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q) [& H0 x) U/ l8 ~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我国首次在深度三千米以上的海域,利用自主设备进行油气勘探作业。目前,根据前方最新消息,海底勘探工作已经完成。
, ~6 M6 a& _, Z6 f: X$ ~ 受台风“小犬”外围影响
/ G' o: G+ L# b2 \; z$ p 海缆正在回收 # [$ B& A9 [/ @6 U# F1 x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 我们现在是在“海洋石油720”船的四层甲板,从今天早上就觉得整个船的晃动比以往更加明显,尤其到了船尾的位置。现在海上的浪涌基本上是这几天最大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海缆的回收工作,原来是我们和台风可能要打一个小小的“照面”。 $ K, `- n! D/ l* O! O) A
1 ^: F- C4 ~8 _ _# ?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手上有一张气象卫星云图,这是台风“小犬”的预测路径,那么台风会不会影响勘探任务呢?探测团队告诉我,其实所有海面的探测任务在今天凌晨时已经完成了。所以现在海缆回收,一方面是因为勘探已经完成,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安全。在台风开始形成的时候,所有的探测团队就已经在根据它可能的路径进行勘探作业的计划了。我们之前介绍我们绕着圈跑,其实我们还是一直在躲着台风跑,不仅要避开台风,还要保持扫描到每一个区域,所以整个探测团队一直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终于在台风来临之前,确保所有海面工作的完成。 / o$ v& T# G4 Y+ z, _# `
) X: z+ I/ J8 }% Q2 C. k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整个回收过程,依旧是要严格控制每条海缆的位置,要确保在这样的风浪之中仍然不会出现缠绕和碰撞。我以为这时候甲板上应该有特别多的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只需要几个工作人员拿着仪器进行半自动化操作,就可以实现十条超长海缆的回收。
0 ^' |' b/ @. T1 S" t# _ 勘探作业已经完成
$ z' S. S8 p9 \5 s 测绘工作持续进行 , J# `2 x) M* _5 ^" n
F: s2 g( A& C2 A3 V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勘探作业现在已经完成了,探测团队的工作重心也都转到了首张海底图的绘制当中,目前进度已经有95%左右了。现在数据的转化,包括三维的建模、3D打印的工作都在有序进行。预计在今天下午,首张海底三千米的深水地质勘探图就会绘制完成,并将会在我们的直播中首次发布。 . E4 k: s8 Q$ u) Y% M: f9 N1 Y
记者体验“海洋石油720”维修员工作 ! W# o" N& q( |6 W9 w/ u
“海洋石油720”目前正在海上乘风破浪。勘探电缆和相关设备如果出现故障怎么办? $ `1 v$ {0 i. O; N& U* B3 d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艘亚洲最大的物探船上面拖着很多水下设备,它后面有10根8公里长的电缆,上面还搭载了500多个用来保持平衡的“水鸟”。要想保证这艘船24小时不间断勘探海底地形,就得每天对这些水下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那今天我就跟着这艘小艇,去进行电缆上“水鸟”更换的工作。 $ t, R0 T' ~: E" I5 H" U+ e# G1 h
- ~. B3 r, a' I4 c7 H$ o: v “海洋石油720”船队经理 刘建军:我们本次任务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换一个“水鸟”,你看摆了两个,海上作业不确定性太大,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用一备一。 " ~$ a* x y8 `! X+ T0 t" \ Z [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钩子已经解开了,小艇现在开始航行。我第一次来这,感觉站都很困难,工作人员还要在这样的状态下检修,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 \, C, ^) J, D6 [$ m5 j5 S1 V
; w% [, r5 M" ^' X$ i Z
