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L; \! M* h& `* e% N0 T: U 前言
- n/ E# s+ a# o' G( A) y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海洋占比高达百分之7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歇。
0 W3 }, }$ L- }+ e 近日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它第十一次下潜任务,也预示着我国在海洋探索这项事业中,完成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9 G: U. M: w% e& h7 u/ c0 X' w4 j 而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也完成了巨大的突破,这个项目的正式投产,可以为我国每年带来5400万的收入。
5 @" x: Y; h* G3 W - P( o5 K( ^; S
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0 t3 g1 _" V8 ?1 ] 蔚蓝的海洋深处,孕育着很多上亿年前的远古生物,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探索还不足百分之十。 ' {8 r0 g# B/ g9 w7 ]# @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每个沿海国家必备的战略方针,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_6 o% B6 s7 p- H4 n6 `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全球海洋经济迎来的快速发展,深海的资源,变成了人类争相探索的热点。
* G6 j8 r& o. E
5 C+ `/ T* m9 P. ^ 首先被大家发现的就是深海中的石油储存量,目前全球发现的重大汽油田,其中70%都来自于1000米以下的深海。 - d; ?/ [) J) c
目前,我国在深海油田的探索与开发利用中,已经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智能深水钻井平台,也使我国在深水汽油田技术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 v0 x* I! y' F$ Y
而且深海里,还存在着大量的稀有金属矿石,而这些矿产基本都处于4000米以下的深海。
+ G. x/ N! |4 @. B" f* G
1 U/ Y2 T$ ]2 d! r- h) W 但是对于海洋的探索,近几年因为大量的海底拖网作业,已经对原本和谐的深海生态系统带来了影响。 * b/ f8 h7 H" l( t6 N* s* b4 e
所以在日后的深海资源探索中,不能一味的过度开发,要转换思路,从捕捞转向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开发。
3 r9 R$ s/ l7 n 深海生物能在海底生存,其身上所带的各种能力,也是十分诱人的,基因资源是深海生物资源开发的全新方向。
5 Y2 I+ R. v+ a) c! V! U; F 相关应用已经初见端倪,在制药领域有较为突出的潜力,在美容保健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前景。 9 y0 ^* }' l1 U) ^( ?
* X7 C$ T' n- w, H2 ?( q' n% \ 中国海洋资源利用的鼻祖: X8 c- v* ?/ T& N
说到海洋资源利用,中国人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世界的鼻祖,毕竟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进行海洋捕捞了。 9 ]5 w+ y% x$ f0 j v4 H- y
在山东胶州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海鱼骨头,以及散落成堆的鱼鳞。 ; i% A, B* v+ ~3 O
经过分析,这些鱼骨隶属于大洋与近海之间,属于上层鱼类,不过这也说明了,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8 D' V$ S; J% [, S
! q9 d% W, e0 \- F U* d! k 我国古代对海洋的了解还是比较浅薄的,古人主要针对海洋地貌、气候、潮汐以及海洋生物几个方面。 8 G2 R0 i' T2 _$ @/ Z0 l* c/ X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海滩,来抵御自然灾害了,所以古人在海岸防护上,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j/ A9 C, ]& J1 L: P% m2 L
直到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曾提出一种海洋型地球观,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大九州一说。
h" W6 I x& Q j+ ]! i
9 p5 g s8 `2 ~4 F( A( c 那个时候才有了海洋的概念,也认识到了除了中国,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之外,还有和我们一样的大陆。 " K& t" F6 X1 q' ?
