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洋科考的全能型选手共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 f- h" h9 x6 Q" k0 Y

原标题:与海洋科考的全能型选手共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P6 K0 D7 S3 G) u# x + r% a0 ]7 K8 ?2 f* V8 ?% H

- v3 t) [- @3 q# H# x+ z2 g, I: j

2022年7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打造的海洋科考的全能型选手——“实验6号”海洋科考船解析直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高校科学营”的系列专题活动之一。此次活动带领我们的营员们走进“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探秘中国“探测装备试验平台”和“海上移动实验室”,了解海洋科学及深海大洋区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的那些事。

% U7 b- A) l" u9 J' h; d) f- h" y

本次直播通过 “高校科学营”官方平台、中国科普博览以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B站进行了直播,访问量为60万人次。

& R& _: Y+ q1 a& Q1 L

“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

% v* b7 f- n$ E8 E+ t8 L8 i+ U6 {2 M

科学考察船综合性能概览

& O" C$ N3 w0 \3 V* {0 s& N

5 m+ d/ A- y) X* p# B% `$ A

g) L+ m2 _7 U: D \9 _- y' L

“实验6”号的驾驶室

5 G* N, V5 \' j# y7 c

本次直播活动由“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以下简称“实验6”号)船长和轮机长首先对“实验6”号的优越综合性能做了整体介绍。谁是“实验6”?船长所在的驾驶室如何指挥全船的航行?机控室如何集中监控全船机电设备的运转?带着这些引导问题,营员们跟随镜头,通过驾驶台、机控室各仪器一窥科考船内部结构,为进一步了解科考船各舱室的工作埋下“好奇心”的种子。

. b7 }. ^( G3 X$ u. G, h9 I

走进优秀的“探测装备试验平台”

. I. U' b8 \: @3 G/ ?; Y" W) q

和“海上移动实验室”

P" m' C) U; V" q+ o- t$ ?- Y# I

+ B5 y, _# O' `" _% d

1 u( q0 Y6 \! v: L, Z# @

多道数字地震系统

/ V4 C9 o0 h& ]/ [6 ]7 f

其后,实验部的部长和科学家们为本次直播带来重头戏——科考生活大揭密。“实验6”的后甲板上搭载有哪些科考设备?地球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怎样进行地震采集?科学家们首先对“实验6”号主营业务——地球物理科考进行揭秘。钟博士用“地震采集即是为地球内部做CT”作为引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室利用多道数字地震系统进行地震采集的作业流程。“我们的多道数字电缆总长6公里,共拥有480道;探测深度超过了莫霍面,可达30多公里。当船到达了指定的区域后,我们再使用气枪在水下释放压缩空气,激发地震波。地震波会传入海底地层中并携带地层中的信息返回,被表面的拖缆或海底电缆这一类的信号接收装置接收。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地震采集的完整过程。”生动的语言,不仅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科考作业流程,也凸显了“实验6”号“主营业务”的优势。

" }+ V* d; F: J3 q. I: k/ G) I

# R R# _$ e& @( _. ~

CTD投放

! e }+ o4 j2 `( W7 L0 C

沿舱室前走,同学们跟随实验部李部长的视野进一步探秘“实验6”号强大的多学科综合科考功能。采水室、综合仪器室、温控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如何进行CTD采水作业及水样分析?通用湿性实验室的科学家怎样进行样品培养与进一步分析?科学家们以一份水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为线索,共同讲述了多部门科学家协同作业的科考故事。“我们在靠近船中央的CTD采水间的位置分别设立平行的温控实验室和通用湿性实验室,方便水样入舱后无障碍进入室进行封存、检测与过滤。其后,研究员会将过滤后的水样转移至船身前部的生化实验室,通过光照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等工具对样品进行海上处理与分析(如浮游生物的培养与观测等),全程无需返回陆上进行。”各室科学家们的细致讲解与清晰示范在展现严谨科学的作业态度的同时,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海洋科考全能型选手“实验6”号强劲的“综合实力”。

1 }7 q3 |/ J5 F

“实验6”号科学大咖合体互动答疑

0 \3 k* v+ G7 w: f. u! l

: `1 ^; t8 w0 J- c2 ^

在云端参观完“实验6”号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后,船长、首席科学家和各部门长们还在直播尾声合体为同学们进行线上互动答疑。我国海洋科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什么季节出海科考最佳?实验室为何这样排列布局?科考人员眼中的海底地形地貌是怎样的?某设备的成像原理和数据用途是什么?从我国海洋综合科考的发展历史到“实验6”号近期航次的考察故事,从舱室布局构思到船载设备的具体使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配合船载人员的专业答疑进一步拓展了本次直播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讲述科考作业中难忘的经历时,科考人员在双低压环境下不畏困难、协同作业的敬业精神与团队意识令不少同学纷纷留言点赞。在线下云端的热烈探讨中,本次直播活动圆满结束。

( L0 Z" {/ I4 y7 T' s8 s* g( i9 ]

三小时的直播活动虽告一段落,但船载人员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科学营的学习,增进对“实验6”号了解,体验海洋科考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期待能够在营员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萌芽,将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6 m) K U, C# ^9 U6 d" z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自2012年起,每年暑期组织海峡两岸暨港澳万余名品学兼优、对科学探究有浓厚兴趣的优秀高中生走进重点高校、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聆听名家大师精彩报告、参加动手实践等科技与文化交流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在科学普及和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学与高校合作育人,让广大青少年感受科技魅力、感悟科学家精神,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 w" n% d% x. P% j+ @$ Y2 y7 J

2022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有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的13023名高中生营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全国71个分营的活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O1 u8 y, U# {0 u/ W1 s! ] # d" d7 i+ {" j$ b

责任编辑:

3 S& M. Q( {6 r , q9 l6 n( B/ x0 n8 t) ] x! _4 _# t% q8 q( @6 @) F/ ] * G) o! n/ p3 d% j 4 M1 R* H; H( c! I3 @' y1 M# {7 y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灬李佳儒灬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