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景气周期或重启,海工业务板块筑底向上对中集集团意味什么?

[复制链接]
6 x9 H1 W3 u/ A- b+ T B0 ~

海工行业景气循环周期重开打开向上空间,中国海工企业迎来窗口机遇期

5 I) n& w4 I) o0 K5 {7 K) s8 w) H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今年8月初发布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104.78美元/桶,2023年布伦特价格为95.13美元/桶。由此可见,相对较高油价区间依然在短期内继续维持。而因俄罗斯经济被西方国家集体制裁下局面不改,全球天然气供需短缺格局仍将维持,两者结合来看,在可见的短期内,油气价格料大概率维持高企。

0 S4 {6 p. ~4 M, k7 `' X$ _+ l% P

时间推移下,行业玩家对油气价格高企的认可程度及一致性预期已经越来越高,故此将驱动上下游行业的发展方向。

[# j) J( M3 D- z4 M2 Q

自今年起,在高油价推动下,下游的油气开发企业利润迎来了较大修复。

* O+ D# y# B5 x5 X c

据统计,我国油气行业上半年利润同比大增126%,而海外油气巨头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均实现了收入高速增长,于此同时,国际油服巨头如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等收入向好发展,据新浪财经统计,在今年Q2美国最大的28家上市独立石油生产商创造了255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基本能够抵消起过去十年所发生过累计亏损的四分之一。

0 X F( k: V2 I2 b- Q7 l

由此可见,油气行业的兴旺拉动了油服行业,加上近年新出现的结构化趋势越演越烈,从而改变了石油行业上游供给端的开采方式,比如得益于海油开采技术的巨大进步,深海石油开采的盈亏平衡点也降到了30-70美金的区间,甚至会比某些陆上石油的开采成本还低,陆上石油不但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近年还因为环境保护政策推行而不断收到打击或限制,因此海油因有机会成为了近年或未来的石油开采的主要途径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类似海油出现的结构性机会,连同上游行业景气,将继续往中游行业传导。

) I( a, B% {- l% B9 V) G; \6 b9 ?

进而带动海工在2022年继续打开向上空间,行业景气周期或重启。

2 g! ~ ]5 v; [

随着油价的持续回升,油气公司、油服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快速修复,推动海洋油气项目投资支出回升,装备租赁市场实现持续反弹。

* T; M$ q \3 ?/ \

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所最近发布的数据报告,今年上半年克拉克森海上指数(涵盖钻机、海上支援船和水下建造船的日费率)上涨17%,在去年上涨28%的基础上持续攀升并创下7年来新高;截至6月底,克拉克森钻井平台费率指数半年上扬24%;海工辅助船(OSV)市场,克拉克森OSV费率指数在今年上半年上升18%。多个权威的海工市场费率指数,在2022年上半年持续走强,进一步确认了海工市场的发展趋势。

) b6 Z# f; z3 q6 N

全球的海工行业按着“东升西落”的格局演进,如今正逐步向中国转移。

! K+ }3 w9 w& N. X2 O% p2 J

过去十年,欧美制造强国在海工行业低迷时期逐渐退出,我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目前已经接近50%,随着中国海工行业的发展,海工支持政策的频发颁发和落实,中国企业在海工行业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并日渐掌握话语权。

- s3 e& V+ O# D- m" ?3 X

这一轮重新启动的海工景气循环,对于正在不断攀登高峰且拥有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与未来发展潜力的中国海工企业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机遇期”,让我们把已发生重要变化的国内海工企业,挖掘出来并保持密切的关注,不可错失这一绝佳的投资机会。

( M& z! {% Y: [$ e: z

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后来居上者,中集集团海工业务迎来重要转折

* o; p" J' b; \4 g+ ?$ Z T v

眼下,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并且作为高端制造行业的代表性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成为了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示范性领域。

3 R% p3 s3 J" \4 \0 ~0 K2 i

而按照产业链的划分,海工产业的中游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成为了产业链价值创造与竞争力最强的中心环节,国内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主要为中船集团、中集集团、中船重工、振华重工、中远海运集团等。

