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e1 G7 G" ? d t0 a/ B- H
原标题:300多米长10万吨的航母,明明那么大,为何在海上却不容易被找到?
+ a+ m: G; {: c/ a% C% c% q0 n' p3 ]/ G9 K' M; W0 o" B! Q# y
【话说军世】航空母舰作为现代海军的主力舰艇,在人们的眼中,都是体型巨大的庞然大物,如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全长332.8米、飞行甲板宽,满载达到了10万吨,福特级航母长337米、飞行甲板宽77米,满载吨位超过了11万吨,即便是吨位较小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全长也有261.5米、飞行甲板快64.36米,满载4.25万吨,尺寸如此大的目标,在航洋中其实并不容易被找到。
* i! T m! U- h* m. m0 H  8 S$ W5 J* R* n# Q3 i2 Y6 }
300多米长10万吨的航母,明明那么大,为何在海上却不容易被找到? ) l$ o9 o8 v: i! I; u) ^2 T5 P
在二战中的多次大海战中,能够早于对方发现对方的航母或战列舰等海军编队的位置,不仅仅是占据了海战先机,往往也是决定海战胜负的重要因素,现代海战中,各类导弹对于航母的打击能力很强,射程也很远,不过由于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很大,因此如何发现数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航母,一直都是打航母的难点之一。
2 _! T$ |6 L ^! r7 g5 n9 _, ?  6 {" T+ U$ r9 I
为何不容易被找到呢?主要是因为海洋的面积太大,很容易跟丢目标,与想象中不太一样,航母虽然吨位巨大,不过放到在茫茫大海中,其实也只相当于一座浮动的小岛,即便是以视觉角度来说,如果观测的距离不够,也并不容易看到航母,如果在一大片海域中,就更难发现和跟踪到一艘正在移动中的航母了。 ) T# l- n1 Z, a# Q0 D. |3 Z

* B. A/ ?4 M* F' k2 e 1、常用的发现航母手段:飞机扫海 # K8 {; T0 P3 E7 x: W8 ]7 P
航母与飞机的发展关系属于是相互成就的,而飞机在二战时代中,就已经是侦查和发现航母的常见手段,如中途岛海战中,由于日本筑摩号重巡洋舰的侦察机故障中途返航,而其预定侦查方向正是美国航母上空,因此没能及时发现美国航母,为这次海战战败埋下了隐患。 " k, c9 D4 w; }( G& d% C9 t7 v9 \

" U5 D* k+ N4 Z* {" A6 t* S 不论是螺旋桨还是喷气式飞机,都具有航程较大、机动速度快、侦查面积广等优势,多架飞机巡逻便可以巡逻和侦查一整片海域,目视或者是雷达探测及时发现航母踪迹,避免航母从中“溜过去”,当然,航母编队为了避免巡逻机发现信号,也会采用无线电静默等手段。
5 ?. U) y8 {4 T( K; f 
& f b, r' Q+ |6 n5 ^0 ` 同时,利用巡逻机进行侦查的前提是需要足够数量的大航程巡逻机,要不然难以覆盖足够面积的海域,可能会存在较大巡逻间隙,反被目标很大的航母“溜过去”。 - f/ a6 q. B' \& d( w) ~

