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重心愈加瞄准成果转化,青岛放大海洋专利优势,为产业发展蓄能

[复制链接]
0 _6 r+ e) g$ T8 U4 I2 \+ E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专利申请的重心愈加瞄准成果转化

1 H2 R2 R. O$ L% j' f1 c

  青岛:放大海洋专利优势,为产业发展蓄能

3 S) B+ Y6 H1 |/ P: u& A

  日前,中科院海洋所“一种用于现场监测耐候钢锈层腐蚀的电化学探头和测量方法”专利正式获得授权并成功应用于潍莱高速铁路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将在线腐蚀监测技术用于高铁关键部件的示范工程,可以实时在线监测高铁耐候钢的腐蚀速率,为耐候钢腐蚀测量及腐蚀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q" j; R C( r% Y

  专利的数量,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高低;专利的转化,则可以反映出专利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化程度。青岛海洋特色显著,海洋专利数量位于全国前列。近年来,青岛不仅仅满足于这种“量”的优势,而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加快将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海洋专利申请的重心也愈加瞄准成果转化,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专利成果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6 ?+ G4 D( E( |0 [0 r) b

  专利的“风向标”变化:突出高价值专利

, A! n3 Z% v, i* k) V- |/ B

  海洋专利每年都在增加,负责海洋专利管理的工作人员少不了忙碌。不过,相较往年,今年海洋专利管理人员少了一项工作,即专利补助申请。

9 l" N" Q8 _/ y9 @" o* m

  这是国家层面的布局。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2021年6月底前要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各地方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这意味着,在专利申请阶段,不再有资金支持;在专利授权后,财政资助也将逐步取消。

# R* ^0 P+ I7 R/ E+ L* I. T4 H

  “国家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与授权资助,意在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行为,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推动专利申请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在中科院海洋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处副处长付佳看来,国家专利的“风向标”变化,适逢其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各级对专利申请相关费用的减免,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盲目追求专利数量、专利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开始增多。

, x2 v. K5 m2 C2 C& G; y

  尽管各级不再提供专利申请资助,但在当下,以中科院海洋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其海洋专利的申请量并没有减少,而是持续增加。“影响因素很多。首先,涉及海洋科技的领域很广,随着海洋研究的持续深入、领域拓展和交叉融合,越来越多前沿、新兴关键技术脱颖而出;其次,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得到充分强化,即便没有激励,科研人员也自主自愿申请专利,这是切实保护自身权益、证明科技创新权属的重要载体。此外,在成果转化方面,专利是一个研发机构与企业对接合作、实现科技创新解决产业技术瓶颈问题、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抓手。”付佳表示。

- G7 n' B. m2 _# x$ I* U

  在专利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明确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国家有部署,地方在行动。今年,海洋所承担的山东省高价值专利项目完成结题,该项目探索研究了高价值专利的培育、运维模式,旨在为今后的高价值专利申请提供借鉴。今年,青岛开始实施“硕果计划”,在专利方面,要求建立市场化高价值专利指标体系。同时,青岛还印发了《知识产权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规程》,对获得中国专利奖、山东省专利奖等重大专利予以资助,提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

9 \* ^2 Z: D% \4 R; L6 E, M

  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青岛在海洋领域有效授权专利总量居全国第二。作为海洋科学城,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专利数量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列,实至名归。而面对国家对于专利的新布局,青岛海洋专利也开始聚焦高质量发展。

Q5 C- {" u( r T

  专利转化激励:最高90%净收入奖励发明人

: p) b0 N0 ?, e" U' A

  如何推动形成更多高价值专利,继而在后续的转化应用中脱颖而出?青岛除了主管部门加以政策引导之外,作为专利申请主力的各涉海院所也正从源头开始不断深化布局。

7 Q$ G* _3 x9 _; c3 K

  今年下半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地所”)出台新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文件,规定专利转让许可取得的净收入的90%用于发放奖励。在海洋专利申请和激励方面,海地所越来越强调成果转化。

7 z( p$ T& c9 F- N( T$ [! n' n

  “海地所长期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任务,多年来,在海洋基础地质、海岸带综合地质、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海洋油气地质、数字海洋地质等领域积累了众多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每年都会产生30余项海洋专利。今年已申请发明专利45项,大大超过了以往年份。”海地所科技处副处长齐君说,在海洋专利申请方面,以往更多的是针对基础研究,现在则朝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用力。

6 s# y' k6 L; B6 A6 b

  “为了鼓励、规范申请专利,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我们建立了专利申请审核制,在申请专利时,申请人必须说明创新性和转化前景。”齐君补充说,2021年,海地所转让发明专利5项,许可实施专利4项,创收近百万元。下一步,将在海洋地质精细化调查技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态保护与生境修复技术、增汇固碳技术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等方面布局专利,紧贴国家、地区需求,更加注重应用和转化前景,以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为目标,推进海洋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7 G6 Q. J5 b! w- Q2 y; g' O0 N1 j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近年来,黄海所以保护创新成果为根本,不断提升申请专利自身技术创新水平,通过出台专利转化指导意见、专利奖励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遵循从基础研究逐次提升到技术集成创新,再到产业推广的科研方向,不仅为学术添砖加瓦,更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 z$ U+ c! H. a

  以专利“一种用于抗病刺参选育的遗传分子标记组合及其应用”作为核心技术支撑培育出我国首个抗病刺参新品种“参优1号”,为解决刺参养殖产业病害频发提供了种质保障,新品种市场占有率30%以上,助力首个国家级刺参良种场等种业平台获批;半滑舌鳎亲鱼遗传性别快速检测技术被应用于生产,养殖苗种中的生理雌鱼比例提高20%以上,解决了半滑舌鳎雄鱼比例居高不下的难题……近年来,黄海所众多海洋专利服务于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7 b% j/ q1 M9 k* l" P

  “我们的海洋专利,大多聚焦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是针对产业发展需求而申请的。正因如此,把专利技术进行转化利用,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黄海所成果转化处专利转化负责人王晓萍介绍,黄海所不仅将专利授权数量、转化情况作为评价科研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把专利转化的80%收入用于奖励专利发明人,以此激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专利、转化应用。据统计,“十三五”以来黄海所专利转化68项,技术转移金额近500万元。

1 T) z5 L, T* O4 m: A1 _

  与海地所、黄海所相似,海洋所也在鼓励海洋专利的申请和转化工作,并明确取得的净收益或者股权的50%用以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2 L1 h" E3 U, u9 e* w" P

  纵观青岛海洋专利发展,不仅“量”在增加,其“质”也在提升。市场是检验专利价值的“试金石”,青岛海洋专利突出质量导向,深化专利转化绩效评估,将不断推动海洋专利资源“势能”向产业发展“动能”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培育城市发展新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 e% ^: y; @, Z) A: I# O: Q: c" K " O& v f% Q7 y: c6 {$ e- B) P. f( h. s + f+ [ e9 U9 x2 X ; q& l* h8 R6 Z4 ~; ]+ U3 m: v# a " n6 d1 i" X5 d. S* D 5 ?% Y j" Q8 [! ^! B# K 5 E+ [" B: v1 ^* }# A * Z4 Z3 i$ L, U0 P" V8 Q& g$ R! f' Z6 ~* V8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