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7 I8 i/ b/ N: a1 v8 M 原标题:新课上线 | 慕课《海洋科普研学培训课程》 , F4 y' E0 D4 ^5 M$ q
" s0 Y9 v0 J- P8 s# o6 J4 E+ T  5 ^4 a' X0 D0 R0 x; }9 c
>>> 开课时间<<< 2 M' z6 x9 J: j/ W
2022年10月24日至11月21日 . P5 _( i: Z# s
课程介绍
; V+ Z: f1 q0 C9 K, { 
$ u: t4 U% p' K$ K3 y( Q0 K6 X 
) P! C( s* N! W- i- G% ^4 R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8个主要学科之一,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海洋科学分支学科庞大,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地质海洋学、渔业海洋学、河口生态学、珊瑚礁生态学等,同时还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渗透交叉。
! E( j- Q8 B) R# n 海洋科普研学培训课程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齐备的海洋学科设置、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和科普研学经验,将海洋科学通过视、听、触、嗅等多种方式的感观与感受,对海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认知。课程基于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五大学科开发海洋研学探究案例,每堂课程包括教学目标、专家讲解、调查研究、拓展应用等部分,共分20讲。通过课程,受众可以较为全面地学习海洋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科学素养。
* m: B3 {7 e1 n0 F+ @) H) j 学/习/提/示 2 z& b3 Q8 t- z; U" X+ k u
本课程为「慕课」
! ]. V5 O. ?$ e6 \4 b4 [/ X0 m, k 只有在开课时间内 9 r. C' O g; z0 q3 b6 K7 v
完成所有课时的学习 7 C4 E* s9 Y+ |, f
按时提交作业并达标
; m& [$ F. \# Y 才可以顺利获得慕课结业证书 ! ]9 P! }4 Z! I- d. O2 A( u" I) F
课程大纲 7 K# m& {3 M% i) j- x3 _, C9 ^4 C
& e: Q6 i( w1 k5 l ~
0 S: s. @8 e9 g) [) p5 e" R, c+ V2 V) }& R, H
序号
6 z; _' b+ r0 W6 G9 H$ H 课时名称
- M$ Q+ W9 C$ ~% _ H; r6 V1 h; {% b/ j
+ C9 A$ x9 @ G9 R K1 P* [6 j
课时1 ( \7 _! T; c$ Y4 l' ?8 z
海洋那些事儿——海洋科学简介 6 _3 w. {/ K( ~% {
) X" b9 @: I) c2 U" X
. M* D* S$ c" w
课时2
3 X) q9 [% l% h* ^! X0 A0 ] 海水基础理化性质与分析测定
+ \! M+ }4 K, }0 O3 v F1 Y) ~- U. O" u/ G7 R/ i6 ?$ I% H/ G |
6 y1 G3 o. b) R4 w9 Q 课时3
! S' l! v: v$ @; P: x: k5 Y+ m 海洋塑料污染的科技“救赎”
- Q: i& F1 ]. W' w& m& Y0 Y% B8 ?9 P4 c
% F! R+ J2 e0 X$ ~) F4 n+ s
课时4
% ^9 y3 ]' Y. J5 e5 M+ c3 _ 深海探秘 " y$ K& e$ J" r4 }" ^9 k! l
, A& M, w |8 n# b
* u k6 P" c0 I6 O$ o6 [
课时5
# U; Z+ n% f; Y( J" E 探秘极地科考 & s( W0 V9 y9 R& l1 z
3 |' C: s! K, t0 z
1 q! n4 h0 S0 Q9 K& n W
课时6
# o- S( v' Q# r 大海的脉搏——海水的运动
5 |$ r; l& x; t1 f* v& b4 u, z: M: K9 v/ H7 D2 R! \9 T, {
# F) u& M2 M! s! G
课时7 + e- Q5 s- r# W
大洋板块的新生与消亡 ! ~+ w8 I [. m
; P0 ^* d+ I2 k1 N+ q8 v! u
8 c" u4 I3 D, ~7 _ 课时8
% D0 i. O7 \9 ~; i 牡蛎构造和繁育奥秘
) G" j/ ~& ~9 l
# w4 s+ ^, j% G7 M. c/ h8 q3 e/ Q3 [0 w* D0 c, J8 Z
课时9 Y1 N/ \0 Z5 X- b" w0 t" c5 U
向海问药 * \2 m. f2 e6 B2 w
. ^; X$ D, j. d* ]3 P# Q8 @
3 n- o; p& A6 z i: J7 ^$ @
课时10 ( |4 ?% j' H: k( [1 q6 B
贝类幼虫发育之现实版风火轮
$ ]- q4 H6 `' T& N$ t7 D0 Y ~& N. r: G5 P
% m6 r/ k- B5 }/ \
1 F+ V( H5 s1 Z8 @7 [
(课程内容持续更新中)
; \' N7 g) P( j3 g8 } 本课程已开设专属QQ学习群
# _% B. q8 \& A$ N& L1 b- I: \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 ]% R; P7 r( x- Z 扫 码 入 群
, X- ]3 C7 s- H1 _ 群名称:海洋科普研学培训课程
2 `8 ?. r- n# w+ p9 _ 讲师介绍
, m* B' a, c i) a* s4 m  . Y# n. m, O- v
李新正
. o, d& N; ]6 c# f6 g* o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动物学、底栖生物生态学、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环境调查工作,是第一位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3500米级深海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既乘坐过“蛟龙”号,也乘坐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海洋生物学者。 " D3 x0 b8 U4 a- X: P& J
现任全球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oML)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兼甲壳动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兼底栖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等。中国科协全国海洋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参与中央电视台《跟着书本去旅行》(海洋生物系列)、《科学动物园》等节目录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典赞•2020科普中国”年度基层科普人物、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出版《水族馆的生物》《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谱——节肢动物》《跟着蛟龙去探海》(丛书)等科普著作。 , U7 {5 ?- m9 {$ P3 K6 \