6 h- F1 g% \( X1 P( o6 D' J# R" e1 d

以中集集团旗下海工业务板块集团作为例子介绍,据公开资料,中集集团的海工业务主要来自于三大业务,一个是传统的油气装备,一个是新能源转型的海上风电装备及运维,最后一个是特种船。油气装备主要是钻井平台、FPSO建造。

* l5 A& G3 Y) @- Q) B8 i

中集集团在2008年通过收购烟台来福士29.9%的股份正式进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

* [) t/ J3 ~7 ?7 x: q# `0 o# q) E

2010年10月,中国来福士建造的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PIONEER在烟台举行交船仪式;2017年5月中国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也承担了我国南海首次可燃冰成功拭采任务,创造了可燃冰开采时间和产量两项世界纪录,“蓝鲸1号”被载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重器》,为民众所广泛熟知;2021年4月,中国来福士再次提出新构思,旨在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及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而开建3060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 M: Z x6 V8 o/ r' t
/ _& O1 ^4 D# v, [* _2 \4 x) U7 j

在中集集团刚发布2022年的中期业绩公告,可发现其海工业务板块跟随海工行业景气度提升而发生较为重大的转变。简单来说,在业务发展方面,除了往新能源方向转型的海上风电装备及运维之外,还包括了钻井平台和FPSO建造业务等传统的海工装备业务,正肉眼可见的跟着油价重返高位而得到了快速的复苏。

4 A ^% m, l8 w( J& t i2 c; U

不仅该板块旗下多项业务及整体运行情况超预期,海工板块中期业绩迎来大幅改善,多项指标或数据创下历史新高,而且期内,中集海工业务的重组出现新的进展,进程加快,同时,使得海工板块对应的资产负债率降低,现金增多,为接下来海工旗下各业务拓展带来巨大支持和保障。

$ v ~( _$ S9 Q* w

持续增长的中集海工业务中期大幅减亏,新增订单与在手订单金额双双创下新高

0 V4 }+ b3 r5 `8 z. [: W; r

按公告所示,中集集团在2022年上半年录得总营收721.3亿人民币(单位下同);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44.5亿、25.4亿。

6 F( e n _$ Z' T! X8 S, A

中集高端海工装备承载中国的海洋大国重器的梦,也是集团每一期所备受关注的业绩板块。

/ g: J& @8 F( \0 y% \2 v. l0 W: r0 o( ]

截止至2022年6月30日,中集集团旗下海工业务板块录得营收25.7亿,占集团总营收比例约3.6%;该业务实现毛利2.9亿,而毛利率方面则录得11.2%,相对与去年同期提升了8.1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好的边际改善迹象。

- t% T8 C6 D5 V& q

由于在去年年底已集中计提了资产减值拨备及资产处置损失,对集团净利润带来了巨大的拖累与负担,在本次中期业绩上该板块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基本已经消除。

; @' p3 @( l( h

期内,海工业务板块仅录得净亏损2.4亿,相比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减亏64.6%;在今年上半年,EBIT扭亏为盈,首度转正。

0 U: K' S6 V7 t$ P0 x
4 ~' k" x1 ?% n: F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1 d) U. l9 e W' o/ z* c' D& }2 n

与此同时,上半年新增订单金额6.1亿美元,同比增长60.5%,在手订单金额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0%。

. K, c9 T) |- z/ P

无论新增订单或在手订单金额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未来业绩增长已有了保障。

; I' U/ K3 M0 \( q/ C, X

海工业务2022年主要发展规划,聚焦于集团提出的业务增长、管理提升两大要求,前者主要集中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提升产品创新力、提升接单水平和盈利能力等,在这份中期业绩中海工在业务增长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较好表现,海工板块内各产品线条也可圈可点。

8 c9 t8 @. l% q- q0 f+ c) J/ p [

据公开资料,中集集团主要通过旗下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接海工装备业务。

% E- s+ ?; q i! F8 |1 G. U

中集来福士制造的海工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个是传统的油气装备,一个是新能源转型的海上风电装备及运维,最后一个是特种船。传统的油气装备主要指钻井平台、生产平台,后者主要为FPSO建造。从累计在手订单方面入手,油气装备、特种船、清洁能源及其他产品线累计在手订单占比分别为3:3:3:1,显示出均衡全面的发展趋势。

