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y* a' J2 O0 I9 C1 I2 a+ P+ { L
11月8日下午,在三亚凤凰岛附近海域,潜水员准备潜入海底将珊瑚苗固定在人工球形珊瑚礁上。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 P% _6 e4 @. R2 c; S8 G
海南日报三亚11月10日电(记者李艳玫)11月8日,在三亚市凤凰岛附近海域,潜水员魏德军穿戴好装备,利落地跳进大海,激起层层浪花。他不断下潜,游到距离海面大约4米的一个人造礁体处,将一株株手指粗的珊瑚幼苗,仔细地固定在礁体上,“你可别小瞧这小小的珊瑚苗,未来将长出一片‘珊瑚林’。”
/ [! w" ]3 s0 s+ t( C 珊瑚礁,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珊瑚礁的覆盖面积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生活环境,这使得珊瑚礁成为地球上最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今年7月以来,三亚在凤凰岛、鹿回头等附近海域,陆续投放人工礁体,移植适合该海域生长的珊瑚苗种,逐步修复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 . T0 x' T) C$ ~! w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长期研究珊瑚培育、种植等工作。作为项目的执行方,该项目启动以来,他几乎每天“泡”在海边,火辣的阳光将他的皮肤晒得更加黝黑。他形容,种珊瑚,好比在海底“植树造林”,先培育出幼苗,在苗圃中长成“小树”,再移植到相应的海域。
! ^- P* d" x; b5 ~/ f 对比陆地作业,海洋生态系统较为复杂,作业难度更大。“海上天气变化无常,为实际作业带来很多困难。这就要求研究团队在实施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设计方案,并等待合适的天气让项目‘下海’。”陈宏说,在珊瑚成功“种”到海底后,还需要定期潜入海底检查,如果发现珊瑚出现疾病或者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置。 6 P' N& g$ Z" t$ h d: v5 I
据介绍,今年三亚开展三亚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珊瑚礁修复工程、渔业资源保护工程、三亚湾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三大部分。“珊瑚礁修复工程包括对凤凰岛珊瑚礁修复区、鹿回头珊瑚礁修复区开展珊瑚礁移植工作,渔业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是开展人工渔礁建设和增殖放流工作。”三亚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书华介绍。 1 m( m: X) n' A+ s& F
凤凰岛、鹿回头附近海域“种”珊瑚的同时,在西岛以西海域,运输船上的吊机正抓起一个个巨大的“空心魔方”,缓缓投放到海中,为海洋生物筑起“新家”。“投放人工鱼礁,相当于给鱼类盖房子,为它们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三亚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相关负责人符艳虹说,项目计划建设1个110公顷人工鱼礁区,包括5个鱼礁群,预计投放人工鱼礁1350个,共计36450空立方米。截至11月10日,已投放人工鱼礁866个。 / B, e0 u9 o8 a% E
) J! m, ?" {( J
' c* k; N) G/ ^( |( Q) m1 m, E
* V2 M+ k$ y; p8 s7 P6 v
1 z6 t, c% P* N* q
6 _, y. p' Z1 s% b" h+ N, R& w) f3 G$ Q- J+ ]: i8 R! J
! }0 O$ m! z8 ]1 M
$ o$ G9 _3 u$ v6 m/ l& X) Z/ O' A; [; ~% j" U8 U! ~* U" [& F3 n
, F1 T( ?3 a/ S" T( y4 q$ F%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