“海洋石油720”船队经理 刘建军:这就是我们要更换的故障“水鸟”,把液压起捞臂给放下去,靠过去以后,把电缆拖到小艇上那样去换“水鸟”。现在开始起捞了,露出水面了,首先把电缆给捞起来。 9 B' ^4 W9 e0 ^% X- D p, W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现在我们离水鸟越来越近了,等会工作人员要一把捞起,我们拭目以待。
7 S6 u9 u# b, v1 n( I8 A- t0 p. X* U “海洋石油720”船队经理 刘建军:现在艇长必须跟大船保证同样的速度,要不他们就没法干活。现在正在摘“水鸟”,把故障“水鸟”摘下来。
4 K) G, G4 z) [/ ]9 }/ R% S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拿上准备好的要换的新设备。 : |! C- @* X$ Q; Q$ o( ~
9 I( F2 H' j' m3 a {
“海洋石油720”船队经理 刘建军:“水鸟”已经换好了,电缆放下去,我们本次任务就完成了。我们现在奔着下一个目的地去。这个叫头标,首先看着头标的姿态没有问题,后面也没有缠东西,可以转到下一个地方去看。这个浮标看着运行更稳定,它也没什么问题。
5 O' u: V6 c) t- F+ M 记者探访海洋勘探数据中心 3 ]5 D1 L' W3 P* I
每次海洋勘探我们都能采集到大量数据。那么如何处理这么庞大的数据,从而绘制出油气“宝藏图”呢?跟随记者去海洋勘探数据中心一探究竟。
6 i3 J- |4 H$ V" v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里是海洋勘探数据中心,大家看我手里拿的可不是一般的磁带,这里面存储的是来自海底地层的勘探数据,工程师们通过专业软件对它进行分析,就能够描绘出海底地层结构,进而找到油气。
* N& Z- l/ w. x: p5 \) `7 ^5 ` " S' e! M) B2 v+ _
数据处理工程师 程耀:我们用这台专用的磁带机,先把磁带进行格式转换,然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了。处理50个T的数据,我们团队3个人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描绘出一个初步的地层图像。 ' O! F, }7 q, |3 b* c- I$ S
5 _: N6 ^ B* J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在勘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同时采集到风浪、船只、海洋生物等发出的声波数据。大家看,这一段曲线就可能是有艘船经过留下的信号。像这样的干扰数据其实还不少。所以,数据处理最大的挑战不是量有多大,而是如何挑选出有用的信息。
& v6 \6 ?$ c4 d' B; L4 O$ ~. [ 数据处理工程师 程耀:我们勘探采集的数据,本质上都是声波信号。得经过差不多二十多道程序,才能将干扰信号剥离掉。你看,这就是处理完的干净有效的数据。然后我们再经过偏移成像处理,就得到最终的地层剖面图。
2 Y: \* I% i4 G: j2 X; `% y # v! z F( A, ~ g; u2 O1 X- a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大家看我手里拿的这两张地层剖面图,这是三年前的,当时的技术看得还很模糊,我们再来看现在的,已经能够很清晰地看出地质结构,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油气储存情况。这样一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 G/ M' Z0 D5 N! ^8 q9 L { 目前,这个海洋勘探数据中心正在处理“海经”装备从深远海传回的数据,用国产装备发现新的油气田。同时,也在对老油田的勘探开发数据进行潜力挖掘,不断提升油田的采收率。通过推动油藏动态监测、地质工程一体化等前沿技术的开发应用,确保国家能源的稳定供应。
2 n, [ f- K) y" v 【责任编辑:唐红】 2 l. p* m c& t# i
, p& C* }: N% P# X) G. j- Z& K- ?( i7 ]
. T9 ]9 y/ k) y6 T& L% x) w2 v8 F/ T! @8 d2 J# @) R6 c
) C* e: y0 r( o/ R% } L1 u, e. X
/ Q# r0 S/ p+ n
: h: w9 E5 ]# I: B
6 ^; }, ^/ ]. X7 _
+ F+ ^: [+ a8 w
% W1 O/ B0 ]# l; L5 @. U
9 [4 l3 A' l2 g; ^& e( K x0 m z8 }7 N2 E v& }* f; b
6 }( ^0 l9 t% V! ?
$ M2 q* Z, q9 M1 v( P; E, F9 e1 h5 L" i4 n8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