4 Y( |" o" L+ F

我们知道,中集集团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提出海工业务板块未来将积极转型海上清洁能源,即提供海上风电装备及运维服务的海上风电平台为其全新切入的主打方向。

& z; q2 r5 d1 g" ? I: J# x9 {/ y

自去年开始,中集集团迅速将海工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迅速迁移至海上风电装备及安装领域,已成功为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提供多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导管架、升压站等设备及服务,并成立海上风电运维服务公司,进入海上风场运维蓝海市场。

( U6 O" _8 N% z8 f- F2 { G4 x

2021年4月份签约的“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包括1+N艘高端海上风电安装船),未来将逐步推出多艘适用于全球各类复杂海况高端海上风电安装船,并为国内外海上风电业主、海上风电总包方及主机厂提供高端海上风电大型装备,为迎接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首批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预计将于2023年一季度交付,届时可为海工业绩转好带来正面贡献。

1 y- j, G1 K1 `. `0 G

今年上半年,海工业务在海上风电平台继续深入发展。4月由中集来福士为博强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3060”系列2200T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在烟台基地开工。强烈意识到碳中和带来行业重大发展机遇,海上风电、氢能利用、海上光伏等将形成庞大产业规模,中集海工进一步夯实全球海工装备转型之路,继续快速推荐海上风电安装相关装备及运维服务。

8 I6 ~+ m' a1 V" U) X

另外,在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方面,得益于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集团海工业务在此两大产品线条的业务运营指标得到快速改善。今年5月份,为主流油气客户英国石油公司(BP)建造的自升式生活平台完成交付,进一步强化了中集来福士在国内外自升式平台领域的领先优势。

( ^4 W" e% h" i- v/ d1 z. H

钻井平台方面,将高度受益于近期出现的出租率与费率快速提升。

2 j* U6 u; i. \
# ^* q) I4 Q7 u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 i# D( z- c0 n8 `' P# s* E

较高的油价水平及不断向超深水油气勘探及生产的趋势使得传统海工油气业务正在逐步回暖,其中FPSO业务表现亮眼。

* L# @6 V6 @; b* X6 j, s4 h

中集海工的FPSO建造业务,一般来说,单艘金额约30亿美金左右。据悉,在承接订单方面,2021年12艘,2022预计13艘,23-25年预计年均9艘,主要来自于巴西国油,中集海工近期获得了巴西国油的油气平台工程总包(EPC)资质,也拿到了P80船体的总包合同,基本锁定了该主体目前在22-27年下订的海工装备订单。未来将向EPC总包的战略方向稳步推进。

7 d2 h) E0 L7 p9 O
1 v8 d# A t; C$ @0 n e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3 E6 I7 J! p. i( h2 Y

特种船舶业务,中集海工主要制造汽车滚装船。

0 O7 Q7 v' p2 |6 \

据悉,中国车企在电动车上实现了弯道超车,随着比亚迪、蔚来、小鹏、名爵等车企大量发布海外出口车型,新能源车出口量有望持续大增,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继续高歌猛进,增长至20.2万辆。新能源车对汽车滚装船的载重及安全要求较高,所以刺激的新建需求,目前中集来福士在手订单接近10艘,已经在国内特种船领域排名前三。

) c' U/ D* w' p& \5 ^, j! z
( j: v1 }' F6 v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 Q( n S) Q* ~( X+ [

从海工板块的整体业绩表现,以及板块各分部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基本上已全面筑底成功并得到了确认,各业务线条发展势头良好,意味着自下半年开始,海工板块全面向上的新发展阶段或将会出现,同时也意味着该板块即将进入对集团业绩带来正面贡献的新时期。

" J# x$ N9 u( l j. ^

行业高景和年内完成重组预期下,海工业务板块筑底向上对中集集团意味着什么

4 Z7 G; V* ?8 G, w A* l+ E& O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市场关注的海工业务重组,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取得了良好进展。