/ J$ g/ i( R0 ? B 2、常用的寻找航母手段:卫星扫海 0 s3 L; l: h6 o
相比飞机扫海,卫星的侦查范围更宽大,可以在更远更宽泛的海域中发现航母的踪迹,我们平时也经常看到发现了航母航行踪迹的卫星图片中,一旦卫星发现位置,以航母编队的机动速度而言,想要躲避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 v6 `" Q. r$ k6 c3 S2 v2 _ 
7 X* _' q% w. p7 E2 B7 g 但是卫星发现航母是有前提的,首先是卫星的技术水平要较高,分辨率要足以能够发现航母或者甲板面积更小的驱逐舰,另外,卫星的数量要够多,因为卫星的贵都是固定的,航母机动速度虽然相对有限,但是利用时间差,还是可以躲避少量卫星的探测的,还有一点就是拥有航母的真正强国,一般拥有一定的发卫星能力,战争时打掉卫星就行了。 7 b4 s8 j+ r$ T. Z Y5 r2 x* i
 , M2 Z" _' X8 S/ Z0 P6 a1 U3 Y
因此,利用卫星发现航母一般只是大国专属,确切的说是极少数大国,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保证卫星侦查能力够强,卫星数量够多足以组网,并拥有持续发射备份卫星的补充能力,这都是一般强国玩不起的。 $ F# _9 S. n w
 5 z9 ~* N \7 ]# D( Q
3、常见的跟踪航母手段:舰艇或小船“盯梢” , {3 w6 f4 E/ V+ F2 T/ s
相比较于飞机和卫星,利用舰船及其他小船持续跟踪航母,也是一种发现的手段,在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拖网渔船”就曾经满世界的跟着美国航母跑,美国航母想甩也甩不掉,这样前苏联就可以实时的掌握美国航母的位置。
3 U9 X' |- B4 K7 q+ n$ t0 P 
7 D9 b; z7 w2 H- l) m4 V% t 当然,这类手段一般更多适用于相对和平时期,如果在战争时期,在航母眼前“盯梢”,基本就和“送人头”没什么两样了,不过以反舰导弹的攻击速度而言,在这一段时间内,航母的位置也确实被暴露,就看谁能先打到对方,更像一种田忌赛马式的“牺牲打”(其实当时前苏联的“渔船”有隐藏的水下鱼雷发射管,对美国航母是有威胁的,不过当时美国人并不知道)。 6 x! S! m" H( N9 Q A) v" G
 ( \" k6 ]! W) a/ G" H* y
潜艇跟踪航母是一种相对隐蔽的发现航母的手段,不过这需要潜艇能长时间保持较快的航速,才能跟得上航母的移动速度,常规动力潜艇更多采用伏击方式,同时潜艇自身其实也需要面对较大的风险,因为声呐的作用并不算非常非常远,如果潜艇以高航速跟踪航母时,自身噪音会明显增加,反而增加被发现的几率。
2 n- B, ^) u) `/ a: x+ q7 h  , P( v% k0 m u; v
主动声呐虽然探测能力强、定位准确,但作用距离短,主动开机也相当于在反潜力量面前暴露自己,而被动声呐理论上可以作用很远,如美国曾说其核潜艇的声呐能探测300-400公里左右,但这是十分理想环境中的理论数值,实际海况中有效作用距离为大概200公里左右,与反潜直升机的作战半径相差不算大,如果是近海或浅海环境的嘈杂背景声中,被动声呐的有效作用距离会进一步降低,且被动声呐对静止目标没什么发现能力,如果潜艇跟踪距离较近,则相当于强闯反潜网。 " m: n! d) |. J" ^
 / M2 G5 W4 x- `* i% J
4、其他手段
4 n+ [+ I6 e4 H" [' T- H 对于现代反航母来说,发现航母的其他手段其实也很多,比如说此前美国航母的轨迹几乎大家天天跟踪,其用于岸舰之间运输的固定翼运输机便是推测航母位置的一种渠道,现代大型无人机和无人舰艇,也成为了海军中重要巡逻侦查等作战力量。
& F% z3 y8 R$ F$ a' D9 _ 
: t$ G2 K+ F# E; Z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
3 J; P1 j5 u i2 K8 }# l 在战争中,发现和定位航母是打击航母的首要前提,其难度其实非常高,具体需要由有多种渠道的信息综合分析而来,这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足够庞大的巡逻监测网络,还有对应的足够庞大的对海探测能力,如果说建造和拥有航母是大国专属,那么拥有真正的发现和打击航母的能力,则是超级大国的专属“光环”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O) }. \. ]% E Z1 O( u. w
. ], ~) [2 n! K8 u0 [ 责任编辑:
; `- y' P2 ~. o( z/ J; i
+ O. G6 F& Z _1 ~! d9 I+ w C0 M. U: k7 X4 G @& F8 E; S. S0 T! o
/ ~4 e. Q# v2 Y0 \' W$ A5 F* l
; ~1 E6 ~/ d7 x0 P.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