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行业的一些个人理解

[复制链接]
) {' p- R* {, C

最近,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本人结合自己从业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整理一些个人看法,结合专栏里收录的回答,希望能对这个行业的关注者有所参考。

0 s0 A% N7 A4 S

行业概述

0 D' O+ `9 P, _* k; s

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行业是制造业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偏门的行业。目前,世界海洋工程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科技应用,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也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各类新技术和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

7 I h8 k# D5 Q% P4 h" w4 w, H& R

尽管这个行业起源于欧美,但目前欧美除了军工制造、必要的修理、邮轮制造以外,老牌的修造船厂所剩无几,大量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的修造业务已经迁移到亚太地区。以中日韩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已经占据了大份额的市场订单。但是,不少核心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还是掌握在欧美供应商手上。

" }2 C. T5 u" Z0 G/ Z3 x# A0 v

就我们国家的状况而言,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举国战略下,我们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也是在大力地往前发展。只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应该可以称得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外,我们在项目管理、生产组织、资源调配、质量管控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w$ n2 {" Q1 E2 `( F- z. ~. T# g
全球化的项目典型

整体现状

5 a! k6 [: k8 W; v) C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船舶修造,其实是属于交通运输的一部分。就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而言,远洋贸易的持续萧条将无法避免。大家都知道,船舶行业从2008年进入了一个低谷期,至今没有能够走出来。

' h) n3 F- r4 _: i& c$ `) j

而海洋工程(狭义的,不含水下系统及附属,下同),同样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前,由于油气价格的持续低迷及陆地能源的冲击,油气类海洋工程项目需求减少;倒是风电安装类项目,得益于环保理念和国家政策,算得上是逆势上扬。

9 n5 n2 {/ s! ?% S1 g

在那个海工市场的红火周期里,部分大型企业抓住了机遇,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拓展了海洋工程的业务范围。从自升式到半潜,从钻井到油气处理,生活、生产、服务各类平台均有所涉猎,应该说整体的经营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不过,由于市场的不景气,过程中也产生产生了大量的库存,各大涉及海工业务的企业,码头都停靠着数亿的库存产品。

8 x: w# u0 y2 m& n! ^

近些年以来,很多企业的主要工作,都在大力去库存,有些甚至不惜放弃原有的部分功能,只为能将项目送出去。当前,国内海工产品的库存量降低了很多,市场上又有些潜在的新项目,但受限于整体经济状况,也本着吃一堑长一智的经验教训,很多企业的风险控制都极其严格,想要重现当年的红火场面,似乎还有待时间的调整和自身的完善。

( s0 [9 R, l9 ^% D& |
9 B2 a0 T# x7 i; ^/ G

前景思考

t. q2 { {- q: [6 }+ l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尽管这么说,但在这个经济多元化的时代,在目睹其他行业的发展、对比差距之后,很多从业人员包括我自己,都会心中疑惑、脚下彷徨。

9 c/ I3 f- g5 c0 Y

尽管知道国家肯定不会放弃这个行业,但就个体而言,收入水平低、成长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业余时间少、工作地点偏,的确是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船舶与海洋工程及相关专业,成了过来人劝退的天坑专业,投身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改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值得整个制作行业甚至实体经济去思考的问题。

$ z: n( Z$ _8 o! _. Q! v

我个人的理解,薪资激励、流程精简、职业规划、减负减压等正向引导措施,可以用于和缓矛盾、解决问题。只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真正形成政策并最终落地,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执行。

2 Q/ B: `6 x, m' C , @$ ]- F( ` r8 {: k$ ^ ) L7 z9 D& r+ T6 I7 i2 n9 W; }' g % W0 R, i2 n K/ r 1 M! j3 f. H y/ _3 F K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超级爸爸
活跃在2025-1-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