
该实验室主任、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姜锡仁表示,实验室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需求为指引,以渤海生态资源调查监测、预警和管理支撑技术为研究重点,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是渤海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开放式应用基础研究平台。
3 \# n% v: q& Q4 G
# E8 o5 P: d$ l! x
4 F7 P3 m7 `, ^/ i/ ~$ p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对绿潮浒苔进行连续培养 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供图; F( X. q T) y
; J1 Q0 V9 J. P+ `2 \# k5 O5 [8 i, p- [, d3 {) X
1 j7 `% Q9 i }1 Z5 I! @4 B0 f O
聚焦关键技术- `0 q' p W) W# Q1 H' r, x
1 I/ x# g! n) s6 P! B1 N# U2 _4 Z/ q9 L- g- a) ]1 W
2 s/ I& }3 a: m/ k! R构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资源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可为渤海综合治理提供重要支撑。其中,加强海洋生态调查和预警、渤海海洋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可以回答渤海“有什么?”“现状如何?”的问题;加强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监管技术、渤海生态修复监测评估技术等研究,可以回答渤海“怎样管理?”“怎样修复?”的问题。# N# _) o9 T' {4 i
7 ]" C# E( d) L! B D, c
0 r! l x! _4 k$ S( U在姜锡仁看来,构建新型渤海生态预警监测和资源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必须加强科技创新,重点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 f1 H2 e) g; c
. L3 b* `/ v- H& d8 Y0 V6 S: F6 v+ W' [% G, s5 H
例如,监测对象怎样从环境污染监测向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监测转变,监测目标怎样向生态功能延伸,如何构建完善高分辨、大尺度、实时、立体的监测技术体系,监测预警产品怎样更加准确聚焦海洋生物资源和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效果等问题。
9 R0 L8 d) X, {6 S$ L l# [* g3 n. i$ \6 s U# K
9 E) z* _0 `- Q! r' }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该实验室部署了3个重要研究方向:一是开展渤海生态监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研究,构建渤海重要典型生态系统相关的监测体系,优化动态监测技术,评估渤海海域重大生态风险,为渤海生态预警监测及资源保护提供支撑;二是研究适用于渤海生态环境的预警方法和技术,预警预测渤海典型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提供高质量预警评价产品;三是开展海洋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等研究,为相关部门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_4 j& H9 ^% _ M2 _
5 j. x% Z0 k+ B( r& w. V
7 M1 g$ t: [1 s“加快建设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开展渤海生态预警监测与资源保护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建立新型业务技术支撑体系,是强化渤海资源管理、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和迫切需求。”姜锡仁说。
# G2 @4 f" i: f5 D8 P" E+ a3 r3 k) \2 f
* c6 H. s) N! j+ D0 Y7 H/ d
科研成果丰硕2 k, | b$ J y/ s1 D0 D/ h- X4 {
* z+ B8 s& Z4 Y) V% |# Z4 X+ D1 n* n
目前,该实验室构建了“空—天—海—岸”立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具有56年的渤海环境监测观测工作基础,累积了长时间序列、固定站位、连续的渤海环境监测数据。
# |/ n: A% M9 y w9 q6 Y) Z4 x. X6 N" E. e' F9 H) u ?, t0 }
$ P* R8 S1 ? f: }" N/ N9 @: G3 T
近年来,该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监测、生态灾害预警、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等,承担了百余项科研项目和专项任务,包括牵头和参与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 A- d* L& B- J' V; [2 _
' l3 T& |5 e: l( W. c% k, c2 e
4 E' M) m0 Q4 x2 [" T( \多年科技创新结出硕果。该实验室探索开展了渤海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和分区分类研究,系统评估了渤海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面临的风险,编制了以河口、海湾等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建立了空中、海面、水下“三位一体”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综合调查与评估方法体系,在渤海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定、海岸线调查、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为渤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 H4 p& [" |- S: W
+ w0 E7 b; v9 U
6 j; x, U2 R! r) i0 P$ |加强优势互补6 O. e/ ^( i, Y% s$ P8 P% E
- K$ i+ u8 M: y p6 l
% }3 |/ x4 \" u, a- D' x- {6 ]据介绍,该实验室依托单位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是集生态监测、海洋调查、检测鉴定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该中心针对海洋生态环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开展了大量监测工作,调查监测了海域、海岛、海岸带等空间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实施了海洋开发利用行为动态监控,成为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技术力量。2 h8 x) w. r' Y9 T
$ K9 k* ~. Y( l
" ]' S' q1 _3 p, T$ w
该实验室共建单位北海预报中心是提供北海区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的区域中心,构建了由海洋站、浮标、海床基、志愿船、地波雷达、卫星遥感、监测车、现场观测组成的北海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研发了绿潮、搜救、溢油、风暴潮、海冰等预报模式和辅助决策系统,形成了精度高、要素全的业务化运行预报系统。, k: D$ A( I! N0 T3 S; ~
/ T& J9 [4 r$ `/ L' A5 r' H* l W+ g
该实验室共建单位山东大学设有与该实验室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生态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法学、数学等,学科优势明显,可为该实验室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9 G E) G% X% O7 X. C1 Z+ Y
* v( t; v/ p! ?: i. d" i! e
+ W+ d0 B0 g l该实验室共建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定期开展渤海区域性监测、项目跟踪监测等,依托其分布于渤海海域的石油钻井平台形成了渤海海域环境监测网,是提高渤海海域海洋灾害预警准确度和时效性的重要数据源,是海上油气开发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 U- U0 i- N$ m0 {( J7 y6 `
3 `+ r a! ] j0 J* S; K+ X* [; b
- O4 L* }" r8 k& H) y$ t“我们将充分发挥北海预报中心、山东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共建单位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链条,共同推进实验室建设发展。”姜锡仁说。) `( a, o+ `; Z1 w' a) f+ H
; W! W6 R% |/ W) K0 {) X( M
, k/ Q" c# x* j1 B1 e* I m. _明确发展目标
& U% o& L3 v% F1 z* `" w
$ w8 A/ K* I7 u# I% T
& @! g) P) y9 p/ N谈及该实验室未来5年发展规划,姜锡仁表示,实验室将面向渤海海洋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需求,突出“渤海特色”,完善渤海生态预警监测与保护修复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支持渤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渤海综合治理、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渤海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支持。
( s. y i% z* _: W- O8 n7 J- ]2 D0 t" X4 L7 q2 C7 P
5 v% q0 V' b( V- N( q. V! F具体而言,该实验室将聚焦渤海水动力条件弱、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脆弱性高等特点,开展渤海水动力特征和生态系统衰退机制等基础研究,完成渤海生态分级分区研究,构建渤海海洋动态监测技术体系,研发渤海重要典型生态系统预警模型,建立适宜于渤海重要生态系统的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为海洋生态补偿、海域海岛监管、生态修复监管等工作提供支持。到2025年,力争将该实验室建设成为科研优势突出、学科特色鲜明的应用与研究平台,培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成为一流的产学研合作平台。6 Z9 M0 \- T* o& {/ @
2 E4 {# U- O; h$ V. k, J1 K m: G$ P+ ]8 Z# j: ~7 a
“我们期待通过开展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研究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取得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海洋科学研究与应用成果,助力构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为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姜锡仁说。
' s r5 h7 B# X. y5 i) w/ s0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a$ a2 f& R/ u& d; c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