8 V' Z- l5 W/ g0 j% N

今年5月,新加坡来福士、南方中集与烟台国丰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合同,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出资成立海洋科技集团,注册资本为50亿元。中集集团曾对外表示,通过与烟台国丰集团以合资方式,整合在烟台的集团海工相关资产,成立合资公司海洋科技集团,未来将重点发展高端海上油气生产装备、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海洋新业务。

+ d% ]$ y+ ?6 k9 u

由此可见,海洋科技集团的出现,对于集团海工业务发展转折,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契机,对其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的同时实现快速做大做强、在业内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位置具备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 n$ g+ p5 I& S$ K% ]' ~; @

回顾过去,2021年6月,烟台国丰集团与中集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设立深海产业发展引领平台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整合优质资产,共同推进深海产业的发展,此举标志着中集海工资产重组迎来实质性的突破。而2022年的二季度内,双方合资成立海洋科技集团,预示着重组又再踏出一步,目前正在“小步快跑”,下一步或将会继续引入战略投资者,截止至最新时间,该重组项目尚未完成交割仍正在积极推进中,但随着一个个里程碑事件的达成,能够感受到重组进程在加快,预计今年年内将有机会正式完成落地。

l4 u, ]# w: r

承接上述,行业景气周期重启,年内海工业务板块重组一旦成功落地,叠加海工业务板块业绩筑底向上,对中集集团意味着什么?

3 ]/ F( b$ W% ?# X7 A& }

简单而言,过去,由于手持租约租金水平和利用率不及预期,海工平台出现大额资产减值拨备,对公司业绩表现及上市公司市值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这一情况在2022年上半年将不复存在,意味着海工集团不再成为公司业绩和价值释放的“拦路虎”,包袱去除后,料将为公司估值回归“解锁”,这是第一点。

G6 T1 _" X4 y: X2 o

第二点带来的影响则为,站在中长期来看,若单纯将其业绩表现作为评估海工业务投资价值的基准,大致可得到以下推导过程,2021年集团海工业务营收虽录得54.4亿,但该业务在2021年毛利率距离海工龙头企业的毛利率仍存在距离,比如中国船舶其海工业务分部正常年份毛利率一般处于10%或以上。而中集海工业务毛利率在2022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10%及中国船舶其海工业务分部毛利率水平。

. w5 r: \% j1 b# `7 ]

不妨假设未来中集海工业务经营进一步向好,毛利率水平维持一定领先的水平位置,将逐步拉动利润率往5%(或以上)靠拢,按照以上进展推导可得,处于上升期的海工业务其正常的利润规模应对标2.72亿或以上,进一步按照行业高景气阶段一般可谨慎给予15倍或以上的合理估值倍数,对应的市值预期或在40亿以上,而过去亏损的业绩不但不能贡献市值,反而合并在归母净利润里带来了市值扣减的效应。海工业绩的反转在未来2-3年必将对公司价值修复带来重要支持及贡献。由于此预测推导尚未考虑海工业务在未来数年因业务快速增长所达到的收入规模提升,笔者认为是非常保守,一定程度意味着按照此预测路径,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板块正被市场严重低估。

) c8 Y/ Y. O$ E' k2 H9 D

总的来说,笔者再次重申,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成功实现筑底向上,将成为海工板块及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集团海工板块业绩大幅改善,料将在下半年起不再成为集团利润带来负担,此后随着海工业务板块重组完成落地,在海工行业高景气持续背景下,中集海工板块被拔高的资产重估价值也将迈入到价值释放的新阶段,并对集团盈利及公司投资价值真正带来正面贡献。

( U/ T7 X% {3 A) w9 Q* d* H s( j0 D- Y! ~9 v! L: }5 u" w0 x1 e + g1 M' o. ^* f" ^$ W4 [5 V) D 2 f5 K0 j3 v% ~ * W9 A/ `' }4 I! K6 O# s" b9 H6 a- p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梦里寻你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