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2024年度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灾害应急预警报服务工作,进一步交流过去一年全国海洋预报领域取得的成绩,共同谋划2025年海洋预报工作思路,3月6日,第十四届全国海洋预报台长会在济南召开。来自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沿海省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及海洋预报机构、自然资源部属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山东省海洋局、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和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协办,会议由预报中心副主任陈陟主持。
$ F) z) k6 M$ G9 Z$ C( `
# b$ o2 f3 @8 W8 J8 B4 R+ F. L; {: R" k
会上,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王仁堂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山东各级海洋部门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深化海洋观测网建设,推动海洋预报技术迭代升级,提升风暴潮、海浪和海冰灾害等防御能力。; T/ h8 ?' y( ]3 b$ U
" ?" V6 |' N6 G) R. [9 t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殷蕾处长出席会议,从灾害监测预警统一平台建设、新一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加强预警报检验评估等方面,对2025年海洋预警报工作提出了要求。
# ?& {0 s: w# V: o3 e
! v7 b; g3 d+ y0 I7 Y( g: V( ^! b1 ^: Y1 o4 Q6 v" q# s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于福江在发言中提到,2024年海洋灾害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台风“摩羯”造成近十年最严重的损失;二是辽宁等地出现的“回头潮”现象。在应对台湾莲花地震引发的海啸事件中,预报中心应对及时,保障了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过去一年,预报中心也在科技创新方面收获丰硕成果,“妈祖”模式向世界开源,研发了“瀚海智语”海洋大语言模型。2025年,预报中心将继续在人工智能方向发力,提升海水倒灌现象的预警报能力,完成灾害监测预警统一平台建设,完善警戒潮位评估等工作。
0 ^0 Z5 l$ h/ K' M: [2 |
4 ?) B; W) J! O- ~- G1 V& Z/ E2 h* ~( ` R
0 Z2 x8 t) h( d6 g! Y; t) M R 过去一年,沿海各级海洋预报主管部门成功应对了12次温带风暴潮过程、10次台风风暴潮、33次灾害性海浪过程等海洋灾害,海洋预警报准确率持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日益完善,预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自主创新成果丰硕,有效保障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安全。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技术创新、服务需求、参与全球治理与资源安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我们要深刻把握当前海洋预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始终把推进海洋预报现代化作为重要任务,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化科技创新,完善业务格局,强化服务理念,提升保障能力,严守安全底线,参与全球治理,形成以“六化”为特征的海洋预警报业务格局,有效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更大效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洋预报实践迈上新台阶。
: M; g# O7 j, C) d# l1 d2 S7 q; ?1 @
4 `1 k1 Z) P! O0 i( V 随后,与会单位的18位代表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共同总结交流2024年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以及2025年的工作设想。
( p6 L7 ^' [, o# p7 O9 F6 @4 @' j# l0 G& S" w
3 F1 Y4 C6 V5 C来源 | 国家海洋预报台
2 W9 C, a7 ]+ }8 W, `排版 | 数智深蓝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排版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