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E' Q4 {8 ?. o0 e ?) u 为了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美国、法国、俄国、日本先后研制出能够下潜6000米至6500米的深海潜水器。2012年6月,由中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奇迹!
/ P$ i S% Y( H9 p& Z
' o6 L A" f, V/ a8 P% C6 |, v 图:普京在克里米亚乘潜水器海底“探宝”
8 ^/ z* h' z; c5 s7 k$ W5 k 早在美苏争霸时期,为了应对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带来的海上威胁,苏联就研制了大批的潜艇,尤其是后来的一些核潜艇,作战性能非常出色,极大地增强了苏联的水下战略威慑能力。而苏联的潜艇有个特征就是喜欢用钛合金来制作耐压壳,那么这又是为何?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既然是潜艇的耐压壳,当然就是为了抗压。[1] ! `9 _/ K9 L* U
众所周和,潜艇在通常执行任务时往往会潜到一定深度的水下,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下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就非常考验潜艇的抗压能力,耐压壳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钛合金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强度高,这种金属利用在潜艇上有效保证了在强大的水压下不会发生变形和破裂。另一方面,钛合金的金属不但强度高,而且质量上也是特别的轻,用钛合金打造的耐压壳能有效减少潜艇的负荷,帮助水下航行的速度和航程。
! [3 S' E6 x* W- V 其实,不光是苏联的核潜艇使用钛合金的耐压壳设计,在一些深水探测器上,都会用钛合金来作为外壳,比如我国的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就是如此,蛟龙号的舱体外壳使用的是Ti80钛合金材料。这种钛合金材料是我国在美国的Ti6211基础上进一步研制的,不但强度惊人,而且在韧性、耐腐蚀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性能。
- O2 R+ Q% U5 J7 C4 p0 O6 K 6 r3 N5 \5 Z- ~& e0 P7 F5 H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米,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深海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u2 i) L2 @7 w. Q
“蛟龙号”由动力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照明摄像系统、观察系统、工作系统、通信系统、外壳、载人耐压舱等组成,其中蛟龙号外壳和载人耐压舱都采用了钛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抗腐蚀性能高和低温性能好的特点。这些特性使得蛟龙号能够抵抗深海七千米的高压、低温、高腐蚀的极端环境。[2] + E) B9 q: p2 k% w; x# g+ U
上世纪的钛合金产量少,单位造价实在太高,因此各海军强国,仍然用特种钢材制造潜艇。不过进入新世纪,随着技术的提高,金属钛的产量越来越多,我国从过去几乎不能生产一吨钛,到现在已经年产超400万吨,成为排在世界前列的产钛大国,很多民用产品也都用上了金属钛。
+ U* x: y4 ~, E0 T% J- J 深海世界神秘莫测、奇幻无穷,“蛟龙”号是我国载人深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只是一个深海装备,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赶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进军深海的号角。
6 B3 i2 ?/ b c4 k5 \ 参考文献: - @3 i" V6 `& y+ Y
[1]杨冬梅. 中国掌握钛合金耐压壳制造技术 水下装备受益深[J]. 钢铁钒钛, 2015(3):121-121. % g4 K+ H# ^' O0 ^/ R
[2]朱敏, 张同伟, 杨波,等.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J]. 科学通报, 2014, 59(35):3462-3470. 8 d* B, x; U9 B7 \: X
版权说明: 5 ~3 N7 s0 e% ?( s- N1 {
本文由“Ti钛星球”编辑整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8 }" j9 f% B* P, q, e
文中部分资料摘自相关文献,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y& X: G4 |+ N, }( X
& R5 X* `1 P- b
3 a7 c9 q8 j! ~, @. q9 B- m1 w# k7 N4 n& E
2 ]- k6 G9 f% ^2 F, V+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