到了近代,我国对海洋科学研究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海洋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 y3 R3 K& I9 J* h8 ~ 我国对海洋的研究陷入了停滞,不过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山东大学、台湾大学、厦门大学分别创立海洋研究所,另外厦门大学还设立了海洋学系。 6 |7 t# `8 a& \$ c' U: }
) [- v D4 f) F; X8 S- ^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对海洋探索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从无人潜水器到载人潜水器。 " G" \- e( ?+ |
我们在海洋的探索中,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极限,也因此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丰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 2 J3 N; |' E/ d- v& k
从2002年,我国科技部正式批准潜水器研究项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深海装备研发优势单位,成为项目研制的骨干力量。
2 A. E. M+ O$ A% }* I! w0 i) ^ 5 h: V u) ~ k9 l2 k8 u* }
自蛟龙号顺利交付后,在短短的三年里,接连取得了一千米到七千米级的海试成功案例。
2 ^1 X6 N' C" @) ^ 能够下潜到七千米,就足以说明蛟龙号的集成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深海探测装备,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5 O D5 E' [. `8 ^2 b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我国有了蛟龙号的扶持,一定会有更伟大的发现。 ' o+ i' W7 b& _9 I3 F$ I5 z
就在9月4日,我国在广东汕尾投产了一个新的项目,预计该项目每年会为我国产生5400万的价值。
( R7 t$ A: ^4 {# w # P% A8 W9 e. C* h* X
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 {5 f% u y! v; [7 R+ [9 T
这个项目就是全国首个“风渔融合”的海洋牧场“伏羲一号”,为何说这是风渔融合的海上牧场呢? , `0 h3 v% h2 C
其实我国在电力能源的获取中,逐渐的在开发新的渠道,传统的煤炭发电以及后续的核电站发电,对于我国来说污染比较严重。
9 B* j0 D( c2 p 目前我国提倡风力、水力以及光伏发电技术,这样不仅环保,还能大大的节省能源的消耗。 2 j8 {* m0 P* u/ k5 a& _* r3 Y
5 A( F- S6 S M$ A& ]
而海上风力发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帮扶项目,此次“伏羲一号”的建设,早在2023年8月就已经开始动工。 ! ^" J3 d Q# E
总投资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纯靠绿色能源进行发电,不要小看这座发电的建筑,在它的下方,也是别有洞天。 " w; ]- M/ D3 W) n, a; n
在水下“伏羲一号”打造了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系统,引进底播增殖技术,将鱼虾类投喂型物种与贝藻类提取型物种一起养殖,改善渔业环境和海洋生态链。
# t# j: ]# P1 {: ]1 P , i# j& P& E8 S$ [6 a8 l
另外还配备了绿色环保的供能系统,实现了气水投喂,网衣自动清理等功能,最神奇的是还能保障活鱼的保险。
0 y7 e/ f1 a8 k' r+ G “伏羲一号”投运后可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并将逐步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风渔融合示范集群。
7 r# K) \& H* N9 a d, ? 昨日这座大家伙已经在海上正式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不但能够正面抵抗十七级的超强台风洗礼。 + R' {% O" b7 D, D7 y S! o
下部的养殖系统,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人民币,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4 J0 J) J d" S2 R8 ` ( m& s( Y6 j) G& l! T
结语3 P+ t( V# z& J+ Q% M3 c2 e
面对浩瀚的海洋,我国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设备,以保证对海洋的探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 ^6 R1 S3 a- |# ^/ W5 Y( p- ~$ L 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尽量的做到绿色生态,“伏羲一号”的投运预示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新高度。
# @$ Z' s$ U, G: w; h 相信不在久的将来,以“蓝色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杰作,会更多的涌进我们的视野里。
5 N3 @- q* X6 e
6 n' E2 K/ Z" o$ d* ]3 j 信源:《蓝色新动能!我国海洋开发利用取得丰硕成果》——央视新闻 2024-09-05 ) ?4 \+ ?8 _/ k: y3 J+ B1 ~- u; \
《“伏羲一号”,正式投运!》——光明网 2024-09-05
8 O6 |2 T1 ^3 b0 J {; d5 a 《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创造“中国深度”新纪录》——人民日报 2018-11-30 ! p7 o+ ?1 B$ P7 f0 ]
0 i- u- r: P" l2 r, @( V
' p' m& O& M' X! i
* G- _4 l4 R) F1 N; t, L
3 e. B7 q& x Y- p4 z
|