 : S. `8 u% J5 v0 n
宋书群
) ^6 z' z2 a*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浮游植物生态学,关注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口、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和种群对环境的响应与反馈,研究富营养化、冲淡水、上升流和核电厂温排水对长江口和山东近海浮游植物群集和关键种群的影响。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项目子任务,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等资助的多个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 {7 S6 g9 O7 m5 ^0 M$ ?
 T' r6 C @3 M1 B
孙超岷
& v5 ^* T" S! d4 A6 W" z% ]& U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海微生物的资源发掘和利用研究。围绕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重大需求,坚持应用为导向,发掘了多个在生物医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良好应用潜力的活性物质,有力提升了海洋微生物在重大疾病防治和新兴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潜能。尤其是近期取得的有关海洋微生物介导的塑料降解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发现的相应菌株和酶种有望实现塑料降解的工业级应用,进而有效减缓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我国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经济、环保、可行的技术支撑。主持中国科学院先导A专项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重点项目,在PNAS、ISME J、mBio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山东省杰青、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 {7 g% q8 Y# W6 i t( S 
. u# s" V7 v! `( H) ~+ R4 w6 [ 张鑫 ) A& h' g( t8 I6 L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海原位探测技术研发与科学应用研究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制了世界首台高温热液流体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在南海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在深海热液区发现自然状态下存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现深海沉积物中甲烷的浓度被低估约20倍,被《自然》和《科学》杂志评述。9次担任重大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下潜深海ROV潜器100余次。 " L& M ]8 E5 j4 S, I4 V4 Q( J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曾呈奎海洋科技奖、侯德封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山东青年五四奖章、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嘉宾参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加油!向未来》《深海实验室》等节目录制,受邀为“CC讲坛”、中科馆大讲堂等作科普报告。 2 h& [4 [6 j) a, G
 2 m( _# B9 N( V! k. C1 w* A) [
徐志强
/ n. l! z/ q* K2 a* 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主要从事北冰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以及近海海湾浮游动物长期监测。自2012年开始,先后6次参加中国的南北极科学考察,荣获“中国北极优秀科学考察队员”和“中国南极优秀科学考察队员”称号。在我国北极科学考察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建立了相关的物种图集和数据集,并针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年际变化、优势种的生活史策略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证据,研究成果填补并夯实了我国北极浮游动物研究的基础,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浮游动物长期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E! X D% A) @* E/ v! j0 ]" N' c
学习方式 # o5 v9 w( n3 o! U" Y& @0 X! n
网页端 3 a% P$ F1 o) Q3 z5 B9 ^
参加课程学习的人员,可 登录“科技学堂”网站(https://www.sciclass.cn),注册账号后,在慕课《海洋科普研学培训课程》的课程页面点击 “立即报名”,即可学习。
T7 D0 p a6 X3 v 
) Y# ]7 g6 ?$ I7 P! m 手机端
6 a) Q) S5 T" @1 s7 G6 x! w1 r& s ,进入课程页面报名学习。 2 b1 Y! y& Z! u4 S
戳·分享
/ _; e1 Z/ c% M3 o! S8 L 戳·点赞 ( _' J0 Y/ B% v. L# G/ F- D
戳·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 B( K% S7 M x" J3 u% o
* q0 o7 l @$ y 责任编辑: 6 T- S* R$ `0 M. q0 T9 w
' o+ a- k: t2 s% m
1 k: Z1 G/ g; L+ h( |! j" [ B. f+ e( d1 Y1 @* _, V
4 V/ R- x' N! G, [*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